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廢棄岩棉變身重金屬修復劑

科技日報合肥1月29月電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瞭解到, 該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岩研究員課題組, 利用廢棄岩棉研製出一種高效去除水體和土壤中重金屬的新型修復劑,

這一成果對於促進建築廢棄材料的迴圈利用, 保障環境和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成果日前被化工領域權威期刊《化學工程雜誌》接收發表。

電鍍、礦山采選等工業活動引發了區域性水體和土壤鉻污染, 導致糧食鉻超標現象時有發生, 嚴重威脅人體健康, 成為我國農業及環境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目前, 通常採用納米鐵等還原劑將高毒性六價鉻還原為低毒性三價鉻, 但納米鐵易團聚嚴重影響其還原效率, 因此常利用載體材料提高納米鐵的分散性。 然而, 這些載體存在不同程度的成本高、工藝複雜問題, 大大限制了該方法的廣泛應用, 成為鉻污染治理領域的關鍵技術瓶頸,

急需研發低成本、高效率載體材料。

而岩棉是一種常用的無機建築材料, 我國每年產生大量廢棄岩棉, 由於迴圈利用技術缺失, 它們通常被直接堆積或掩埋, 不僅佔用大量空間, 而且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

科研人員對廢棄岩棉進行系列物化改性, 製備出具有大量微納孔隙及功能基團的載體材料。 該材料可大幅提高納米鐵的分散性, 其裝載納米鐵製備出新型重金屬修復劑。 該修復劑可高效抓取並還原六價鉻, 控制其遷移, 從而抑制作物對鉻的攝取, 提高糧食安全性。 同時, 科研人員將該修復劑作為濾芯研製出新型過濾系統, 為含鉻工業廢水處理提供輕簡化解決方案。 該方法工藝簡單、成本低、可重複利用,

為水體和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提供有效技術供給, 同時為廢棄岩棉迴圈利用提供了一種新途徑。

圖片來源於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