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共揚州市委 揚州市人民政府 關於2018年民生幸福工程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全面對照十九大報告和省、市黨代會有關民生工作新要求, 全面落實省運會、省園博會“辦會為民、辦會惠民”的宗旨, 全面呼應城鄉人民群眾的所急所需, 更大力度、更可持續地推動民生幸福工程建設, 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現就進一步做好2018年全市民生幸福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1.增加普惠優質幼稚園供給。 全市新(改、擴)建公辦幼稚園9所, 新創建省優質幼稚園10所, 全市80%以上的適齡幼兒在省優質園就讀。 在全市農村地區推行公辦幼稚園和普惠性民辦幼稚園服務區制度。

2.繼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啟動儀征實驗小學東區校、新蔣王初級中學(暫定名)、蜀岡小學(暫定名)建設, 建成寶應開發區國際學校(初中)。 組織省、市特級教師到農村學校進行支教、送教活動120人次以上, 並與農村教師結對幫扶。 新招收中小學宏志班20個。 啟動30個普通中小學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設, 為全市義務教育階段特殊學生提供“個別化教育”、送教上門等服務。

3.推進高品質高中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邗江區、廣陵區各啟動建設1所高中, 新創省級高中課程基地2個。 建成5個省級現代化職業教育專業群和實訓基地。 加強校企合作和骨幹專業“訂單式培養”, 訂單式培養專業達50%。

4.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著力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 嚴格控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每天家庭作業量, 切實保證中小學生充足睡眠時間。 小學和初中每天安排一節體育課(體育活動課)和大課間體育活動, 確保每天在校鍛煉1小時。

以提高就業創業品質為主抓手, 不斷提高人民收入水準

5.推動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 全市採集就業崗位9萬個, 新增就業創業20萬人次以上,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開展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援助2000人以上, 新增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需求的殘疾人就業1000名, 保持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新建15個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 開展高校專場招聘100場次, 開發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崗位1300個,

新增高校畢業生意向就業3萬人。 全市開展城鄉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3萬人次, 新組建4個校企聯合實訓中心, 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500人次以上。 著力規範勞務派遣市場秩序, 嚴肅查處用工單位的違規勞務派遣行為。

6.提升創業服務水準。 圍繞全面完成“兩創”城市示範建設目標, 全市新建市級創業孵化基地10個, 爭創省級以上孵化器3個, 對確有需要的創業企業可延長孵化週期1年。 開展創業培訓“四進”(進社區、進鄉村、進高校、進企業)活動500場次、1.5萬人, 扶持自主成功創業7500人。 提供創業擔保貸款8000萬元。

7.拓寬農民增收管道。 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5萬人。 提檔升級全市返鄉創業創新園區, 新扶持12個農民創業創新專案。 建立縣、鄉、村三級農村電商服務體系,

新帶動8萬農戶致富。 發展鄉村旅遊, 全市新創建12個省三星級以上鄉村旅遊區, 新增民宿客棧床位700張。

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 加快構建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

8.完善社會保險制度。 著力推動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者、斷保戶等重點群體參保, 市區淨增養老保險5000人、醫療保險5000人。 全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到人均135元/月。 擴大異地就醫收治醫院範圍, 新增40家異地就醫聯網結算收治醫院。 解決市區無法查明身份長期滯留人員的安置落戶、醫療保險和供養機制等問題。

9.加大殘疾人康復醫療救助力度。 建成揚州市殘疾人康醫養中心。 試點開設“盲人電影院”,

開展盲人助影活動8場次。 新建15個鄉鎮(街道)、25個村(社區)以輔助性就業為主, 集托養、康復、培訓、文化、體育、維權等服務於一體的“殘疾人之家”。 為1500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複明手術, 為280名自閉症兒童免費提供康復救助, 對1000名殘疾兒童實施搶救性康復。

