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列入江蘇省重點生態修復工程 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再迎新契機

揚州網訊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大力推進美麗江蘇建設。 其中提出, 要強化生態系統保護修復, 全面實施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態系統保護, 加快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

江淮生態大走廊, 這一由揚州率先提出、率先推進實施的戰略工程, 再次被列為今年以及今後一個時期全省的工作重點, 引發我市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熱議。 他們紛紛表示, 生態環境是推動揚州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資源,

要緊緊抓住江淮生態大走廊列為全省重點生態修復工程的契機, 加快推進揚州生態文明建設, 為實現“強富美高”新江蘇尤其是“環境美”貢獻揚州力量。

省人大代表、廣陵區區長 徐長金

再現“江淮三百里生態風光圖”

2016年11月, 《揚州江淮生態大走廊(廣陵段)規劃》出爐, 總目標是建成長江和南水北調東線清水走廊、綠色走廊和生態安全走廊, 再現“江淮三百里生態風光圖”和“百里大江風光帶”, 成為展現美麗宜居新揚州的美麗長廊。

按照這一規劃, 廣陵區將以南水北調清水通道為核心, 以廖家溝、夾江、長江三江營等區域為重點, 實施一批生態紅線保護、河湖生態修復、流域水污染防治、造林綠化工程。 力爭到2020年, 南水北調輸水廊道和淮河歸江水道水質穩定優於Ⅱ類,

生態紅線保護區域基本得到保護和恢復, 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

省人大代表、高郵市市長 潘學元

“加減乘除”保護大走廊

圍繞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 高郵打算整體聯動, 打好組合拳, 做好加減乘除。 第一, 做好生態修復的“加法”, 從治理水環境入手, 大力建設增綠、造林工程。 第二, 做好節能減排的“減法”, 今年要關閉近50家煤爐, 對五小企業及小沙石碼頭、畜禽加工企業, 繼續實施整治。 第三, 做好生態經濟的“乘法”, 計畫建設10個生態中心, 建設沿高郵湖百里風光帶, 整治千條河流, 保護好1000多畝的高郵湖濕地。 第四, 做好產業轉型的“除法”, 對影響環境發展的企業制定限禁清單。

省人大代表、江蘇羅思韋爾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祥東

建立機制支撐現代產業綠色發展

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 面臨的目標與任務是多元而立體的, 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探索一套支撐現代產業發展的新機制。

建議以打造“國家綠色製造業基地”為目標, 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按照“規模化、園區化、集約化、智慧化”原則, 加快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化工及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及服務”等製造業板塊;從產業關聯度、技術密集度、市場前景等方面出發, 謀劃區域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與路徑。

省政協委員、裡下河農科所植保研究室主任 趙步洪

宣導“三綠”, 打造“三生三園”

建議確立“三生三園”理念, 加快“江淮生態大走廊”綠色建設的構想。

所謂“三生三園”, 即綠色生產、淨化田園, 崇尚生態、打造花園, 幸福生活、人間樂園, 就是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 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特色小鎮建設以及農村城鎮化建設融為一體。

建議由省政府牽頭, 會同規劃、環保、農業等職能部門, 制定具體的政策措施, 專案實施區域內全面實施綠色生產, 並納入各級政府考核目標。 宣導“三綠”理念, 積極推行綠色種養、綠色施肥和綠色防控技術, 以達到淨化田園的目的。

省政協委員、揚州市工商聯黨組書記 陳榮進

為生態大走廊

增添文化風景線

推進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 要更多注入文化概念, 就揚州而言, 要立足大運河段文化帶建設,

促進運河沿線經濟社會繁榮發展。

構建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和利用的體制機制, 借助WCCO在國際、國內諸多層面交流平臺, 項目化推進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和利用, 重點抓好運河文化的深度保護, 建設大運河沿線城市非遺展示館;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要強化政策支持, 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充分利用政府、市場、民間力量, 建設可持續的保護機制, 為生態大走廊增添一道文化風景線。 記者 金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