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吃清腸藥後,排便越多越好?醫生:當心“吃”出這個癌症!

如今各種“排宿便”、“清腸”、“排毒”藥物在各種廣告平臺上輪番轟炸, 讓不少人出現一種認知:吃了這些產品, 排便越多越健康。 這種認知是正確的嗎?真的有必要吃這些“清腸藥”嗎?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主任醫師蘭平教授此前接受家庭醫生線上採訪時針對這一認知作出了詳細解釋。

現在市面上出現不少號稱可以“清宿便”、“排腸毒”的藥品或保健品, 但是人體真的有這麼多的“毒素”需要排嗎?服用這些產品真的排便越多越好嗎?

蘭平教授對於“大便拉得越多身體就越健康”的說法並不認同。 蘭平教授指出:很多廣告宣傳的排毒藥物, 號稱可以清除宿便, 長期服用, 不僅可以養顏駐容, 還會長壽防老。

但實際上, 這些藥物多數都有瀉藥成分, 人們服用後排泄物的確增多了, 但是變得很稀, 這是因為藥物使腸道分泌了更多的水分, 只是使得人們排便增加,

不代表真的能“排毒”。

如果長期服用這些“排腸毒”產品, 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1、刺激腸胃。 瀉藥往往是通過強烈刺激腸壁蠕動、收縮, 從而達到治療便秘, 增加排便的效果。

2、產生依賴性。 如果長期使用這些還有瀉藥的產品, 容易產生嚴重的依賴性,

出現一停藥就便秘的情況。

3、結腸黑變病。 大部分“清腸藥”其中都含有大黃、番瀉葉等瀉藥, 這些瀉藥都含有蒽醌, 長期使用可以導致結腸黑變病, 可能增加結腸癌的發生危險。

4、腸道菌群失調。 長期使用這些產品, 容易破壞腸道菌群的平衡, 蘭平教授強調:當腸道內有益菌群,

如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減少了, 大腸桿菌及腐敗性細菌等壞細菌便會大肆生長繁殖, 產生毒素。

腸道內硫化氫、氨、酚、靛基質等有毒物質增多, 被吸收入血液後, 會對心、腦、肝、腎等重要臟器造成危害, 引發多種疾病, 如腸炎、腹瀉、便秘等, 使人體過早衰老。

我們真的有必要服用這些“清腸藥”嗎?

蘭平教授提醒:“我們根本不用專門吃藥物來幫助腸道排毒, 只要養成固定排便的習慣, 注意飲食均衡、健康, 就會讓腸道少產生毒素, 拉出漂亮的大便。 同時飲食中增加纖維素攝入量, 不但會幫助排便, 且有預防發生腸道腫瘤的功效。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