10.完善住房保障體系。 全市住房公積金新增繳存職工4萬人。 全市棚改新開工1.48萬套(戶)、基本建成1.6萬套(戶)。 開展租售並舉試點, 建成市區房產公共租賃服務平臺, 選擇1家房地產開發企業開展規模化住房租賃試點, 市區實施公共租賃住房保障450戶, 發放人才住房租賃補貼5000萬元。 提供徵收拆遷超騰倉期未安置住房5025套。 制定市區限價商品住房建設管理辦法, 規劃建設限價商品住房300套。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脫真貧、真脫貧

11.開展“一對一”精准幫扶。全市各級領導幹部結對幫扶低收入農戶,因戶制宜制定幫扶計畫,按季度錄入低收入農戶資訊,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農戶落實低保、醫療、教育等救助保障措施。

12.大力實施“三保五助”。保基本醫療,實施醫療保險精准扶貧政策,將低收入農戶家庭成員大病保險起付線在普通參保人員的標準上降低50%,各報銷段報銷比例在普通參保人員標準上提高5個百分點。對低收入農戶家庭成員住院(一類門特)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分段報銷後,剩餘合規費用再報銷70%。保基本生活,建立健全低收入農戶生活負擔減免制度,免收低收入農戶個人自付的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和政策性農業保險費用,減免用水、用電和有線電視等公共事業服務費用。保危房改造,改造農村危房856戶。助貧困勞動力就業,實施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就業動態管理,逐村逐戶建立台賬,逐人逐崗確認就業單位。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對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公辦幼稚園保育費、伙食費,公辦小學和初中學雜費、伙食費、書本費、作業本費,公辦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學費、書本費、住宿費和伙食費實施全額免費。助創業意願實現,為低收入農戶免費提供創業培訓、技術指導、專案推介、政策諮詢等一系列服務。助鞏固脫貧成果,建立健全扶貧開發動態管理台賬,跟蹤觀察低收入農戶脫貧情況。助薄弱村發展集體經濟,對經濟薄弱村開展“資產租賃型、企業股份型、農業開髮型、聯合發展型”綜合扶持,全市沿河、沿江地區80%的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分別達到45萬元、55萬元。

著力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加快打造健康中國揚州樣本

13.切實保障食品安全。圍繞加大放心菜、四方菜、養生菜供給力度,繼續推進“1161”菜籃子、“115”鮮奶工程,市區新(改)建“菜籃子”工程基地1000畝,新建鮮奶吧(亭)15個。在市外試點佈局蔬果、粗糧和海鮮產品直供基地各1個,開展中醫養生食療宣傳進社區活動100場次。切實保障市民“放心肉”供給,規劃建設5個現代化生豬養殖產業集聚區。開展重點品種食品抽檢9000批次,每週向社會公佈食品抽檢資訊。建成20個食品安全示範街區、10個食品安全放心農貿市場,40%的鄉鎮建成食品安全示範鄉鎮。建設20個農貿市場快檢示範站,50%的鄉鎮市場監管分局設置食品安全快檢室。全市中小學食堂量化分級優秀等級(A級)新增20家。4家新(改、擴)建二級以上醫院食堂全部按照A級標準建設。開展中央廚房、餐飲集體配送單位、大型餐飲企業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14.傾力打造“運動活力之城”和“書香城市”。圍繞辦好第十九屆省運會,建成廣陵體操館、寶應縣新城體育中心、儀征綜合體育場館;舉辦揚州市第一屆社區運動會;推動市直體育健身場館免費向市民開放3萬人次。完成新大劇院主體土建工程。啟動市解放北路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改造項目。結合公園體系建設,新建24小時城市書房10家以上,實施“全民健身惠民100工程”,在公園舉辦民俗文化活動、全民健身活動等116場次。全市新建10個集專家健身指導與諮詢、社會體育指導員志願服務于一體的“全民健身益站”、100個“全民健身指導站”。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200場次以上,免費開展書場演出800場。

