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黃河大合唱》遭惡搞:莫讓娛樂至死摧毀底線

近日, 一段名為“精神病醫院合唱團演繹黃河大合唱”的視頻開始在網上流傳。 視頻中, 一群表演者以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全程惡搞, 堪稱“群魔亂舞”, 令網友們憤怒。

據悉, 《黃河大合唱》的惡搞視頻不止這一個版本, 網上仍有多個惡搞版本存在, 包括歌詞篡改、年會亂舞、貓咪指揮、宿舍表演等形式。 兩類惡搞《黃河大合唱》的視頻在網路傳播, 一種是單位年會上的惡搞節目, 一種乾脆篡改了原作的歌詞, 比如仍是《黃河大合唱》的曲調, 卻以“年終獎”為主要內容, 唱到“年終獎, 年終獎, 我們在嚎叫, 我們在嚎叫……”。

這些表演除了讓人憤怒, 還有不解。

是什麼緣故讓他們的娛樂非得要建立在惡搞、踐踏先輩用犧牲來譜寫的革命之歌呢?

藝術作品特別是文藝精品, 不僅是美妙的音響、形象, 更是對偉大精神的讚譽和延伸。 正是有了這些震撼人心、發人深省、引人向上的藝術的引領,

國民的靈魂才得到無形的塑造和澆鑄, 擺脫虛空、無序, 滋生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國家使命意識, 進而願意為這個國家和民族獻出一切。

《黃河大合唱》是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的時期, 1939年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詞創作的一部史詩般的音樂作品。

這首歌唱民族苦難與偉大抗爭的音樂巨作反映著中華民族英雄兒女熱血抗戰的光輝歷史, 是一個時代的吼聲。 這首救亡之聲、民族之音卻被當今娛樂至死的喧囂惡搞為一幕幕供看客爆笑的材料, 如何對得起先輩英烈們的拋頭顱、灑熱血?

波茲曼在《娛樂至死》寫道:“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 一種是讓文化成為一個監獄, 另一種就是把文化變成一場娛樂至死的舞臺”。 “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 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 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 而且毫無怨言, 甚至無聲無息, 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惡搞和過度娛樂,

終歸是對經典文化的褻瀆, 更是對文化靈魂的傷害, 對文化精神的屠戮。

娛樂有娛樂的底線, 嚴肅有嚴肅的必要, 調侃經典作品、愚弄歷史嚴肅, 既僭越了娛樂的邊界也褻瀆了藝術的神聖, 根本無法傳遞會心的笑聲。

@煙多:有些東西可以玩, 有些東西一輩子你都得尊重!

@江南漁火:惡搞經典, 是對歷史不負責任, 是對先輩不敬。

@北風凍原:有些事不能碰, 有些事必須有底線!

@comeon9527:我知道一定有人覺得這是小題大做, 但請這些人記住, 居安而忘危, 則危不遠矣。

神聖莊嚴的東西, 反過來用一種戲謔的方式來表達。 那麼, 他傳達的不是幽默, 這種笑聲是一種把神聖莊嚴的東西踩碎了的扭曲的笑聲, 是一種低俗, 是一種惡俗。

《黃河大合唱》遭惡搞, 是消遣之舉, 更有忘本之嫌。 被歷史銘記的只有不朽的悲憤豪邁, 而不是廉價的嘩眾取寵。 娛樂至死的喧囂裡, 更需辨聽出價值, 更需要守住底線。

文/李羽

圖/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