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關注兩會丨政協委員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獻計獻策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

2018年,

將以更大力度推進綠色發展, 加快建設美麗陝西。 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改善作為陝西追趕超越的一項重要任務, 不僅是三秦百姓的熱切期盼, 也是陝西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應有之義。

昨天下午, 在省政協聯組討論中, 多位政協委員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加快美麗陝西建設”獻計獻策。

省政協委員吳言生

省政協委員姜波

省政協委員楊柳

委員們談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環保部門不是滅火隊”, “要跳出陝西看陝西的環境問題”, “陝西是科技大省, 治汙減霾上要和別的省份不一樣”……昨天下午, 多位政協委員談如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加快美麗陝西建設”貢獻了自己的智慧。

會議開始後, 政協委員們一個挨一個地發言。 “我提議, 解決環保問題, 要打開三隻‘眼’。 ‘人眼’, 就是群眾監督, 發揮公眾的作用;‘天眼’, 利用監控設施, 哪裡發生環保問題, 第一時間就能發現。 第三要打開‘法眼’, 法律之眼。 有的企業被罰了款之後, 為了將罰款收回本, 可能變本加厲去做。 如果有法律相配套, 一旦出現問題, 讓他們付出高昂的成本, 這樣一來, 就不敢再犯了。 ”省政協委員吳言生發言。

省政協委員李宏安提出:“陝西是科技大省, 所以, 和別的省份解決治汙降霾不同, 我們應該發揮科技優勢。 ”話音剛落, 省政協委員楊柳就在發言中作出了說明:“我們圍繞中央環保督察意見開展了科技需求調研和項目支持,

凝練了‘關中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技術研究與示範’創新鏈, 作為2018年的專案重點支援, 設置了關中地區霧霾形成機理、臭氧形成機理與控制對策、大氣細顆粒物與臭氧前體物排放清單及動態管理系統開發、大氣污染監測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示範、大氣污染與健康影響因素評價研究6個創新點。 ”

“環保部門不是‘滅火隊’, 不能把所有問題都歸到環保部門。 生態建設是‘五位元一體’的重要內容, 因此, 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需要各部門綜合發力。 ”省政協委員張濤說, 在區域發展戰略中, 明確了國家主體功能區。 所以, 產業佈局中首先要遵照主體功能區定位, 不然的話, 就會為後期環境綜合治理埋下隱患。

“今年1月8日, 有一項關於燃煤超淨排放的科研成果, 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我們現在關注的PM2.5問題, 80%來源於燃煤, 而這裡面的80%是工業排放。 一個是熱力公司, 一個是電廠。 有的人說增加電力使用量, 要注意, 電也是要依靠煤的。 我們要解決環境問題, 能否引進國內最先進的技術, 不要再走彎路。 ”省政協委員姜波還沒坐下, 孫學軍委員要過了話筒:“姜波委員說的話, 我有點不同意見。 以前, 電廠對於PM2.5的貢獻量確實很大。 現在經過十年的改造, 我們也進行了大量投資, PM2.5、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已經大幅度降低, 低於燃氣標準。 目前, 陝西大型火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已經達到了80%以上。 所以, 要改變對火電廠是霧霾最大製造因素的這個觀念。 很多人看見大型煙囪出去的白色氣體,就說煙又排到空氣中了。實際上,經過脫硫改造,最終排出去的其實是汽。”侯建忠委員緊接著站起來:“我是省氣象臺的首席預報員,我也說上幾句。關中地區霧霾成因,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就我掌握的資料,汽車占到21.3%,生活污染占到30%,工業污染在20%-25%,粉塵污染在10%。此外,關中地區地理位置特殊,常年偏東風明顯。渭南、西安、咸陽之間的霧霾,也會相互輸送。”

為人民創造更多藍天

省“兩會”期間,陝西省環保廳廳長王成文接受採訪時表示:“到2020年,針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特別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多的藍天。到2035年,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讓藍天白雲和綠水青山基本成為常態;到2050年,實現生態文明全面提升,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