15.加快建立優質均衡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開工建設市婦女兒童醫院、市公共衛生中心。優化“15公里半徑醫療急救圈”,在18家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全面配建醫療急救網站,新建4家創傷救治中心、8家孕產婦危急重症救治中心、5家新生兒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完善提升分級診療體系,4家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創成二級醫院;為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免費定向培養醫學專業人才250名以上,新進基層醫療崗位醫務人員全部參加全科醫生培訓;老年人、慢性病人等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面達70%。在全市範圍內推進精神病患者免費服用二代藥。三級以上綜合性醫療機構全部開設心理門診,市精神衛生防治中心設立心理危機干預中心,開展心理健康宣傳講座100場次以上。

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中國的揚州樣板

16.加快建設現代公園城市。以辦好第十屆省園藝博覽會為契機,新建(提升)3個綜合公園、39個社區公園,在公園內新增健身步道30條。突出配建商業綜合體、農貿市場、城市書房、鄰里服務中心等重點,加快推動新城“公園+”,各縣(市、區)、功能區至少選擇1個公園開展“公園+”試點工作。積極推進老城“+公園”,新建(提升)23個口袋公園。建立“公園管家”及公園志願者隊伍,健全“市、區、責任部門”三級公園管理體系。將社區公園照明和亮化設施的管理、控制和維護統一納入市政照明系統。實施333省道、611省道、新淮江公路、寧啟鐵路、352省道和儀征園博園周邊綠化景觀帶提升工程,市區新增花牆10公里、城市綠地100萬平方米,全市成片造林3萬畝,植樹660萬株。

17.持續推進“清水活水”“不淹不澇”城市建設。深入推進“河長制”。實施七裡河、槐泗河、小運河等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市區完成大汪河、施橋排澇河、勝利河、趙家支溝等52條河道綜合整治,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開工建設湯汪汙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市區新鋪設污水管網48公里。按照“四統一”要求,對主城區既有890公里污水管網進行拉網式排查和疏通。完成文昌西路、城東路和同泰路3個積水點整治。

18.扎實開展“263”專項行動。繼續開展良好湖泊保護行動,高郵寶應邵伯湖內持證養殖減少2萬畝,對已關停並拆除的畜禽養殖場全部進行生態修復。地表水水質國考斷面優良比例達66.7%,省考斷面優良比例達65.6%,省考以上斷面水質消除劣五類。推進空氣品質網格化監測系統建設,新建20個空氣監測點位元,實現全市監測網路全覆蓋。市區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10%。對107家排放揮發性有機物企業進行綜合整治,對6家企業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實施關閉或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市區禁放區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開展建築工程渣土專項整治行動,市區渣土運輸車全部進行密閉化改造,文昌路(潤揚路以東-運河路以西)、揚子江路(江陽路以北-江平路以南)順向全面禁止渣土車通行,其它路段實行分時段、分路線通行證管理;市區建成區建設工地封閉圍擋率、主幹道硬化率、渣土車和工程車沖洗率、裸土覆蓋綠化率均達96%以上。

19.大力實施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積極開展垃圾收集、中轉、運輸和環衛作業專業集成服務的市場化改革試點,鼓勵揚州現有環衛設施生產企業參與試點工作。各區(功能區)住宅社區垃圾分類投放設施覆蓋率達40%,各縣(市)達30%。新創建垃圾分類示範鄉鎮(街道)19個、示範社區15個、示範社區37個、示範機關事業單位76家。市區22座生活垃圾中轉站實行全過程清潔運輸管理,垃圾“日產日清日淨”。啟動實施100噸/日規模的市區餐廚廢棄物處理廠二期工程。新增15個農貿市場垃圾處理設施、9個園林綠化垃圾處理設施,啟動2個大型垃圾中轉站、3個大件垃圾拆解中心、9個有害垃圾暫存庫和6個再生資源可回收物分撿中心建設,增加垃圾分類收集車340輛。

