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個人“核心競爭力”的9個關鍵因素

2017年, 焦慮成為了城市人的絕對主題。

下層人問:“房子怎麼了”, 中層人問“孩子怎麼了”, 上層人問:“你怎麼了”。

社會發展到一個巨變的時期,

以往人們熟悉的生活方式和發展模式, 已經全部翻天覆地。

邏輯思維羅振宇在18年的跨年演講中, 談到了這樣一個比喻:

“《愛麗絲漫遊奇境》裡紅桃皇后說過一句讓人很費解的話:‘在我們這個地方, 你必須不停地奔跑, 才能留在原地。 ’之前, 我們以為這是童話;2017年, 才意識到這是現實。 ”

“一方面是大者越大、強者恒強, 前面的咱是追不上了。 另一方面, 是所有人都在逾越規則、所有人都在離經叛道, 後面的很快就要把咱超過去了。 關於我們這一代人形形色色的焦慮, 得到了各色各樣的答案。 隨著時間的推移, 所有的討論都逐漸聚焦到了以下幾個問題上, 2017年, 我逢人就這樣問:

第一, 我們不是強者, 還能不能登上舞臺?

第二, 我們剛剛進場,

怎麼找到新玩法?

第三, 跟不上變化, 會不會被淘汰?”

身在這個快速更新反覆運算的時代, “焦慮症”成了大眾病, 無論上班族還是學生党, 都面對著:天花板、被替換、緊迫感……

資歷尚淺, 只能埋頭領導分配的瑣事, 面對不斷進入的競爭者, 如何才能脫穎而出?

技術反覆運算, 學校中學到的知識早就過時, 如何找到方向, 保持自己的競爭力?

擁有核心優勢, 卻得不到上司賞識, 無法發揮100%的實力?

績效跟不上, 每天加班加點, 卻拿不到應有的報酬?

……

讓人不禁想到“終身學習”“深度工作”, 而我卻要說“核心競爭力”才是最重要的, 是一個人或是一個企業的“最大亮點”、“最佳技術/服務”, 有了核心競爭力才可能不輕易被替代。 美國家喻戶曉的績效思想大師博恩·崔西在其新書《讓自己更值錢》中, 首次將提升“核心競爭力”的9個關鍵因素整理歸納, 總結如下:

1立刻行動

“拖延症”是導致“焦慮症”的一大因素, 即使情況不是那麼緊急, 也需要不拖延快速行動, 才不至於有後期“這個還做, 那個沒來得及……”的焦慮,

要想讓事業發展踏上“特快”軌道, 自身變得更有才能, 最快速的方法之一就是養成並保持立刻行動的習慣。

這個世界屬於那些伸出雙手牢牢抓住而且不鬆手的人, 屬於那些立即採取實際行動的人。

2不斷修正

一架從芝加哥飛往洛杉磯的飛機, 準時起飛了。 這很正常, 也很自然, 跟預想的情況一樣, 然而在飛行過程中, 遇到的大氣層氣流、風向等情況, 會影響飛行員不斷調整方向、角度、高度、速度等, 以期能在指定時間安全平穩著落。

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 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犯錯、修正的過程, 沒有萬無一失的事情, 每一件事——即便是過個馬路——都包含了各種不確定性, 需要我們不斷修正, 調整方向, 期望爭取在合適的時間達到預想的效果;

3朝目標出發

巴布森商學院對在校取得MBA學位的畢業生進行了一項長達21年的研究, 研究人員發現善用“走廊原理”的畢業生更有可能達成目標, 取得成功。

研究人員把事業上的發展比作下走廊的過程。 所有人站在走廊的入口, 走廊裡面一片漆黑, 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的差別概括起來就是一個詞:出發!

