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一文帶你解讀表情包的前世今生,從哪兒來,又到哪兒去?

你越來越熟練掌握表情包的使用了。

需要對人施壓卻不想明說時使用含笑不語 的表情;需要表達歉疚或不容回絕的請求情緒,

又怕對方產生反感時, 使用 表情:

乙方:這版方案看起來還是有一點點偏離呢, 估計過不了, 能不能再改一遍,

我:好的。

乙方:我們一起加油

我:(內心)加油加油哦

想像一下有一天你的鍵盤裡表情都消失了, 這一天的社交生活堪稱慘烈。 你精心營造的可愛幽默搞怪人設, 這一天完全崩塌。 有同事走來問你今天是不是對他有意見;女朋友開始鬧彆扭, 問你是不是不愛她了;母親打電話來問, 兒, 是不是生活費緊缺了?

下面 是關於Emoji的一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1

Emoji 從哪裡來?

牛津詞典2015年史無前例地將“笑哭 ”的表情選為當年的年度詞彙。

2016年底,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將栗田穣(ráng)崇 1999 年設計的第一版 176 個 Emoji 納入永久收藏, 與梵古的《星夜》、莫内的《睡蓮》等名作相伴。

Photo from MoMA Design Store

威爾士班戈大學的一位語言學家Vyvyan Evans認為, 表情符號是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語言形式。

Emoji這個詞是從日文裡來的。 日文 “圖像”(對應e)+ “文字”(對應moji)的念法, 就成了e+moji。

1999年前後, 為了戰勝競爭對手, 日本電信公司NTT Docomo想著怎麼給尋呼機再增加點好玩的功能。

1995年, 在Emoji誕生之前, NTT Docomo就在尋呼機裡加入了一個愛心❤️符號, 讓人們可以發送, 因此獲得日本青少年的熱烈擁戴。

於是職員栗田穰崇開了一個腦洞。

他和許多直男一樣, 發現自己給女友發的短信經常會被誤解。 比如, “知道了”被解讀成“生氣了”、“不耐煩了”, 隨後引發冷戰。 於是栗田想:“如果能在文字裡插入一些表情符號來表達感情, 大家應該會需要吧!”

Kurita觀察了他童年時期見到的不同的元素, 比如漫畫和漢字中的各種象徵符號:在人臉旁畫汗珠能表示冷汗 , 或者當一個人有了好主意時, 他腦袋上會冒出燈泡 。

Emoji就這麼產生了。

而蘋果和穀歌公司也意識到:為了發展日本市場, 他們必須要將Emoji加入到作業系統當中。 所以蘋果公司在iOS裡藏了一個Emoji語言選項, 但是主要在日本使用。 拜那些聰明的北美用戶的好奇心所賜, 他們發現可以自行下載一個日語應用程式來打開這個鍵盤。

於是慢慢就普及到了全世界。

Ikea 發佈的 Emoji 表情

到今天, 從你媽媽發給你短信, 到可口可樂和宜家的廣告活動, Emoji無處不在。

2015年,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Julie Bishop在接受Buzzfeed採訪時, 就完全使用了Emoji表情

不過,表情符號並不是什麼新生語言,反倒是所有語言中最古老的一種。

人類最初的文字書寫系統就是以圖像開展的,比如岩石上的壁畫。

這是來自美國藝術家Able Parris的EMOJI daydream(白日夢藝術)。下一款叫Phonto的app,你也能玩起來。

№2

那些表情包暗示的秘密

騰訊2014年發佈的《中國線民表情報告》透露了一些有趣的發現。

男性使用Emoji表情時更愛用騷賤的表情,而女性更喜歡可愛萌的表情。

表情發送的高峰在晚上9點鐘。工作上班更“喜悅”,週末放假更“憤怒”。

越年輕“火氣越重”,發送憤怒抓狂的次數較多,越年長越平和淡定,微笑、親親發送更多。

№3

文化誤解中的 Emoji

2015年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之時,中國的網友們用“蠟燭”的圖示和雙手合十 的Emoji表達祈禱。