按照“十三五”時期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加快建設宜居頤養社區

20.加快建設“頤養之城”。規劃建設東南片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全市新創建頤養示範社區21個。推進醫養結合,全市新建6所養老護理院(康復醫院)。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市新建3個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4個中央廚房、105個省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137個老年人助餐點,為養老服務類機構(含民辦非企業)優先安裝有線電視、電話、寬頻,並不高於半價收取初裝費、維護費。市區中央廚房試點推行老年人助餐服務一卡通。制定全市統一的老小區適老化改造標準,每個縣(市、區)、功能區至少選擇1個既有社區實施加裝電梯等公共區域適老化改造。積極推動全市失能、半失能散居特困老人實行集中供養,各縣(市、區)、功能區有意願的失能、半失能散居特困老人力爭全部進入敬老院集中供養。全市新建6個縣級、20個鎮級老年活動中心和100個社區老年活動室。為全市3000名失獨、空巢、獨居等困難老年人提供文體娛樂、心理健康、精神慰藉等關愛服務。

21.改善社區居住環境。深入推進“八老改造”,全市整治老小區98.2萬平方米。全市完成“城中村”改造21個,市區實施公房解危2.93萬平方米,改造背街小巷36條。制定全市統一的鄰里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各縣(市、區)、功能區分別建設1個以上鄰里服務中心。對市區5個老舊社區燃氣管道進行改造,完成2150戶燃氣改造工程。著力解決社區“停車難”問題,對市區29個社區停車問題開展集中攻堅,增擴社區停車泊位2943個。

22.提檔升級農貿市場。按照“標準化、清潔化、超市化、綜合化”要求,市區改造提升農貿市場8個。啟動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二期建設。建成水產品集中批發市場,實施萃園橋水產批發市場搬遷。

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23.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新培育10個“制度完善、規範運作、管理民主、與農民結成利益連接體”的村(居)經濟合作社(社區股份合作社)典型。

24.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推進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建設,加快建設“四好(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路”,全市新(改)建農村道路380公里、農橋45座、農村機耕橋118座,完成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200公里。全市新(改)建各類灌排泵站190座。改造農村老舊供水管網88公里。開展鄉鎮汙水處理廠達標整治專項行動,制定鄉鎮汙水處理廠運維管理辦法,各縣(市、區)、功能區省考以上斷面沿線鄉鎮汙水處理設施全部投入使用,其它鄉鎮已建汙水處理設施投入使用比例達30%以上,啟動樊川、卸甲、夏集等重點鄉鎮汙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建設工程,探索建立農村區域污水集中處理機制,新增150個行政村汙水處理設施。

25.健全農村公共文體服務體系。實施農村健身設施提質工程,建成30個內含5個運動項目的鄉鎮室內全民健身中心。新建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312家。

加大突出問題整治力度,提升城市管理服務水準

26.加快城市快速路網建設。建成城市南部快速通道、金灣路,全面開工潤揚路、運河路、江平路西延快速化改造和西外環路(G345、S466)工程,加快推進揚子津路建設。

27.提高道路暢通水準。加大交通堵點治理力度,實施真州路北延、楊柳青路西延、大學路南延、江都路南延、維揚路南延等工程,完成真州路與文昌路交叉口立體化改造,建成觀潮路跨古運河大橋,拓寬改造文昌西路沿線6個交叉口。

28.推進“公交優先”戰略。推進市區公車“同城同行同價”工作,啟動實施主城與江都公交重組方案。現役軍人免費乘坐市區公車。新辟、調整公車線路12條,新增儀征園博園至揚州西樞紐客運站旅遊專線1條,新建蜀岡新城、廣陵產業園公交首末站,改擴建動物之窗公交停車場。市區新增南部快速通道公交專用道,新(改)建公交站棚50座。加快建設揚州高鐵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寶應、高郵、儀征綜合交通樞紐。全市新增3個鄉鎮開通鎮村公交,鎮村公交開通率達90%。

