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微健康」瑞金醫院研究顯示——降糖藥療效與腸道菌群密切相關

日前, Nature 旗下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雜誌上刊登了瑞金醫院甯光院士團隊和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共同完成的一項研究。 該研究結果顯示同樣用阿卡波糖治療糖尿病, B腸型腸道菌群的人群明顯效果更好, 降低體重、降脂以及改善胰島素抵抗的情況更為明顯, 並揭示了其中的原因。 令人欣喜的是, 中國人群中B腸型腸道菌群的人群比例更高。

長期以來, 阿卡波糖(小腸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已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 醫生在臨床中發現, 相比傳統磺脲類藥物, 阿卡波糖可以為部分糖尿病患者帶來控制血糖以外的療效, 包括體重下降、血脂降低等。 是什麼導致了藥效不一的結果呢?

甯光院士團隊首先對尚未接受藥物治療的106例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對照研究, 將患者隨機分配至阿卡波糖組和格列吡嗪組。 經過3個月的治療後, 研究人員發現, 阿卡波糖的確相較格列吡嗪具備更多改善患者的體重、胰島素抵抗以及血脂的療效。

在此基礎上, 研究人員對這些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用藥前的腸道共生菌群進行分型, 得到2大類不同類型:B腸型和P腸型。

瑞金醫院分泌代謝病學科顧燕雲副研究員打了個比方, “如同我們把人的血型分為ABO型一樣, 腸道中的菌群我們就稱為腸型, 於是得到2大類不同類型:富含擬桿菌腸型(簡稱B腸型)和富含普氏菌腸型(簡稱P腸型)。 ”研究發現, B腸型的人群接受阿卡波糖治療後, 表現出更多代謝獲益, 比如體重降低、降脂以及改善胰島素抵抗等。

研究人員進一步利用高通量測序結合生物資訊學分析, 發現B型菌群者的體內具有更多的雙歧桿菌、乳酸菌等益生菌,

這類菌群有助於消化;而P型菌者的體內缺乏這類有助消化的菌群。 研究者認為, 這可能是導致阿卡波糖在這類人群中獲益“大打折扣”的原因之一。

“我們首次從糖尿病治療藥物反應的角度來觀測, 發現了不同腸型之間對阿卡波糖的治療效果有差異。

”中國工程院院士甯光表示, 在之前國外正常人的宏基因組研究中, 也有類似的分群分類, 但是未發現這種分群和人類疾病或代謝異常有關聯。

瑞金醫院內分泌科王衛慶教授解釋, 阿卡波糖很可能是通過改變腸道微生物的膽汁酸代謝, 影響宿主膽汁酸信號, 從而獲得了其降糖外的各種代謝改善獲益。

這是國際首次建立降糖藥療效和腸道共生菌群特徵關係的研究, 不僅破解了阿卡波糖(一種常見降糖藥)帶來降糖外代謝獲益的機制之謎, 也為今後設計靶向腸道共生菌膽汁酸代謝的新型糖尿病藥物提供了新思路。 這也意味著, 根據腸道菌群來為患者“量體裁衣”, 設計出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是可行的。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為瑞金醫院的王衛慶教授、甯光院士和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的KarstenKristiansen教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