但當時有西方人以為他們在“擊掌”慶祝,感到憤怒。

The EMOJI IRL. LOL. project by Liza Nelson

表情符號是在日本發展起來的,因此不可避免的是,這些符號在全球化推廣後會造成誤解。

例如,沒有多少西方人可能會想到使用 表情,在日本它意味著“做得好”或者“你表現得很棒”。

而在日本之外,人也不太可能會使用這個面具 表情來形容一個人自戀或自負。在西方文化裡,人們更有可能認為這個大鼻子的滿臉通紅的人,在表達著憤怒。

還有一個經常被西方人誤解的表情是睡臉 表情。它看起來有點悲傷,還掛著個看起來像淚珠一樣的東西,所以西方人總以為它表示哭泣。

但仔細看看,這個液滴位於臉部的鼻子區域,它是從鼻孔噴出來的。在日本動畫中,一個鼻涕泡從一個鼻孔冒出來,可以用來表示一個角色睡著了。就像西方用 來表示睡著一樣。

這也是Emoji的樂趣所在——關於它的使用方法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對錯,給我們留下了挺大的誤解空間。

向左←滑,看藝術家Takakura Kazuki用Emoji. link(一個線上應用程式,可以拖動Emoji畫圖)製作的圖像

№4

Emoji毀壞了我們

對世界的準確判斷嗎?

有人認為,表情包會破壞真正的溝通。

有個叫“天真無邪”的非營利性的組織與廣告代理商Rosapark合作,將三個Emoji臉變成“真正的男人”,提醒家長們注意孩子在網路交友對話中的潛在危險。

年輕人使用的表情包越來越多,打字和直接通話的時間越來越少——深層次的思想交流的空間也變少了。

就連負責將Emoji編碼進我們所有的應用系統的Unicode公司組織內部,也因為是否該繼續著力發展Emoji而發生分歧。

這幾年,由於在發展出新的倍受歡迎的Emoji而嘗到甜頭,一部分年輕的 Unicode 組織成員認為應該順勢推出更多的Emoji。

但Unicode並非專門開發Emoji的組織,對他們而言,更重要的是創造條件,讓大眾的、小眾的甚至是瀕危的語言文字在網路世界留存。

Unicode組織內部的爭論點在於,是先扶持那些快要失傳的傳統語言,還是先增加更多的 Emoji?

有傳聞稱,曾有成員在郵件裡表示:“我很氣憤於一家致力於讓全世界的語言都能被電腦編譯的組織,實際上卻把自己當做Emoji 工廠。”

栗田穰崇也開始不滿意Emoji了。

他覺得,男生用多了Emoji表情,會給人一種“娘”的感覺。“雖然現在Emoji很火,但大家習慣把Emoji和文字放在一起使用。這樣只會減少文字交流,增加人溝通的惰性。”

他覺得,這樣不僅沒法完成他設計Emoji時“幫助人溝通感情”的初衷,反而會讓人和人越發疏離。

誠然,資訊社會奪走了面對面的交流機會,而表情符號的誕生彌補了這一切。

表情符號的初衷,在於如何在發送時彌補缺乏視覺想像的線上對話的語言之外的暗示。一條“你這個蠢人”的短信可能被視為一種侮辱,而添加一個語氣完全不同。

它化解著社交生活的尷尬瞬間,比如當你不知道怎麼給一些無法進行下去卻不好戛然而止的談話做了結,表情是絕佳的收尾工具。

也給社交恐懼症提供了表達的通道。有些人生活裡非常內向不善表達,在網上卻呈現著社交狂人的面貌——通過各式各樣的奇怪表情。

The EMOJI IRL. LOL. project by Liza Nelson

但你有沒有發現,在表情矯正著我們的文字表達的同時,它對真實資訊的傳達作用卻也正在發生偏移。

Vulture的Lindsey Weber曾談到,“真的沒有消極的Emoji,也沒有帶有暴力色彩和侵略性的。”