成功人士傾向于主動朝著充滿機遇的走廊前進,雖然也不清楚前面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障礙,但他們願意承擔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克服令多數人駐足不前的恐懼和疑慮。

4機遇之門

巴布森商學院的研究人員還發現,當開始生命之旅的探索時,走廊兩側新的機遇就會敞開大門。然而,不邁開腳步就沒有機會看到。

這和中國大思想家老子說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是一個意思,目標的達成始於踏出的第一步。

不久前,有對夫婦遇到難題,向我諮詢。丈夫在家族企業裡工作得很不開心,被辦公室嚴重的政治鬥爭弄得精疲力竭,想換一份工作,卻苦於目前沒有合適的工作機會。

我向他解釋事業上也存在真空原理,具體到他的情況就意味著只要他繼續擔任目前的工作崗位,其他的工作機會就不可能找上他,他也不可能意識到其他的工作機會。我告訴他乾脆放手一搏,在沒有保障的情況下直接辭去現在的工作,如果他能鼓起勇氣這樣做,各種他過去看不清的機會都會湧來,因為他以前被那個職位束縛住了。

即使家庭成員非常氣憤,告誡說除了自家企業,他在別處找不到工作。他堅持聽取了我的意見,回到家裡,好好休息幾天,隨後認真考慮了自己的工作資歷和技能,發展方向,不到兩周時間,就接到了兩個工作機會,待遇都比原來的家族企業要高,發展前景也很廣闊,是他捨棄的工作崗位無法提供與匹敵的。

他朝著走廊向前邁進,才開始看到過去因為待在原處而錯失的機會。

5自我約束

理論結合實際,若想獲得成功,最重要的品質就是自律。

言既出,行必果。無論是對自己還是他人做出的承諾,一定要做到“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實際上,即便疲倦了、灰心喪氣了、感覺事情似乎毫無進展的時候,如果仍然能朝目標和夢想的邁進採取行動,通常恰好是你馬上就要取得巨大成就的時候。

6總裁意識

據美國調查處統計,這樣看似簡單的想法,僅僅只有不到1%的職場人意識到了,而這1%的人,正是那些在工作中表現最優秀,獲得了最高職位和報酬的那批人。

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講到,雖然我們拼命奔跑,但只能停留在原地,超車的方法只有“離經叛道”。而這場離經叛道的革新,一定不是上司口中的一句口號和要求,只有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價值,收集自身資源,讓自己更值錢,才可能成為領先的那1%。

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的差別概括起來就是一個詞:出發!

成功人士傾向于主動朝著充滿機遇的走廊前進,雖然也不清楚前面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障礙,但他們願意承擔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克服令多數人駐足不前的恐懼和疑慮。

4機遇之門

巴布森商學院的研究人員還發現,當開始生命之旅的探索時,走廊兩側新的機遇就會敞開大門。然而,不邁開腳步就沒有機會看到。

這和中國大思想家老子說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是一個意思,目標的達成始於踏出的第一步。

不久前,有對夫婦遇到難題,向我諮詢。丈夫在家族企業裡工作得很不開心,被辦公室嚴重的政治鬥爭弄得精疲力竭,想換一份工作,卻苦於目前沒有合適的工作機會。

我向他解釋事業上也存在真空原理,具體到他的情況就意味著只要他繼續擔任目前的工作崗位,其他的工作機會就不可能找上他,他也不可能意識到其他的工作機會。我告訴他乾脆放手一搏,在沒有保障的情況下直接辭去現在的工作,如果他能鼓起勇氣這樣做,各種他過去看不清的機會都會湧來,因為他以前被那個職位束縛住了。

即使家庭成員非常氣憤,告誡說除了自家企業,他在別處找不到工作。他堅持聽取了我的意見,回到家裡,好好休息幾天,隨後認真考慮了自己的工作資歷和技能,發展方向,不到兩周時間,就接到了兩個工作機會,待遇都比原來的家族企業要高,發展前景也很廣闊,是他捨棄的工作崗位無法提供與匹敵的。

他朝著走廊向前邁進,才開始看到過去因為待在原處而錯失的機會。

5自我約束

理論結合實際,若想獲得成功,最重要的品質就是自律。

言既出,行必果。無論是對自己還是他人做出的承諾,一定要做到“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實際上,即便疲倦了、灰心喪氣了、感覺事情似乎毫無進展的時候,如果仍然能朝目標和夢想的邁進採取行動,通常恰好是你馬上就要取得巨大成就的時候。

6總裁意識

據美國調查處統計,這樣看似簡單的想法,僅僅只有不到1%的職場人意識到了,而這1%的人,正是那些在工作中表現最優秀,獲得了最高職位和報酬的那批人。

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講到,雖然我們拼命奔跑,但只能停留在原地,超車的方法只有“離經叛道”。而這場離經叛道的革新,一定不是上司口中的一句口號和要求,只有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價值,收集自身資源,讓自己更值錢,才可能成為領先的那1%。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