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些最不可能涉足實體的業態和品牌都開始開店了

本來實體的競爭愈來愈激烈,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我們想不到的品牌紛紛入局?

如今的市場就是讓人琢磨不透, 當我們認為最不可能在實體開店的品牌,

卻已經開始了拓展實體之路, 並成功地勾起了人們的體驗欲望。

你是否發現, 近幾年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品牌總會出現在消費者身邊, 一切的新都在快速地重塑整個市場的格局。

就像你永遠都想像不到一個傳統紙媒為了尋求更多的市場點, 卻在茫茫的實體商業中, 尋找到一個開設文創店的出路;你也不會想到一個線上上只做社交網站的平臺, 聯合線下大佬開始了對線下市場的掘金之路……

那麼, 在我們印象裡, 到底有多少家店, 多少個品牌是我們認為最不可能開出來, 卻又備受行業內關注呢?

《讀者》開文創生活館未來將開500多家門店

2017年9月, 擁有30多年歷史的傳統紙媒《讀者》在深圳皇庭廣場1層開出了全國首家門店“讀者文化生活館”。

產品囊括了文具、玩具、飾品、家居裝飾、書籍等。 也許《讀者》第一次試水實體店, 他們在選擇門店的面積上並沒有堅持大而全, 而是體現了小而美。

在品牌和門店的經營方式上, “讀者文化生活館”分為直營店和加盟合作店,

並採用的小業態、特色化的連鎖經營模式。 所陳列和銷售的產品, 既有讀者文創產品, 也有其他文創品牌的入駐。

據瞭解, 未來《讀者》將在全國計畫佈局500餘家實體店, 並依託于讀者雜誌本身具有的大資料基礎, 來分析消費者對產品的喜好度, 更新產品。

同仁堂、王老吉進軍茶飲

誰更勝一籌?

實體商業的魅力似乎不止於新的事物層出不窮, 舊的事物退出歷史舞臺, 而是新舊事物在這變幻多端的市場中, 自如地轉換身份, 就像具有多年經營歷史的同仁堂和王老吉, 他們以“傳統的歷史”來進軍新興業態。

據統計, 2017年, 茶飲業態的品牌數量在全國一二線城市的5萬平米的購物中心休閒餐飲業態中的占比達25%, 開店數量占比為31%。

那麼, 在這樣占比數字急速增長的年代, 他們都帶著怎樣的特點, 來突圍新興業態?

1828王老吉

還記得廣藥集團董事長在2017年的《財富》論壇上脫口而出“喝王老吉, 可延長壽命大約10%”的發言嗎?

而就在2017年7月, 王老吉已經開始試水線下, 以“全國首家現泡涼茶”的口號,

在廣州珠江新城花城匯開了一家實體店, 名叫“1828王老吉”, 並突出了“現泡涼茶”四個字。

據瞭解, 門店在高峰時段, 顧客需要排隊, 排隊時間差不多20分鐘左右。

由於王老吉出身於廣藥集團, 並以涼茶起家, 定位於“養生”、“健康”的產品體驗是他們搶佔實體市場的行銷方式。

因此,店內共有32款產品,涼茶則是他們的主打產品,水果茶為搭配品類,並將“手工餅”作為衍生品。

有人說,王老吉走的是單品類立意之路,以傳統涼茶為入口,開發健康時尚飲品、燉品乃至小食,做出了與其他飲品品牌的區隔。

但是在如今“新式茶飲”競爭激烈,巨頭爭霸的環境中,王老吉到底能有幾分勝算,還無法下定論。

彥悅山

王老吉還不算是第一個在實體店的道路中吃螃蟹的傳統品牌。早在2016年,同仁堂就聯合和摩提工房集團,創立了“彥悅山”的茶飲品牌,並在上海靜安嘉裡中心亮相,此舉也向市場正式宣告了他們進軍茶飲市場的決心。

其中,同仁堂是一個擁有百年歷史的中藥企業,摩提工房是一個在全國150多個城市開設有800多家門店的休閒食品連鎖品牌。

因此,“彥悅山”依靠同仁堂的信用背書和摩提工房近千家連鎖門店的運營管理經驗支持,來打開茶飲市場,從中分一杯羹。

從產品定位上,同仁堂帶著自身具有的中草藥基礎,將茶飲突出了“草本功能”性,並將產品品類分為飲品、糕點、湯、粉、羹/粥、膏/凍等,零售產品包括草本茶包、養生五穀、滋補燉品等。

其中,“彥悅山”聯合創始人兼CEO胡開基也曾表示:“之所以定位於具有草本功能茶飲,也是能被主流消費人群所能接受。”

同仁堂算得上是國內老字型大小玩年輕化跨界的典範,而他的聰明之處則是聯合具有實體經驗的摩提工房,一起開拓市場,打開新的消費領域。但從行銷策略上來看,同仁堂應該再加把勁了。

還沒提出“新零售”