即使是Emoji“憤怒”也是帶有滑稽意義的。

即使是同時用Emoji“手槍”和Emoji“憤怒”來代表死亡威脅,Emoji仍然會弱化、緩和你的憤怒情緒。

手槍看起來像在開玩笑,沒有人覺得你真的生氣了。

在悲傷的時候發送哭泣 的表情,會使你看起來並不真正的悲傷。

微笑表情 也並不會讓人覺得你真的非常非常高興,更多的用來在假臉姐妹花與“辦公室真友誼”中製造和諧氣氛,作為禮儀工具使用。

當戲謔成為一種習慣,人可能會慢慢失去一些真實地自我表達的誠懇。

不過話說回來,那些伴隨科技發展出現的新事物,不都總是伴隨著這樣的反向作用,帶來疑惑與悖論嗎。

在評論中聊聊你在社交生活中因為表情包而製造的愉快或尷尬瞬間吧。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WeLens

Lens旗下包括出版、新媒體、重逢島視頻、沙龍等業務,是一個致力於發現創造與美、探求生活價值、傳遞人性溫暖的文化傳播品牌。

編輯整理:楚楚

圖片主要來源於The Story of Emoji一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參考資料:

The Story of Emoji,Gavin Lucas,

《2014年中國線民表情報告》,騰訊社交用戶體驗設計用戶研究中心

《年輕人,Emoji是這樣控制了你的》,虎嗅網

不過,表情符號並不是什麼新生語言,反倒是所有語言中最古老的一種。

人類最初的文字書寫系統就是以圖像開展的,比如岩石上的壁畫。

這是來自美國藝術家Able Parris的EMOJI daydream(白日夢藝術)。下一款叫Phonto的app,你也能玩起來。

№2

那些表情包暗示的秘密

騰訊2014年發佈的《中國線民表情報告》透露了一些有趣的發現。

男性使用Emoji表情時更愛用騷賤的表情,而女性更喜歡可愛萌的表情。

表情發送的高峰在晚上9點鐘。工作上班更“喜悅”,週末放假更“憤怒”。

越年輕“火氣越重”,發送憤怒抓狂的次數較多,越年長越平和淡定,微笑、親親發送更多。

№3

文化誤解中的 Emoji

2015年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之時,中國的網友們用“蠟燭”的圖示和雙手合十 的Emoji表達祈禱。

但當時有西方人以為他們在“擊掌”慶祝,感到憤怒。

The EMOJI IRL. LOL. project by Liza Nelson

表情符號是在日本發展起來的,因此不可避免的是,這些符號在全球化推廣後會造成誤解。

例如,沒有多少西方人可能會想到使用 表情,在日本它意味著“做得好”或者“你表現得很棒”。

而在日本之外,人也不太可能會使用這個面具 表情來形容一個人自戀或自負。在西方文化裡,人們更有可能認為這個大鼻子的滿臉通紅的人,在表達著憤怒。

還有一個經常被西方人誤解的表情是睡臉 表情。它看起來有點悲傷,還掛著個看起來像淚珠一樣的東西,所以西方人總以為它表示哭泣。

但仔細看看,這個液滴位於臉部的鼻子區域,它是從鼻孔噴出來的。在日本動畫中,一個鼻涕泡從一個鼻孔冒出來,可以用來表示一個角色睡著了。就像西方用 來表示睡著一樣。

這也是Emoji的樂趣所在——關於它的使用方法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對錯,給我們留下了挺大的誤解空間。

向左←滑,看藝術家Takakura Kazuki用Emoji. link(一個線上應用程式,可以拖動Emoji畫圖)製作的圖像

№4

Emoji毀壞了我們

對世界的準確判斷嗎?