29.整治美化市容環境。圍繞省運會、省園博會市容保障,突出“三路一環”、重要場館、重要賓館、4A級以上旅遊景點等重點區域,對流動攤點、出店經營、露天燒烤、環境衛生、城市傢俱等進行全面整治提升,對市區43條道路城市傢俱進行美化出新,對61條道路廣告店招進行拆除改造提升。

30.提升城市東南片區宜居宜行水準。持續推進“三網(水網、綠網、路網)九園(三灣、曲江、七裡河、同心河、文峰、大水灣、古運河濱水、南繞城、施井公園)”建設,建成連運路二期工程,實施文峰路拓寬及南延、新農東路建設、施井路拓寬整治等項目。完成馬泊河、長溝河等河道綜合整治。建成同心河公園、文峰公園和七裡河公園一期工程。

31.大力推進“廁所革命”。制定新(改)建公廁標準及方案,全市新增農村衛生改廁9000座,新(改)建城鄉標準化衛生公廁53座、2A級以上旅遊廁所40座。全市開放機關企事業單位廁所82座,主城區規劃建設步行“十分鐘如廁圈”。

32.啟動建設“我的揚州-幸福揚州”APP項目。實現手機線上市民卡充值、查詢,水、電、燃氣繳費,園林年卡和寧鎮揚旅遊卡售卡,以及虛擬公交卡發行等便民功能。

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升“平安揚州”建設水準

33.健全公共安全保障體系。大力實施城市建築物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全面拆除樓頂看板,全面整治沿街看板。實施“生命通道暢通工程”,對公共場所、居民區消防救護通道進行全面清障,確保全天候暢通無阻。構建全市統一的社會網格化治理服務體系。加快推進“雪亮工程”,在視頻盲點、治安複雜地區等部位新增500個高清探頭。在18個老舊社區安裝實有人口視頻門禁系統。在小學上學和放學時段試點開通1條以上親子公交專線,主城區中小學校門500米半徑實現公交月臺全覆蓋。強化在校學生安全保障,創建“揚州市平安校園示範校”35所。加強出租房屋和流動人口資訊登記、隱患排查整改,登記備案率達90%以上。基本建成功能區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全市新增社區律師工作室70家,市區免費提供法律諮詢1萬人次以上、法律援助2000件以上。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脫真貧、真脫貧

11.開展“一對一”精准幫扶。全市各級領導幹部結對幫扶低收入農戶,因戶制宜制定幫扶計畫,按季度錄入低收入農戶資訊,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農戶落實低保、醫療、教育等救助保障措施。

12.大力實施“三保五助”。保基本醫療,實施醫療保險精准扶貧政策,將低收入農戶家庭成員大病保險起付線在普通參保人員的標準上降低50%,各報銷段報銷比例在普通參保人員標準上提高5個百分點。對低收入農戶家庭成員住院(一類門特)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分段報銷後,剩餘合規費用再報銷70%。保基本生活,建立健全低收入農戶生活負擔減免制度,免收低收入農戶個人自付的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和政策性農業保險費用,減免用水、用電和有線電視等公共事業服務費用。保危房改造,改造農村危房856戶。助貧困勞動力就業,實施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就業動態管理,逐村逐戶建立台賬,逐人逐崗確認就業單位。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對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公辦幼稚園保育費、伙食費,公辦小學和初中學雜費、伙食費、書本費、作業本費,公辦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學費、書本費、住宿費和伙食費實施全額免費。助創業意願實現,為低收入農戶免費提供創業培訓、技術指導、專案推介、政策諮詢等一系列服務。助鞏固脫貧成果,建立健全扶貧開發動態管理台賬,跟蹤觀察低收入農戶脫貧情況。助薄弱村發展集體經濟,對經濟薄弱村開展“資產租賃型、企業股份型、農業開髮型、聯合發展型”綜合扶持,全市沿河、沿江地區80%的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分別達到45萬元、55萬元。