馬雲早已把淘寶開到線下

當馬雲還沒有提出“新零售”這一概念時,他就早已經把淘寶搬到了線下。比如,阿裡入股銀泰後,2016年就在銀泰開出了一個家居品牌“生活選集”,亮點除了打通線上線下以外,在1200㎡的門店內,所有的家居品牌都是淘寶線上商家。

其中,場景展示區設置了客廳、臥室、兒童房、浴室、廚房和書房幾個樣板間,商品精選區則是按客廳、廚房、臥室等具體使用場景陳列的不同品牌和不同品類的商品,且產品實行線上線下同款同價,每件商品都配備二維碼,起到線上下單,送貨到家的作用。

隨後,馬雲正式提出“新零售”概念,從此掀起了實體商業線上線下聯動創新潮。

阿裡巴巴聯合全國各城市的街邊便利店,將其改頭換面,一夜之間變成了天貓便利店,店內除了升級原來夫妻店模式的體驗之外,更注重了呈現天貓爆款零食產品等等。

其實,馬雲這樣的嘗試,除了他自身的情懷以外,更多的是希望擴大線上的客流,將線下資源導入線上,完成更大的流量變現。

知乎餓了麼開餐廳 美團開婚紗店看不清的盈利模式 摸不透的產品創新

如果說馬雲提出的“新零售”影響了實體商業,那線上的互聯網企業也跟著刮起了“新零售”風,開始了從線上走向線下之路,比如,淘寶服飾冠軍茵曼開實體店,網紅零食三隻松鼠、良品鋪子也相繼開了實體店……但分為稱霸在外賣平臺的兩大巨頭餓了麼和美團涉足的線下領域,有些讓人摸不著頭緒。

知食堂

2017年,知乎聯手餓了麼在北京三裡屯開出了一家有趣的快閃店,名叫“知食堂”。一個是互聯網人氣爆棚的社交知識平臺,一個是專注線上外賣事業的互聯網平臺,他們為什麼決定涉足餐飲,開出快閃店?

據相關消息瞭解,截至2017年9月,知乎擁有1億註冊用戶,平均日活躍用戶量達 2600 萬,其中, 超過2000萬人關注了與“吃”有關的話題,將近8000個有趣的問答;而餓了麼平臺已經覆蓋全國2000個城市,每天有2.6 億人在此平臺上點餐。

從以上資料能看出,他們背後龐大的資料支撐,足以能線上下做出一場行銷活動,進行流量變現。

為配合知食堂的開業,知乎提前展開了一系列的品牌活動,比如提前上線了一期主題為“吃”的《知乎週刊》;與支付寶口碑一起拍攝視頻,內容是“關於一個人吃飯是什麼心情?”的知乎問答。

其中,在菜名的設定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可以喝的墨水”、“切開十萬個為什麼”、“一口就夠的乾貨”、“芝士就是力量”......而餓了麼也是聯合各家餐飲品牌,發揮餐飲和產品的優勢,實現擴大品牌效應的作用。

美團“LOVE LAB”

繼“掌魚生鮮”後,美團點評開出了一家讓人捉摸不透的門店——LOVE LAB。並將門店選址在上海繁華的陸家嘴正大廣場,客群細分到有“結婚”需求的消費群體。

美團點評的綜合事業群總裁張川說:

“商場自然客流不是我們考量的重點,更多的用戶流量是從線上帶下來的,平臺帶來的流量比自然流量要多得多。”

雖然LOVE LAB主打的就是關於“結婚”的一系列服務,但它並不直接提供婚紗、攝影等服務。而是由美團點評引入的這600家合作商戶來提供,其中涵蓋了婚紗攝影、婚宴、婚慶以及婚紗禮服等。

LOVE LAB在門店還專門開設了魔鏡體驗區,顧客在這裡可以免費量身試穿婚紗,也可以通過美團點評的APP看到包括宴會廳、迎賓處、走廊、大門等場景,消費者也可以通過VR的形式來觀看,身臨其境地感受宴會廳擺放桌椅和燈光設計的現場。

更多連鎖諮詢、乾貨、管理,請查看雷老師置頂文章。歡迎交流

因此,店內共有32款產品,涼茶則是他們的主打產品,水果茶為搭配品類,並將“手工餅”作為衍生品。

有人說,王老吉走的是單品類立意之路,以傳統涼茶為入口,開發健康時尚飲品、燉品乃至小食,做出了與其他飲品品牌的區隔。

但是在如今“新式茶飲”競爭激烈,巨頭爭霸的環境中,王老吉到底能有幾分勝算,還無法下定論。

彥悅山

王老吉還不算是第一個在實體店的道路中吃螃蟹的傳統品牌。早在2016年,同仁堂就聯合和摩提工房集團,創立了“彥悅山”的茶飲品牌,並在上海靜安嘉裡中心亮相,此舉也向市場正式宣告了他們進軍茶飲市場的決心。

