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家樂福迎來“第二春”?搭上騰訊+永輝的快車,就能觸底反彈嗎?

騰訊系與阿裡系在零售版圖的對決圍攻愈演愈烈。 投資家樂福, 更像是騰訊狙擊阿裡巴巴、擾亂其線下佈局的一場戰役。 家樂福能夠借此扭虧、翻身嗎?它在騰訊新零售版圖中是一張什麼牌?

家樂福中國出售終於有了定調, 接盤者不是此前盛傳的阿裡, 而是騰訊。

1月23日, 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從家樂福中國方面獲悉, 騰訊(00700.HK )與永輝(601933.SH)將對家樂福中國進行潛在投資, 且家樂福與騰訊已達成在華戰略合作協定。 消息一出, 家樂福法國股票應聲上漲6%, 騰訊股價也再創新高, 市值超過4.5萬億港元。 在同日公佈的“家樂福2022”集團轉型計畫中, “推行一個簡化、開放的企業組織框架”是支柱舉措之一, 在中國與騰訊的合作, 就是家樂福在全球發展新的合作夥伴關係的表現。

公告發出當晚, 永輝超市即收到上交所問詢函, 要求對合作進行更詳盡的說明, 包括預計投資金額、是否涉及標的資產控制權等。

顯然, 未完整披露的三方合作不僅令投資者遐想, 也引發了監管層注意。

23年前, 海外零售巨頭家樂福、沃爾瑪強勢進入中國, 與國內的華潤萬家、高鑫零售、永輝超市爭相瓜分零售大賣場這塊蛋糕。 而近年來, 因業績不佳, 頻繁關店, 家樂福中國已低迷多時。 家樂福2017年3季度資料顯示, 中國的銷售額同比下滑 4.6%;同年12月, 家樂福在中國關掉了第40家門店。

如今他們又再次殊途同歸——聯手互聯網巨頭, 在“新零售”的戰場上再次相遇。 阿裡+高鑫零售, 京東+沃爾瑪, 騰訊+家樂福+永輝, 互聯網+實體零售巨頭“三足鼎立”格局初現, 另有已收購樂購的華潤集團保持著穩定的市場份額, 它們將如何展開新一輪廝殺?在嘗試easy家樂福、購物中心、新概念生活超市等多種新業態後,

如今聯手流量與技術巨頭騰訊以及有著生鮮壁壘的永輝, 家樂福中國將迎來怎樣的轉機?

賣不賣?賣給誰?

“業績不佳”、“連年虧損”, 家樂福中國要出售的消息被傳多年, 傳言中的賣家也從外資零售巨頭沃爾瑪, 到本土的華潤、中糧, 再到近期的阿裡。

傳言出售並非空穴來風, 進駐中國23年的家樂福, 近年來一直表現不佳是不爭的事實。

1995年進入中國後, 經過初期快速跑馬圈地的發展, 家樂福在2006年中國門店數量已突破100家, 遙遙領先於同為外資零售企業的沃爾瑪, 而永輝等本土超市也還沒壯大。 但在家樂福中國最得意的這十多年裡, 作為零售核心的供應鏈和物流體系卻一直沒建立起來,

成為了日後的短板。

而經歷了2008年“抵制家樂福”事件, 以及競爭環境變得激烈, 家樂福在內地市場的銷售額在2009年首次被大潤發超過, 門店數量又在2010年被沃爾瑪趕上, 市場份額則是從2012年開始不斷下降。

凱度消費指數2017年9月資料顯示, 家樂福以3.3%的市場份額在中國零售商市場位列第4, 排在第5位的永輝集團僅以0.1%的差距緊追其後, 而與榜首的高鑫零售8.2%的市場份額相比, 家樂福則相距甚遠。

▲中國前十零售商市場份額, 統計資料截止到2017年9月, 圖片來源於凱度消費指數。

與此同時, 家樂福中國的業績也開始了負增長。 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在天眼查翻閱家樂福(中國)管理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家樂福在中國區公司)年報發現, 該公司2014年開始出現虧損, 淨利潤從2013年的2699萬元下降到-3927萬元, 2015年與2016年則沒有公示年報。 家樂福集團2017年三季度資料顯示, 其在法國和亞洲市場銷售額均出現下滑, 其中在中國的銷售額同比下滑4.6%。