著力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加快打造健康中國揚州樣本

13.切實保障食品安全。圍繞加大放心菜、四方菜、養生菜供給力度,繼續推進“1161”菜籃子、“115”鮮奶工程,市區新(改)建“菜籃子”工程基地1000畝,新建鮮奶吧(亭)15個。在市外試點佈局蔬果、粗糧和海鮮產品直供基地各1個,開展中醫養生食療宣傳進社區活動100場次。切實保障市民“放心肉”供給,規劃建設5個現代化生豬養殖產業集聚區。開展重點品種食品抽檢9000批次,每週向社會公佈食品抽檢資訊。建成20個食品安全示範街區、10個食品安全放心農貿市場,40%的鄉鎮建成食品安全示範鄉鎮。建設20個農貿市場快檢示範站,50%的鄉鎮市場監管分局設置食品安全快檢室。全市中小學食堂量化分級優秀等級(A級)新增20家。4家新(改、擴)建二級以上醫院食堂全部按照A級標準建設。開展中央廚房、餐飲集體配送單位、大型餐飲企業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14.傾力打造“運動活力之城”和“書香城市”。圍繞辦好第十九屆省運會,建成廣陵體操館、寶應縣新城體育中心、儀征綜合體育場館;舉辦揚州市第一屆社區運動會;推動市直體育健身場館免費向市民開放3萬人次。完成新大劇院主體土建工程。啟動市解放北路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改造項目。結合公園體系建設,新建24小時城市書房10家以上,實施“全民健身惠民100工程”,在公園舉辦民俗文化活動、全民健身活動等116場次。全市新建10個集專家健身指導與諮詢、社會體育指導員志願服務于一體的“全民健身益站”、100個“全民健身指導站”。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200場次以上,免費開展書場演出800場。

15.加快建立優質均衡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開工建設市婦女兒童醫院、市公共衛生中心。優化“15公里半徑醫療急救圈”,在18家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全面配建醫療急救網站,新建4家創傷救治中心、8家孕產婦危急重症救治中心、5家新生兒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完善提升分級診療體系,4家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創成二級醫院;為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免費定向培養醫學專業人才250名以上,新進基層醫療崗位醫務人員全部參加全科醫生培訓;老年人、慢性病人等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面達70%。在全市範圍內推進精神病患者免費服用二代藥。三級以上綜合性醫療機構全部開設心理門診,市精神衛生防治中心設立心理危機干預中心,開展心理健康宣傳講座100場次以上。

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中國的揚州樣板

16.加快建設現代公園城市。以辦好第十屆省園藝博覽會為契機,新建(提升)3個綜合公園、39個社區公園,在公園內新增健身步道30條。突出配建商業綜合體、農貿市場、城市書房、鄰里服務中心等重點,加快推動新城“公園+”,各縣(市、區)、功能區至少選擇1個公園開展“公園+”試點工作。積極推進老城“+公園”,新建(提升)23個口袋公園。建立“公園管家”及公園志願者隊伍,健全“市、區、責任部門”三級公園管理體系。將社區公園照明和亮化設施的管理、控制和維護統一納入市政照明系統。實施333省道、611省道、新淮江公路、寧啟鐵路、352省道和儀征園博園周邊綠化景觀帶提升工程,市區新增花牆10公里、城市綠地100萬平方米,全市成片造林3萬畝,植樹660萬株。

17.持續推進“清水活水”“不淹不澇”城市建設。深入推進“河長制”。實施七裡河、槐泗河、小運河等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市區完成大汪河、施橋排澇河、勝利河、趙家支溝等52條河道綜合整治,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開工建設湯汪汙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市區新鋪設污水管網48公里。按照“四統一”要求,對主城區既有890公里污水管網進行拉網式排查和疏通。完成文昌西路、城東路和同泰路3個積水點整治。

