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其實,小時候看的動畫片比恐怖片還可怕…………

“我們都是被動畫片嚇大的?”

過去一周最熱門的事情, 是“邪惡黃暴動畫”入侵。

Reddit網站上的一名恐怖小說作者就Youtube網站上被標籤上Elsagate的暴力血腥動畫片寫了一篇情節虛構的文章, 卻意外在國內掀起軒然大波, 導致人們發現, 原來平時熟悉的各大視頻網站上, 早就流入了這些為了惡意向兒童傳播情色、暴力的不良視頻。

父母們恐慌了。 互聯網的時代, 難道就已經沒有孩子們的一片淨土了?我要怎麼保護我的孩子不受這些暴力動畫的侵害?

事實上, 動畫片一直充滿著暴力元素, 但它們跟“愛莎門”的區別在哪裡?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

我們其實各個都有過被形形色色動畫片“嚇到留下陰影”的記憶。

總有一部動畫片,

嚇得你尿了褲子

人人都能唱出主題曲的國產動畫片《黑貓警長》其實是部有些cult的動畫。 第一集中, 黑貓警長鮮血淋淋地將老鼠殲滅;第二集裡, 食猴鷹抓小動物並嘎吱嘎吱吃掉;第四集中, 母螳螂將公螳螂碎屍下肚;在最後一集, 白貓班長被食貓鼠毒暈後, 咬破喉嚨, 血被吸乾等等情節, 都讓這部動畫沒有那麼“清新可愛”。

1993-1995年, 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13集動畫片《十二生肖》。 每一集都會出現一個邪惡的妖怪, 每消滅一個妖怪就需要一隻動物獻出生命, 為了紀念它們, 該動物就成為了這一年的生肖。 劇中充斥著捏死、毒死、摔死、凍死、燒死、撕碎而死等各種殘忍的死亡方式真的可以嚇壞小朋友。

主人公來克因怒摔拼不回去的魔方, 從而進入到魔方世界裡的動畫片《魔方大廈》, 以荒誕的情節、詭異的配樂和多次出現的死亡意象——棺材、罐頭、頭盔、窒息空間、手槍、子彈、蒼白的人臉, 被眾多網友評為最恐怖的國產動畫。

同樣, 曾在電視上播出的日本動畫片《名偵探柯南》中, 一些毛骨悚然的情節至今還被很多人記得。 如第34-35集, 眾人在雨夜裡追趕兇手, 然後在樹林中一一發現受害人的部分屍體;第50集, 翻遍全圖書館都沒找到的受害人屍體, 結果竟然在電梯頂部, 從漆黑的電梯井裡緩緩升上來。 鎖眼裡看到的眼睛, 光頭黑色緊身衣的“嫌疑人”, 都是我們不可磨滅的黑色記憶。

1991年的動畫《眉間尺》講述了幹將莫邪的兒子眉間尺為父母報仇, 經歷多次失敗, 最後與殘暴的秦王同歸於盡的故事。 口味之重——割頭、鳩殺、活人獻祭、三頭並煮……輪番登場, 不忍直視。

還有當年深受男同學們追捧、模仿的《北斗神拳》,也因為暴力血腥的情節給一代人造成了奇怪的誤解。有網友發帖稱,這部動畫片讓她在一段時間內對衣著暴露的肌肉男產生了深深的恐懼感;還有人表示,看完《北斗神拳》不敢做眼保健操,深怕按太陽穴過猛、“鬥氣”入體、意外自爆。

為什麼有些動畫片充滿暴力,

我們卻可以接受?

事實上,就像充滿各種成人隱喻的童話故事般,動畫片自被發明出來之後就不缺少代表暴力或死亡的元素。

早在1915年,澳大利亞動畫師Harry Julius製作了一部名為The War Zoo的1分鐘短片,動畫中的主角獅子、老鷹等各象徵著當時世界上的國家。其中代表奧斯曼帝國的,是一隻傷痕累累、哭泣著的火雞,它被關在鐵欄杆後,不斷地被迴旋鏢砸中;1920年代末期,動畫大師 Walt Disney畫過被三頭兇猛獅子追趕的小女孩愛麗絲、抓著黑貓尾巴用力拉扯的米老鼠......甚至是我們從小喜聞樂見的動畫片Tom&Jerry中,經常出現貓咪Tom被Jerry的惡作劇作弄、身體變形,舌頭打結,或Tom把Jerry五花大綁,準備煮了吃的畫面。

◼︎澳大利亞動畫師Harry Julius製作的動畫短片The War Zoo

◼︎Walt Disney 參與制作的動畫片《愛麗絲夢遊仙境》,1923年

2014年,一組來自加拿大和英國的研究人員對動畫片中的死亡和暴力事件進行了調研和統計,他們對比了從1937年的《白雪公主》至2013年《冰雪奇緣》間45部動畫片(包括普通觀眾分級(G)以及建議在家長陪伴下觀看的PG級)中出現的暴力及死亡時間的次數及時長,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結果:

三分之二的動畫片涉及了主要角色的死亡。相比之下,相同數量和等級的成人電影中只有二分之一牽涉了主角的死亡。

考慮到每一部電影從發行開始的總播放量和發行年限,兒童動畫片中主要角色的死亡可能性是成年人電影的2.5倍,其中30%的角色遭到謀殺。

《小鹿斑比》中,斑比的母親最後被來福槍射殺,而《睡美人》和《小美人魚》中,也有主角被刺傷的情節。我們小時候熟悉的《忍者神龜》、《超人》、《鐵臂阿童木》、《聖鬥士星矢》、《火影忍者》……都充斥了戰爭、流血、犯罪、死亡、復仇等情節。