對於今後的工作,王成文透露,要堅持增進民生福祉的立場,全力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增強人民群眾的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以落實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個十條”為重點,以環保督察巡查為抓手,推動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進一步傳導壓力,加快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切實改善環境品質,有效保障環境安全。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饋意見整改工作,針對個性問題細化具體措施,圍繞共性問題加強制度建設,確保整改工作取得實效。讓群眾享受到更加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水質,使人民群眾的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更真切、更充實、更飽滿。

2017年陝西環保交出亮眼成績單

家住曲江的胡媛媛告訴三秦都市報記者,2007年我當時上高中,一到冬天我覺得外面的天都分不出來白天黑夜。早上出門一抬頭,灰濛濛的,中午還是那個樣子,時間一長,更壓抑。”

大學畢業之後,胡媛媛回到了陝西。由於工作關係,對環保的關注也多了。“以前給家人說大氣污染,大家都覺得無所謂,現在他們會主動關注這些問題。說明這項工作得到了大家的關注,更說明政府的這項工作做得夠透明、夠公開。”

更讓胡媛媛高興的是,入冬之後,嗓子不疼了。“以前分不清是霧還是霾,就是老咳嗽,嗓子疼。現在,這種情況真的改善了很多。”

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群空氣品質明顯改善,西安市2017年優良天數達180天,PM10和PM2.5年均濃度比2013年分別下降31.2%和30.5%;全省主要河流水質持續改善,渭河出省入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Ⅳ類標準,高於國家考核目標並提前一年完成目標;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保持西部領先,二氧化硫、氨氮減排提前兩年完成國家考核目標;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不斷加大,約880萬人受益……

污染減輕一些就是環保人的動力

哪怕多一天的藍天,對於很多環保人來說,都是值得的。

2018年元旦當天深夜兩點半,張超設置的鬧鐘響了。簡單收拾後,他從家裡趕到單位,帶上執法儀、手電筒、筆錄、照相機等執法工具整裝待發,和西安鐵腕治霾辦的同事們實施“黎明行動”,奔赴熱電廠、工地、小企業、商混站等現場檢查。

近五個小時後,行動告一段落。張超回到辦公室稍加修整,對夜間檢查的情況製作報告、匯總、抄送。

很多人不知道,進入冬防期以來,這種不間斷的高強度巡查幾乎成了西安鐵腕治霾辦的常態。夜查行動、零點行動、黎明行動……這些充滿“重案”意味的行動承包了鐵腕治霾辦檢查人員的“夜生活”。

“每天24小時,任何時刻我們都會到達污染源現場進行檢查,防止企業摸出我們的檢查規律。”鐵腕治霾辦工作人員穆啟旺說,如今檢查組分6組,24小時無休,滾動式不間斷在外巡查。

不是每一次檢查,都會得到配合。比如2017年12月的一天,在郊區夜查的時候,由於工地大門緊閉,張超和其他執法人員只得翻牆進入,剛跳下地,一隻大狼狗竄到眼前。擺脫惡犬,他們進入第二道圍牆內,對其違規出土作業進行取證。誰想到,正待離開的時候,工地的人將他們團團包圍,搶走了執法證,堵住路口,不讓檢查人員離開。

“辛苦無所謂,只要能得到大家的支援理解,使污染減輕一些,這就是我們繼續的動力。”張超說,每當看到市民對空氣品質工作的肯定,他和同事們就覺得,所有的苦和委屈都是值得的。

很多人看見大型煙囪出去的白色氣體,就說煙又排到空氣中了。實際上,經過脫硫改造,最終排出去的其實是汽。”侯建忠委員緊接著站起來:“我是省氣象臺的首席預報員,我也說上幾句。關中地區霧霾成因,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就我掌握的資料,汽車占到21.3%,生活污染占到30%,工業污染在20%-25%,粉塵污染在10%。此外,關中地區地理位置特殊,常年偏東風明顯。渭南、西安、咸陽之間的霧霾,也會相互輸送。”