▲家樂福中國公司2014年年報,截圖自天眼查。

業績出現雙下滑,又遇上了“關店潮”,家樂福在華業務賣不賣,賣給誰,已被熱議多年。據法國媒體《回聲報》1月18日報導,家樂福正在研究出售其在中國的業務,買方是歐尚、阿裡巴巴,但家樂福方面很快否認了上述消息。五天后,真實買方浮出水面——正是與阿裡在新零售之爭中較勁的騰訊。

賦能還是站隊?

據家樂福消息,家樂福已與騰訊和永輝就對家樂福中國進行潛在投資簽署投資意向書。其中,騰訊和永輝分別投資金額數目、持股比例並未披露,僅強調了“本項投資完成後,家樂福仍將是家樂福中國最大股東。”

此外,家樂福與騰訊已就在華開展戰略業務合作簽署初步協議,雙方擬議合作範圍包括資料、智慧零售、移動支付、店內體驗和資料分析,旨在提升家樂福客流量。

具體而言,通過此次戰略合作,家樂福將提升其線上曝光率、提高線上與線下零售業務的流量並利用騰訊先進的數位和技術專長開發全新的智慧零售專案。騰訊將在家樂福生態圈內進一步發展其社交平臺所提供的零售服務、推廣微信的使用與微信支付、雲計算等服務。

對於此次家樂福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路零售部助理分析師余思敏認為是雙方的各取所需。此前,阿裡已經將包括銀泰、蘇甯雲商、百聯、三江、高鑫零售、盒馬鮮生、易果生鮮等“囊括”旗下,涵蓋了百貨、商超、生鮮、便利店等各大零售業態,“騰訊有必要聯合其餘零售業態進行對抗競爭,而此前騰訊入股永輝超級物種就是例子之一。”

▲線下新零售領域,阿裡VS.騰訊。

餘思敏分析道,“家樂福作為全球聞名的零售企業,在中國的發展並不是很好,難以面對中國本土的零售企業以及強大的線上企業。而此前,作為競爭對手的歐尚以及大潤發‘站隊’阿裡更是讓家樂福有了緊迫感。”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家樂福+永輝的這個組合中,三者的優勢分別是騰訊的技術,家樂福的全球零售專知,以及永輝豐富的運營經驗、尤其是在生鮮行業的深厚知識積累。

餘思敏認為,生鮮是電商中門檻最高、要求最高的品類,需要包括供應鏈、平臺、行銷、大資料、物流、金融在內的生態力量。此外,生鮮也是複購率最高、市場想像空間最大的品類,值得巨頭去做深度佈局。

在“家樂福2022”計畫中,關於重新構架服務結構、提高食品品質,家樂福制定了至2022年生鮮產品消費者增加一百萬、在法國傳統生鮮產品營業額增長比快速消費品多三倍的計畫。

但當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詢問對於三方達成合作後,家樂福中國在生鮮方面會起到怎樣的協同作用、自身有何發力生鮮的計畫、或是為超級物種提供門店或是零售經驗等支援時,家樂福中國方面沒有正面答覆。

能否觸底反彈?

家樂福中國要“觸底反彈”一詞早在2012年就被時任家樂福全球CEO喬治·普拉薩提及。此次家樂福中國牽手騰訊及永輝,讓外界對其業績回升給予希望。

事實上,2016年以來全國零售就出現了回暖的趨勢。2017年,商務部重點監測的2700家典型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4.6%,增速同比加快3個百分點,同時企業盈利能力增強,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8.0%和7.1%。主要業態的經營呈現回暖,2017年,專賣店、專業店、超市和百貨店銷售額增速分別為8.3%、6.2%、3.8%和2.4%,均較同期有所增長。

