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警惕!家長的這3種行為,正悄悄改變著孩子……

每個家長, 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聰明又健康。 可是, 家長一些不經意的行為, 卻正悄悄地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看看下面這3種行為, 身為家長的你有沒有做過?

大量的負面暗示

“你看某某家的孩子, 成績好, 芭蕾舞也學得好, 你看看你, 你怎麼這麼笨呀.....”

“你看某某家的孩子, 愛看書, 不鬧騰, 你怎麼整天瞎折騰呢?”

家長們說者無心, 孩子聽者有意。 長時間以後, 孩子潛意識否定自己, 接受了“笨”“調皮”“不愛學習”的暗示, 並會如此給自己做定位。

家長應該以鼓勵為主, 及時發現孩子的優點, 讚賞孩子的每個小進步。 比如:

“寶寶今天做的手工, 比上次做得好!”

“你今天有什麼新發現, 媽媽想聽一聽!”

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

“媽媽不上班就是為了好好照顧你, 你就只知道玩, 快去學習!”

“我好不容易將家裡收拾乾淨。 誰給弄亂的?”

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抱怨, 就會讓孩子們吸收大量的負面情緒,

認為“人生如此多艱”。 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 也就會潛意識地認為自己無能為力, 從而選擇抱怨與放棄。

抱怨是最沒用的, 不能改變現實, 也會影響心情!家長應該要改變“太糟了”的心態, 學會和寶寶一起, 積極面對現實和困難。 比如:

“媽媽不上班,

工作就是做家務;寶寶每天去學校, 工作就是學習。 我們一起天天向上, 看誰的工作更棒!”

“家裡亂了, 今天我們一起整理, 你掃地, 我擦地板, 現在動手吧!”

不尊重孩子的努力

“你掃地也掃不乾淨, 放下吧, 讓我來!”

“你那個手工不好看, 被我扔了!”

家長的這些行為, 無疑是不尊重孩子的努力, 甚至否定了給孩子努力的機會。 這樣一來, 孩子認為父母是成功的, 而自己沒有。 如此, 孩子獨立做事的時候, 潛意識去求助他人, 不能自己獨當一面。

家長們應該為孩子的每一個努力鼓掌, 對孩子每一件精心製作的作品給予重視和保護。 比如:

“你現在力氣小, 可以掃地, 我來拖地, 我們一起把家裡打掃乾淨!”

“家裡專門有一個你的作品展示櫃, 把新手工放進去吧!”

相信孩子, 孩子才會更自信;讓孩子自己動手, 孩子的動手能力才會越來越強;傳達給孩子正能量, 孩子才能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