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廢紙不出城變成新紙箱 探訪可回收垃圾“重生之旅”

原標題:探訪可回收垃圾“重生之旅”

揚州網訊 中午時分, 因加班錯過午餐時間的小吳點了一份外賣, 吃完後她沒有將餐盒隨手扔進辦公室的垃圾桶, 而是走到樓層電梯口處, 先將剩餘的汁液倒進一個紅色垃圾箱, 再將餐盒和塑膠包裝放進一個藍色垃圾箱……去年10月, 我市機關事業單位率先實施垃圾分類, 像這樣的分類垃圾箱在大多數機關事業單位的辦公樓層都可看到, 不少人也

垃圾分類, 最終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 物盡其用。 我們投進分類垃圾箱的廢紙、塑膠袋、玻璃瓶如何回收利用?怎樣才能從廢物變成資源?昨日,

記者走進我市一家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分揀中心, 探訪可回收垃圾的“重生之旅”。

“這個藍色垃圾箱是裝可回收物的, 裡面大多是廢紙和塑膠袋。 ”在市級機關西大院一棟辦公樓的八樓, 機關工作人員介紹說, 這些垃圾會由清潔人員定時送到大院西門附近一處場地, 經過初步分揀後, 按照不同類別, 由專門車輛運往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分揀中心。 “這個分揀中心是我們引入的專業再生資源回收機構, 經過分揀中心更進一步的分類, 這些廢紙和塑膠袋才能真正從可回收垃圾變為生產原料, 在生產企業‘回爐再造’為新的產品。 可以說, 它是整個垃圾分類、回收利用鏈條的中樞。

記者跟隨再生資源運輸車來到位於市開發區祥和路的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分揀中心。 說明來意後, 該中心的運營管理方——揚州愛尚衣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紅軍為記者做起了嚮導。

我們這個分揀中心處理的可回收垃圾, 主要來自三個管道, 一是機關事業單位, 二是分佈在多個社區的‘愛上e’再生資源兌換超市, 還有就是社會上的廢品回收站。 ”在李紅軍的指引下, 記者看到, 分揀車間的工人們穿著工作服, 戴著口罩和手套, 飛快地從一堆亂蓬蓬的垃圾中, 將廢紙、廢鐵、塑膠袋、玻璃瓶、小電器分揀出來, 按類擺放在不同的流水線上。 在廢紙流水線的終端, 原本散亂的廢紙經過設備處理後, 被打包成了一個個一米見方的紙垛,

整齊地碼放在車間一角。 “這些打包好的廢紙, 我們會定期送到永豐餘造紙(揚州)有限公司。 經過他們的技術加工變成紙漿, 再生產成紙製品。 不出揚州城, 這些廢紙就能變成新的紙箱、紙板、紙盒。 ”

不光是廢紙, 塑膠製品、玻璃瓶、破舊衣物、破銅爛鐵、舊家電……在這個分揀中心, 都有各自的去處。 “我們去年一年處理了近萬噸廢紙、塑膠、廢鐵, 近60萬件破舊衣物, 還有建築垃圾……”“建築垃圾也能回收?”李紅軍為記者釋疑:“城市拆遷的建築垃圾裡分揀出的鋼筋可以供應給鋼鐵企業, 混凝土和磚塊粉碎後是用來鋪路的好材料, 結實又透水。 現在我們對建築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已達到95%, 建築垃圾也能變廢為寶。

”此外, 李紅軍介紹, 該中心從回收的破舊衣物中, 整理出還可穿著的衣物五萬件, 經過消毒、燙熨之後, 全部捐給了貧困群體和貧困地區。 “剩餘不可穿著的廢舊衣服, 我們破碎後用來生產工業毛氈布, 全年共生產了150萬平方米。 ”

不過, 李紅軍坦言, 相對自身生產能力來說, 公司旗下的兩個分揀中心現在仍然面臨“吃不飽”的窘況。 “我們每年處理的量, 僅僅占全市產生的可回收垃圾很小一部分, 還有大量‘放錯位置的資源’被白白浪費。 希望相關部門能進一步推動垃圾分類基礎設施建設, 扶持企業打造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鏈條。 也呼籲廣大市民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 讓更多可再生的資源擁有‘重生’的機會。 ”

採訪到這, 記者告訴李紅軍一個好消息——根據《揚州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三年行動計畫(2018—2020)》,

到2020年, 我市垃圾分類投放設施覆蓋率市區建成區將達到70%以上, 縣(市)達到60%以上;還將配置垃圾分類收集車1235輛以上, 建設站臺式垃圾分類投放亭13960座以上。 屆時, 將有更多的可回收垃圾變成再生資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