18.扎實開展“263”專項行動。繼續開展良好湖泊保護行動,高郵寶應邵伯湖內持證養殖減少2萬畝,對已關停並拆除的畜禽養殖場全部進行生態修復。地表水水質國考斷面優良比例達66.7%,省考斷面優良比例達65.6%,省考以上斷面水質消除劣五類。推進空氣品質網格化監測系統建設,新建20個空氣監測點位元,實現全市監測網路全覆蓋。市區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10%。對107家排放揮發性有機物企業進行綜合整治,對6家企業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實施關閉或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市區禁放區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開展建築工程渣土專項整治行動,市區渣土運輸車全部進行密閉化改造,文昌路(潤揚路以東-運河路以西)、揚子江路(江陽路以北-江平路以南)順向全面禁止渣土車通行,其它路段實行分時段、分路線通行證管理;市區建成區建設工地封閉圍擋率、主幹道硬化率、渣土車和工程車沖洗率、裸土覆蓋綠化率均達96%以上。

19.大力實施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積極開展垃圾收集、中轉、運輸和環衛作業專業集成服務的市場化改革試點,鼓勵揚州現有環衛設施生產企業參與試點工作。各區(功能區)住宅社區垃圾分類投放設施覆蓋率達40%,各縣(市)達30%。新創建垃圾分類示範鄉鎮(街道)19個、示範社區15個、示範社區37個、示範機關事業單位76家。市區22座生活垃圾中轉站實行全過程清潔運輸管理,垃圾“日產日清日淨”。啟動實施100噸/日規模的市區餐廚廢棄物處理廠二期工程。新增15個農貿市場垃圾處理設施、9個園林綠化垃圾處理設施,啟動2個大型垃圾中轉站、3個大件垃圾拆解中心、9個有害垃圾暫存庫和6個再生資源可回收物分撿中心建設,增加垃圾分類收集車340輛。

按照“十三五”時期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加快建設宜居頤養社區

20.加快建設“頤養之城”。規劃建設東南片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全市新創建頤養示範社區21個。推進醫養結合,全市新建6所養老護理院(康復醫院)。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市新建3個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4個中央廚房、105個省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137個老年人助餐點,為養老服務類機構(含民辦非企業)優先安裝有線電視、電話、寬頻,並不高於半價收取初裝費、維護費。市區中央廚房試點推行老年人助餐服務一卡通。制定全市統一的老小區適老化改造標準,每個縣(市、區)、功能區至少選擇1個既有社區實施加裝電梯等公共區域適老化改造。積極推動全市失能、半失能散居特困老人實行集中供養,各縣(市、區)、功能區有意願的失能、半失能散居特困老人力爭全部進入敬老院集中供養。全市新建6個縣級、20個鎮級老年活動中心和100個社區老年活動室。為全市3000名失獨、空巢、獨居等困難老年人提供文體娛樂、心理健康、精神慰藉等關愛服務。

21.改善社區居住環境。深入推進“八老改造”,全市整治老小區98.2萬平方米。全市完成“城中村”改造21個,市區實施公房解危2.93萬平方米,改造背街小巷36條。制定全市統一的鄰里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各縣(市、區)、功能區分別建設1個以上鄰里服務中心。對市區5個老舊社區燃氣管道進行改造,完成2150戶燃氣改造工程。著力解決社區“停車難”問題,對市區29個社區停車問題開展集中攻堅,增擴社區停車泊位2943個。

22.提檔升級農貿市場。按照“標準化、清潔化、超市化、綜合化”要求,市區改造提升農貿市場8個。啟動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二期建設。建成水產品集中批發市場,實施萃園橋水產批發市場搬遷。

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23.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新培育10個“制度完善、規範運作、管理民主、與農民結成利益連接體”的村(居)經濟合作社(社區股份合作社)典型。

24.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推進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建設,加快建設“四好(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路”,全市新(改)建農村道路380公里、農橋45座、農村機耕橋118座,完成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200公里。全市新(改)建各類灌排泵站190座。改造農村老舊供水管網88公里。開展鄉鎮汙水處理廠達標整治專項行動,制定鄉鎮汙水處理廠運維管理辦法,各縣(市、區)、功能區省考以上斷面沿線鄉鎮汙水處理設施全部投入使用,其它鄉鎮已建汙水處理設施投入使用比例達30%以上,啟動樊川、卸甲、夏集等重點鄉鎮汙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建設工程,探索建立農村區域污水集中處理機制,新增150個行政村汙水處理設施。

