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看自己是不是:萬法皆空,晚飯不空

文:靜怡苑•心靈樂園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 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無所得耶?”

佛言:“如是, 如是。 須菩提, 我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不生 亦不滅, 無舍亦無得

實相

之前都是佛陀對須菩提說“什麼都沒有”或者“沒有什麼都沒有”, 須菩提在這裡就聰明了一盤, 反問佛陀道:“您雖然得到了佛的果位, 證悟了十力、四無畏等不共境界, 具有三十二相、六十四梵音, 但實際上這些是不是都統統無有所得?”

佛陀見須菩提開竅了, 非常高興, 回答說:“的確如此。 雖然我獲得了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 但在實相中, 沒有一點點法可以得。 ”

煩惱即菩提

以前我們也說過這個問題——在世間, 我們不斷地做加法, 從白丁變成科長, 從科長變成處長、從處長變成局長。 而修行是在做減法, 把世間法和煩惱一樣一樣地減掉。

其實, 真正意義上的修行既不增, 也不減;既無得, 也無舍。 因此, 這裡講“不生亦不滅, 無舍亦無得”。

這個世界既沒有一個佛陀的誕生, 也沒有一個眾生的毀滅, 而是像堪布在講《動中禪》時說的那樣:“當我們認識到煩惱的本面時, 當下就與佛陀的智慧無二無別。 ”煩惱不會減少,

智慧也不會增多;煩惱本身就是智慧。

這裡的煩惱即菩提, 是從證悟層面而言, 而不是理論層面的理解。 要看到煩惱的真相, 才是我們所謂的證悟大空性。 只有證悟以後, 煩惱才是菩提;否則, 煩惱還是煩惱。

上師在講《稻稈經》時說過, 如果通過學習佛經, 得到“了知一切萬法都是空性”的見解, 是自續派的修法。 在《四法印》中講, 我們依照《稻稈經》、《中論》、《入行論智慧品》等, 通過邏輯的辨析產生一個見解, 並安住在見解中, 屬於中觀自續派的修法;而應成派"無有見解, 無有承認, 所以無有過錯”, 這是應成派非常著名的一句話。 只要我們立了一個觀點, 那麼這個觀點一定就是錯的, 所以才稱之為“無智亦無得”。

以心觀心, 走向解脫

雖然我們說一切萬法就是空性, 但如果我們認為空性是存在的, 那麼我們就徹徹底底地錯了。

自續派修的是單空, 把物質不斷分割, 直到沒有。 所以上師在《四法印》中把中觀自續派、中觀應成派和大圓滿的見解與修法作了鮮明的劃分。

如果想要體會到“煩惱即菩提”,

唯一的方法就是打好加行的基礎, 好好座上修。 煩惱即菩提, 並非是看著它的“覺知力”, 而是要以心觀心, 認識到煩惱的本質, 是當下的證悟。 如果沒有修加行, 也沒有座上修, 連怎樣去觀心都不知道。

以心觀心這個法, 淺可淺得, 深可深得;但只有證悟的人才能觀到心的本來面目, 從而明心見性。 然而, 他們的證悟是建立在大量的積資淨障以及對上師三寶非常強烈的信心的基礎上的。 同樣的一個法, 不同的人來修, 得出的結論是不一樣的。

無論如何, 如果我們能在沒有證悟的時候保持覺知力, 修完加行以後能以心觀心, 經常往內看就能走向解脫。

證悟之前, 別說萬法皆空

佛陀的境界超越了得與不得等所有概念。

樂園小娃兒看到須菩提這樣說得到了佛陀的表揚,尋思著下次放生的時候,就跑到師父面前去跟師父說:“師父啊,放生這麼久,其實您一條魚都沒有放。”

結果很可能就是,師父對著小娃兒一頓怒吼:“爬回去好好修加行!”

人家須菩提是正兒八經搞明白了,而我們不過是抓著字面意思就四處炫耀彰顯。如果我們敢說“晚飯都是空的”,那就有本事不要吃晚飯;但是不好意思,晚飯空不了。對於我們來說,空性的龍門陣只能在學般若的時候擺,回到現實生活中,還是要過有舍亦有得的生活,斷惡修善。

上師們也說,空性不是什麼都沒有,越是已經證悟空性的人,在取捨因果層面就會越細微;因為他們明白了空性當中有緣起,真空生妙有。凡是學了空性,就口口聲聲說什麼萬法皆空,從而不顧因果,反而是一種沒有證悟的標誌。

總而言之,佛陀和須菩提在這裡說沒有佛果,也沒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從究竟的勝義諦來說的;在世俗諦中,這一切依然存在。

佛陀的境界超越了得與不得等所有概念。

樂園小娃兒看到須菩提這樣說得到了佛陀的表揚,尋思著下次放生的時候,就跑到師父面前去跟師父說:“師父啊,放生這麼久,其實您一條魚都沒有放。”

結果很可能就是,師父對著小娃兒一頓怒吼:“爬回去好好修加行!”

人家須菩提是正兒八經搞明白了,而我們不過是抓著字面意思就四處炫耀彰顯。如果我們敢說“晚飯都是空的”,那就有本事不要吃晚飯;但是不好意思,晚飯空不了。對於我們來說,空性的龍門陣只能在學般若的時候擺,回到現實生活中,還是要過有舍亦有得的生活,斷惡修善。

上師們也說,空性不是什麼都沒有,越是已經證悟空性的人,在取捨因果層面就會越細微;因為他們明白了空性當中有緣起,真空生妙有。凡是學了空性,就口口聲聲說什麼萬法皆空,從而不顧因果,反而是一種沒有證悟的標誌。

總而言之,佛陀和須菩提在這裡說沒有佛果,也沒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從究竟的勝義諦來說的;在世俗諦中,這一切依然存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