其中,大賣場業態中永輝超市表現亮眼,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57.57%;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在2017上半年營收540.8億;卜蜂蓮花也在連虧5年後,實現扭虧為盈1.05億。

同行已感受到回暖,而家樂福中國還是沒止住業績下滑,轉型刻不容緩。

在中國,家樂福自2010年至2017年,關閉門店數量已達到40家。家樂福中國方面向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表示,不方便回應今後是否還有關店計畫的話題,但“仍會加大大賣場的投資和發展,特別在中部和西部省份開拓新店,同時加強對現有門店的改造和升級。”

除了大賣場,家樂福中國還嘗試豐富業態。其中包括為吸引年輕消費者而推出的時尚品牌“Easy家樂福”便利店,目前已在上海及無錫兩座城市開設39家門店,並計畫進一步擴充便利店業務。線上上,“家樂福網上商城”已經在全國18個城市相繼上線,除了自建App平臺,“家樂福網上商城”還與美團、餓了麼及百度外賣達成合作。

▲家樂福網上商城。

另一方面,“家樂福2022計畫”中提出,自2018年起每年將投資20億歐元用於維持集團的資產及實施轉型計畫。其中,電腦和數位化投資及供應鏈方面的投資會大幅度增加。

在過去,家樂福在中國正是因為沒有自建配送中心和物流環節,供應鏈的缺失導致了其在與同行競爭中逐步落後。

據介面新聞報導,家樂福中國總裁唐嘉年(Thierry GARNIER)上任後,集中採購權、開建配送中心等變革在2015年才被提上議程,而沃爾瑪在2014年就已經在全國物擁有流配送中心20個,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店也開始快速擴張。

▲家樂福總裁唐嘉年。

此外,永輝超市在2016年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獲得後者的線上流量和物流優勢,並投入生鮮冷鏈物流系統發展,建立起其供應鏈壁壘。家樂福中國方面告訴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全國六個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已經投入使用,實現對全國門店物流配送的全面覆蓋。但在短期內,家樂福中國的供應鏈的短板或許仍難以趕上同行。因此,與永輝從對手變成隊友,不失為一條捷徑。

“觸底反彈”再次被提及,家樂福中國這次能實現嗎?

▲家樂福中國公司2014年年報,截圖自天眼查。

業績出現雙下滑,又遇上了“關店潮”,家樂福在華業務賣不賣,賣給誰,已被熱議多年。據法國媒體《回聲報》1月18日報導,家樂福正在研究出售其在中國的業務,買方是歐尚、阿裡巴巴,但家樂福方面很快否認了上述消息。五天后,真實買方浮出水面——正是與阿裡在新零售之爭中較勁的騰訊。

賦能還是站隊?

據家樂福消息,家樂福已與騰訊和永輝就對家樂福中國進行潛在投資簽署投資意向書。其中,騰訊和永輝分別投資金額數目、持股比例並未披露,僅強調了“本項投資完成後,家樂福仍將是家樂福中國最大股東。”

此外,家樂福與騰訊已就在華開展戰略業務合作簽署初步協議,雙方擬議合作範圍包括資料、智慧零售、移動支付、店內體驗和資料分析,旨在提升家樂福客流量。

具體而言,通過此次戰略合作,家樂福將提升其線上曝光率、提高線上與線下零售業務的流量並利用騰訊先進的數位和技術專長開發全新的智慧零售專案。騰訊將在家樂福生態圈內進一步發展其社交平臺所提供的零售服務、推廣微信的使用與微信支付、雲計算等服務。

對於此次家樂福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路零售部助理分析師余思敏認為是雙方的各取所需。此前,阿裡已經將包括銀泰、蘇甯雲商、百聯、三江、高鑫零售、盒馬鮮生、易果生鮮等“囊括”旗下,涵蓋了百貨、商超、生鮮、便利店等各大零售業態,“騰訊有必要聯合其餘零售業態進行對抗競爭,而此前騰訊入股永輝超級物種就是例子之一。”