25.健全農村公共文體服務體系。實施農村健身設施提質工程,建成30個內含5個運動項目的鄉鎮室內全民健身中心。新建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312家。

加大突出問題整治力度,提升城市管理服務水準

26.加快城市快速路網建設。建成城市南部快速通道、金灣路,全面開工潤揚路、運河路、江平路西延快速化改造和西外環路(G345、S466)工程,加快推進揚子津路建設。

27.提高道路暢通水準。加大交通堵點治理力度,實施真州路北延、楊柳青路西延、大學路南延、江都路南延、維揚路南延等工程,完成真州路與文昌路交叉口立體化改造,建成觀潮路跨古運河大橋,拓寬改造文昌西路沿線6個交叉口。

28.推進“公交優先”戰略。推進市區公車“同城同行同價”工作,啟動實施主城與江都公交重組方案。現役軍人免費乘坐市區公車。新辟、調整公車線路12條,新增儀征園博園至揚州西樞紐客運站旅遊專線1條,新建蜀岡新城、廣陵產業園公交首末站,改擴建動物之窗公交停車場。市區新增南部快速通道公交專用道,新(改)建公交站棚50座。加快建設揚州高鐵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寶應、高郵、儀征綜合交通樞紐。全市新增3個鄉鎮開通鎮村公交,鎮村公交開通率達90%。

29.整治美化市容環境。圍繞省運會、省園博會市容保障,突出“三路一環”、重要場館、重要賓館、4A級以上旅遊景點等重點區域,對流動攤點、出店經營、露天燒烤、環境衛生、城市傢俱等進行全面整治提升,對市區43條道路城市傢俱進行美化出新,對61條道路廣告店招進行拆除改造提升。

30.提升城市東南片區宜居宜行水準。持續推進“三網(水網、綠網、路網)九園(三灣、曲江、七裡河、同心河、文峰、大水灣、古運河濱水、南繞城、施井公園)”建設,建成連運路二期工程,實施文峰路拓寬及南延、新農東路建設、施井路拓寬整治等項目。完成馬泊河、長溝河等河道綜合整治。建成同心河公園、文峰公園和七裡河公園一期工程。

31.大力推進“廁所革命”。制定新(改)建公廁標準及方案,全市新增農村衛生改廁9000座,新(改)建城鄉標準化衛生公廁53座、2A級以上旅遊廁所40座。全市開放機關企事業單位廁所82座,主城區規劃建設步行“十分鐘如廁圈”。

32.啟動建設“我的揚州-幸福揚州”APP項目。實現手機線上市民卡充值、查詢,水、電、燃氣繳費,園林年卡和寧鎮揚旅遊卡售卡,以及虛擬公交卡發行等便民功能。

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升“平安揚州”建設水準

33.健全公共安全保障體系。大力實施城市建築物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全面拆除樓頂看板,全面整治沿街看板。實施“生命通道暢通工程”,對公共場所、居民區消防救護通道進行全面清障,確保全天候暢通無阻。構建全市統一的社會網格化治理服務體系。加快推進“雪亮工程”,在視頻盲點、治安複雜地區等部位新增500個高清探頭。在18個老舊社區安裝實有人口視頻門禁系統。在小學上學和放學時段試點開通1條以上親子公交專線,主城區中小學校門500米半徑實現公交月臺全覆蓋。強化在校學生安全保障,創建“揚州市平安校園示範校”35所。加強出租房屋和流動人口資訊登記、隱患排查整改,登記備案率達90%以上。基本建成功能區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全市新增社區律師工作室70家,市區免費提供法律諮詢1萬人次以上、法律援助2000件以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