為人民創造更多藍天

省“兩會”期間,陝西省環保廳廳長王成文接受採訪時表示:“到2020年,針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特別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多的藍天。到2035年,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讓藍天白雲和綠水青山基本成為常態;到2050年,實現生態文明全面提升,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

對於今後的工作,王成文透露,要堅持增進民生福祉的立場,全力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增強人民群眾的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以落實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個十條”為重點,以環保督察巡查為抓手,推動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進一步傳導壓力,加快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切實改善環境品質,有效保障環境安全。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饋意見整改工作,針對個性問題細化具體措施,圍繞共性問題加強制度建設,確保整改工作取得實效。讓群眾享受到更加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水質,使人民群眾的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更真切、更充實、更飽滿。

2017年陝西環保交出亮眼成績單

家住曲江的胡媛媛告訴三秦都市報記者,2007年我當時上高中,一到冬天我覺得外面的天都分不出來白天黑夜。早上出門一抬頭,灰濛濛的,中午還是那個樣子,時間一長,更壓抑。”

大學畢業之後,胡媛媛回到了陝西。由於工作關係,對環保的關注也多了。“以前給家人說大氣污染,大家都覺得無所謂,現在他們會主動關注這些問題。說明這項工作得到了大家的關注,更說明政府的這項工作做得夠透明、夠公開。”

更讓胡媛媛高興的是,入冬之後,嗓子不疼了。“以前分不清是霧還是霾,就是老咳嗽,嗓子疼。現在,這種情況真的改善了很多。”

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群空氣品質明顯改善,西安市2017年優良天數達180天,PM10和PM2.5年均濃度比2013年分別下降31.2%和30.5%;全省主要河流水質持續改善,渭河出省入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Ⅳ類標準,高於國家考核目標並提前一年完成目標;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保持西部領先,二氧化硫、氨氮減排提前兩年完成國家考核目標;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不斷加大,約880萬人受益……

污染減輕一些就是環保人的動力

哪怕多一天的藍天,對於很多環保人來說,都是值得的。

2018年元旦當天深夜兩點半,張超設置的鬧鐘響了。簡單收拾後,他從家裡趕到單位,帶上執法儀、手電筒、筆錄、照相機等執法工具整裝待發,和西安鐵腕治霾辦的同事們實施“黎明行動”,奔赴熱電廠、工地、小企業、商混站等現場檢查。

近五個小時後,行動告一段落。張超回到辦公室稍加修整,對夜間檢查的情況製作報告、匯總、抄送。

很多人不知道,進入冬防期以來,這種不間斷的高強度巡查幾乎成了西安鐵腕治霾辦的常態。夜查行動、零點行動、黎明行動……這些充滿“重案”意味的行動承包了鐵腕治霾辦檢查人員的“夜生活”。

“每天24小時,任何時刻我們都會到達污染源現場進行檢查,防止企業摸出我們的檢查規律。”鐵腕治霾辦工作人員穆啟旺說,如今檢查組分6組,24小時無休,滾動式不間斷在外巡查。

不是每一次檢查,都會得到配合。比如2017年12月的一天,在郊區夜查的時候,由於工地大門緊閉,張超和其他執法人員只得翻牆進入,剛跳下地,一隻大狼狗竄到眼前。擺脫惡犬,他們進入第二道圍牆內,對其違規出土作業進行取證。誰想到,正待離開的時候,工地的人將他們團團包圍,搶走了執法證,堵住路口,不讓檢查人員離開。

“辛苦無所謂,只要能得到大家的支援理解,使污染減輕一些,這就是我們繼續的動力。”張超說,每當看到市民對空氣品質工作的肯定,他和同事們就覺得,所有的苦和委屈都是值得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