▲線下新零售領域,阿裡VS.騰訊。

餘思敏分析道,“家樂福作為全球聞名的零售企業,在中國的發展並不是很好,難以面對中國本土的零售企業以及強大的線上企業。而此前,作為競爭對手的歐尚以及大潤發‘站隊’阿裡更是讓家樂福有了緊迫感。”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家樂福+永輝的這個組合中,三者的優勢分別是騰訊的技術,家樂福的全球零售專知,以及永輝豐富的運營經驗、尤其是在生鮮行業的深厚知識積累。

餘思敏認為,生鮮是電商中門檻最高、要求最高的品類,需要包括供應鏈、平臺、行銷、大資料、物流、金融在內的生態力量。此外,生鮮也是複購率最高、市場想像空間最大的品類,值得巨頭去做深度佈局。

在“家樂福2022”計畫中,關於重新構架服務結構、提高食品品質,家樂福制定了至2022年生鮮產品消費者增加一百萬、在法國傳統生鮮產品營業額增長比快速消費品多三倍的計畫。

但當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詢問對於三方達成合作後,家樂福中國在生鮮方面會起到怎樣的協同作用、自身有何發力生鮮的計畫、或是為超級物種提供門店或是零售經驗等支援時,家樂福中國方面沒有正面答覆。

能否觸底反彈?

家樂福中國要“觸底反彈”一詞早在2012年就被時任家樂福全球CEO喬治·普拉薩提及。此次家樂福中國牽手騰訊及永輝,讓外界對其業績回升給予希望。

事實上,2016年以來全國零售就出現了回暖的趨勢。2017年,商務部重點監測的2700家典型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4.6%,增速同比加快3個百分點,同時企業盈利能力增強,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8.0%和7.1%。主要業態的經營呈現回暖,2017年,專賣店、專業店、超市和百貨店銷售額增速分別為8.3%、6.2%、3.8%和2.4%,均較同期有所增長。

其中,大賣場業態中永輝超市表現亮眼,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57.57%;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在2017上半年營收540.8億;卜蜂蓮花也在連虧5年後,實現扭虧為盈1.05億。

同行已感受到回暖,而家樂福中國還是沒止住業績下滑,轉型刻不容緩。

在中國,家樂福自2010年至2017年,關閉門店數量已達到40家。家樂福中國方面向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表示,不方便回應今後是否還有關店計畫的話題,但“仍會加大大賣場的投資和發展,特別在中部和西部省份開拓新店,同時加強對現有門店的改造和升級。”

除了大賣場,家樂福中國還嘗試豐富業態。其中包括為吸引年輕消費者而推出的時尚品牌“Easy家樂福”便利店,目前已在上海及無錫兩座城市開設39家門店,並計畫進一步擴充便利店業務。線上上,“家樂福網上商城”已經在全國18個城市相繼上線,除了自建App平臺,“家樂福網上商城”還與美團、餓了麼及百度外賣達成合作。

▲家樂福網上商城。

另一方面,“家樂福2022計畫”中提出,自2018年起每年將投資20億歐元用於維持集團的資產及實施轉型計畫。其中,電腦和數位化投資及供應鏈方面的投資會大幅度增加。

在過去,家樂福在中國正是因為沒有自建配送中心和物流環節,供應鏈的缺失導致了其在與同行競爭中逐步落後。

據介面新聞報導,家樂福中國總裁唐嘉年(Thierry GARNIER)上任後,集中採購權、開建配送中心等變革在2015年才被提上議程,而沃爾瑪在2014年就已經在全國物擁有流配送中心20個,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店也開始快速擴張。

▲家樂福總裁唐嘉年。

此外,永輝超市在2016年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獲得後者的線上流量和物流優勢,並投入生鮮冷鏈物流系統發展,建立起其供應鏈壁壘。家樂福中國方面告訴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全國六個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已經投入使用,實現對全國門店物流配送的全面覆蓋。但在短期內,家樂福中國的供應鏈的短板或許仍難以趕上同行。因此,與永輝從對手變成隊友,不失為一條捷徑。

“觸底反彈”再次被提及,家樂福中國這次能實現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