其中,同仁堂是一個擁有百年歷史的中藥企業,摩提工房是一個在全國150多個城市開設有800多家門店的休閒食品連鎖品牌。

因此,“彥悅山”依靠同仁堂的信用背書和摩提工房近千家連鎖門店的運營管理經驗支持,來打開茶飲市場,從中分一杯羹。

從產品定位上,同仁堂帶著自身具有的中草藥基礎,將茶飲突出了“草本功能”性,並將產品品類分為飲品、糕點、湯、粉、羹/粥、膏/凍等,零售產品包括草本茶包、養生五穀、滋補燉品等。

其中,“彥悅山”聯合創始人兼CEO胡開基也曾表示:“之所以定位於具有草本功能茶飲,也是能被主流消費人群所能接受。”

同仁堂算得上是國內老字型大小玩年輕化跨界的典範,而他的聰明之處則是聯合具有實體經驗的摩提工房,一起開拓市場,打開新的消費領域。但從行銷策略上來看,同仁堂應該再加把勁了。

還沒提出“新零售”

馬雲早已把淘寶開到線下

當馬雲還沒有提出“新零售”這一概念時,他就早已經把淘寶搬到了線下。比如,阿裡入股銀泰後,2016年就在銀泰開出了一個家居品牌“生活選集”,亮點除了打通線上線下以外,在1200㎡的門店內,所有的家居品牌都是淘寶線上商家。

其中,場景展示區設置了客廳、臥室、兒童房、浴室、廚房和書房幾個樣板間,商品精選區則是按客廳、廚房、臥室等具體使用場景陳列的不同品牌和不同品類的商品,且產品實行線上線下同款同價,每件商品都配備二維碼,起到線上下單,送貨到家的作用。

隨後,馬雲正式提出“新零售”概念,從此掀起了實體商業線上線下聯動創新潮。

阿裡巴巴聯合全國各城市的街邊便利店,將其改頭換面,一夜之間變成了天貓便利店,店內除了升級原來夫妻店模式的體驗之外,更注重了呈現天貓爆款零食產品等等。

其實,馬雲這樣的嘗試,除了他自身的情懷以外,更多的是希望擴大線上的客流,將線下資源導入線上,完成更大的流量變現。

知乎餓了麼開餐廳 美團開婚紗店看不清的盈利模式 摸不透的產品創新

如果說馬雲提出的“新零售”影響了實體商業,那線上的互聯網企業也跟著刮起了“新零售”風,開始了從線上走向線下之路,比如,淘寶服飾冠軍茵曼開實體店,網紅零食三隻松鼠、良品鋪子也相繼開了實體店……但分為稱霸在外賣平臺的兩大巨頭餓了麼和美團涉足的線下領域,有些讓人摸不著頭緒。

知食堂

2017年,知乎聯手餓了麼在北京三裡屯開出了一家有趣的快閃店,名叫“知食堂”。一個是互聯網人氣爆棚的社交知識平臺,一個是專注線上外賣事業的互聯網平臺,他們為什麼決定涉足餐飲,開出快閃店?

據相關消息瞭解,截至2017年9月,知乎擁有1億註冊用戶,平均日活躍用戶量達 2600 萬,其中, 超過2000萬人關注了與“吃”有關的話題,將近8000個有趣的問答;而餓了麼平臺已經覆蓋全國2000個城市,每天有2.6 億人在此平臺上點餐。

從以上資料能看出,他們背後龐大的資料支撐,足以能線上下做出一場行銷活動,進行流量變現。

為配合知食堂的開業,知乎提前展開了一系列的品牌活動,比如提前上線了一期主題為“吃”的《知乎週刊》;與支付寶口碑一起拍攝視頻,內容是“關於一個人吃飯是什麼心情?”的知乎問答。

其中,在菜名的設定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可以喝的墨水”、“切開十萬個為什麼”、“一口就夠的乾貨”、“芝士就是力量”......而餓了麼也是聯合各家餐飲品牌,發揮餐飲和產品的優勢,實現擴大品牌效應的作用。

美團“LOVE LAB”

繼“掌魚生鮮”後,美團點評開出了一家讓人捉摸不透的門店——LOVE LAB。並將門店選址在上海繁華的陸家嘴正大廣場,客群細分到有“結婚”需求的消費群體。

美團點評的綜合事業群總裁張川說:

“商場自然客流不是我們考量的重點,更多的用戶流量是從線上帶下來的,平臺帶來的流量比自然流量要多得多。”

雖然LOVE LAB主打的就是關於“結婚”的一系列服務,但它並不直接提供婚紗、攝影等服務。而是由美團點評引入的這600家合作商戶來提供,其中涵蓋了婚紗攝影、婚宴、婚慶以及婚紗禮服等。

LOVE LAB在門店還專門開設了魔鏡體驗區,顧客在這裡可以免費量身試穿婚紗,也可以通過美團點評的APP看到包括宴會廳、迎賓處、走廊、大門等場景,消費者也可以通過VR的形式來觀看,身臨其境地感受宴會廳擺放桌椅和燈光設計的現場。

更多連鎖諮詢、乾貨、管理,請查看雷老師置頂文章。歡迎交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