有人認為,表情包會破壞真正的溝通。

有個叫“天真無邪”的非營利性的組織與廣告代理商Rosapark合作,將三個Emoji臉變成“真正的男人”,提醒家長們注意孩子在網路交友對話中的潛在危險。

年輕人使用的表情包越來越多,打字和直接通話的時間越來越少——深層次的思想交流的空間也變少了。

就連負責將Emoji編碼進我們所有的應用系統的Unicode公司組織內部,也因為是否該繼續著力發展Emoji而發生分歧。

這幾年,由於在發展出新的倍受歡迎的Emoji而嘗到甜頭,一部分年輕的 Unicode 組織成員認為應該順勢推出更多的Emoji。

但Unicode並非專門開發Emoji的組織,對他們而言,更重要的是創造條件,讓大眾的、小眾的甚至是瀕危的語言文字在網路世界留存。

Unicode組織內部的爭論點在於,是先扶持那些快要失傳的傳統語言,還是先增加更多的 Emoji?

有傳聞稱,曾有成員在郵件裡表示:“我很氣憤於一家致力於讓全世界的語言都能被電腦編譯的組織,實際上卻把自己當做Emoji 工廠。”

栗田穰崇也開始不滿意Emoji了。

他覺得,男生用多了Emoji表情,會給人一種“娘”的感覺。“雖然現在Emoji很火,但大家習慣把Emoji和文字放在一起使用。這樣只會減少文字交流,增加人溝通的惰性。”

他覺得,這樣不僅沒法完成他設計Emoji時“幫助人溝通感情”的初衷,反而會讓人和人越發疏離。

誠然,資訊社會奪走了面對面的交流機會,而表情符號的誕生彌補了這一切。

表情符號的初衷,在於如何在發送時彌補缺乏視覺想像的線上對話的語言之外的暗示。一條“你這個蠢人”的短信可能被視為一種侮辱,而添加一個語氣完全不同。

它化解著社交生活的尷尬瞬間,比如當你不知道怎麼給一些無法進行下去卻不好戛然而止的談話做了結,表情是絕佳的收尾工具。

也給社交恐懼症提供了表達的通道。有些人生活裡非常內向不善表達,在網上卻呈現著社交狂人的面貌——通過各式各樣的奇怪表情。

The EMOJI IRL. LOL. project by Liza Nelson

但你有沒有發現,在表情矯正著我們的文字表達的同時,它對真實資訊的傳達作用卻也正在發生偏移。

Vulture的Lindsey Weber曾談到,“真的沒有消極的Emoji,也沒有帶有暴力色彩和侵略性的。”

即使是Emoji“憤怒”也是帶有滑稽意義的。

即使是同時用Emoji“手槍”和Emoji“憤怒”來代表死亡威脅,Emoji仍然會弱化、緩和你的憤怒情緒。

手槍看起來像在開玩笑,沒有人覺得你真的生氣了。

在悲傷的時候發送哭泣 的表情,會使你看起來並不真正的悲傷。

微笑表情 也並不會讓人覺得你真的非常非常高興,更多的用來在假臉姐妹花與“辦公室真友誼”中製造和諧氣氛,作為禮儀工具使用。

當戲謔成為一種習慣,人可能會慢慢失去一些真實地自我表達的誠懇。

不過話說回來,那些伴隨科技發展出現的新事物,不都總是伴隨著這樣的反向作用,帶來疑惑與悖論嗎。

在評論中聊聊你在社交生活中因為表情包而製造的愉快或尷尬瞬間吧。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WeLens

Lens旗下包括出版、新媒體、重逢島視頻、沙龍等業務,是一個致力於發現創造與美、探求生活價值、傳遞人性溫暖的文化傳播品牌。

編輯整理:楚楚

圖片主要來源於The Story of Emoji一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參考資料:

The Story of Emoji,Gavin Lucas,

《2014年中國線民表情報告》,騰訊社交用戶體驗設計用戶研究中心

《年輕人,Emoji是這樣控制了你的》,虎嗅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