目前有一種主流觀點認為,動畫片中的暴力和死亡情節會讓孩子們變得更有侵略性。這種案例並不少見。2013年4月,《揚子晚報》就曾報導過一起兒童傷害事件。一個小男孩模仿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與另外兩兄弟玩“綁架烤羊”,結果兩兄弟均受到不同程度燒傷。更早之前,湖南宏夢卡通傳播有限公司於2006年推出的首部中國武俠動畫片《虹貓藍兔七俠傳》,儘管動畫片的品質得到了肯定,但卻遭到了一些家長通過網路發出的投訴,稱該動畫中充滿了暴力、恐嚇、髒口、情色等內容,並影響到了孩子們的行為。最後,這部動畫片在播放76集後停播。

但從另一方面說,暴力和死亡,也是構成我們世界重要的部分。

現實是,大部分男生的童年中,都各自扮演過星矢、紫龍,很中二地喊出自己的絕招打敗假想中的敵人解救雅典娜;象徵著黑夜的蝙蝠俠也是許多人心目中的英雄;路飛和他的夥伴們(其中包括骷髏和改造人)時時刻刻都有可能被揍到身體變形,但他們之間的友情和對夢想的不懈追逐在很多年後依舊讓人熱淚盈眶。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很多孩子都是從動畫片中第一次理解了人生的複雜性,比如死亡、分離和各種各樣的傷害,也明白了成長、愛和友情的非凡意義。我們的一位編輯,至今仍然無法忘記《葫蘆娃》中穿山甲慘死那一幕帶給自己的震動,讓他第一次看到邪惡是如何毀滅了善良,這可能比一萬次普法節目帶來的效果直接。

借兒童的名義傳播暴力,

我們萬萬不能接受

但Youtube 和國內視頻網站流傳的暴力動畫,它們邪惡之處在于,這些心懷不軌的視頻製造者,假借動畫片這一形式,來傳播純粹的暴力、黃色內容。可愛的動畫角色變成了犯罪者的“幌子”,潛伏入孩子們世界。它和網路上那些為成人製作的暴力色情視頻並沒有本質區別,代表著這個龐大而複雜的虛擬世界的陰暗面。

這些重新編排過的視頻和動畫,本質上是在摧毀動畫角色帶給孩子們的美好世界,這就是為什麼蜘蛛俠和愛莎公主會頻繁出現,這兩個形象,正是這一代男孩女孩的榜樣和英雄。

錯綜複雜的互聯網中,針對兒童的、有目的性的惡意內容也並不止這些借用動畫形象製作成的視頻。

在優酷、愛奇藝最近下架的數千個內容裡,還有那些真人拍攝的、包含虐童、情色、暴力內容的視頻。澎湃新聞的一篇報導中提到,諸如:“以‘親子互動’為標榜,由成人拿戒尺打女孩屁股,四個女童排隊承認錯誤,後由‘爸爸’拿戒尺打屁股懲罰,女童喊著‘痛啊’,‘爸爸好痛啊’;用‘過家家’的噱頭,讓小男孩掀起女孩的裙子打針,女孩趴著桌上沖著鏡頭笑……”等等視頻同樣充斥於網路。

當然,在社交平臺、孩子們能夠隨手下載的軟體商店中,還存在著數不清的為了謀取暴力而發佈的遊戲、圖片和影像。

這些是我們需要真正需要防範的內容。

另一方面,兒童從來不應該被過度地保護。第四季《黑鏡》中探討了這個問題——為了防止孩子看到互聯網、甚至生活中的負面訊息,一位元母親為了掌握孩子的各種情況,甚至控制了孩子的“視力”,當任何暴力、色情事件出現時,孩子就只能看到一片馬賽克。

結局當然是悲劇的,由於孩子對暴力這一概念一無所知,最後襲擊了自己的母親。諷刺的是,這一幕也是被馬賽克的。

誠然,飽含殺戮和復仇的情節會讓年幼者對未知世界感到恐懼,產生試圖模仿或逃避的心態。但如果這些暴力的存在是為了襯托正義、光明和希望,那麼這部動畫片並不應該因為其中包括負面元素而遭到全盤否定。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如果辛巴沒有經歷父親的死亡、自己被流放和追殺的經歷,它最後就沒有機會遇見幫助它的朋友,並得到成長,最後成為真正的獅子王。

令人感到“畏懼”的《黑貓警長》同時也在借助描寫老鼠、鷹等角色所代表的“邪惡”,來反襯黑貓所代表的“正義”。

因此,在探討動畫片中的暴力界限、界定一部動畫是否適合孩子觀看時,我們應該設置一個前提——即,創作者究竟試圖借用這些負面元素來說明什麼樣的問題?

不然,沒有了這些動畫片的“驚嚇”,如今的我們,也少了一份成長過程中津津有味的有趣談資了。

“開放討論:

讓你童年留下陰影的動畫是哪部?

以及動畫中是否需要出現暴力?”

資料整理:Leslie

編輯:佳辰

圖片設計:白

還有當年深受男同學們追捧、模仿的《北斗神拳》,也因為暴力血腥的情節給一代人造成了奇怪的誤解。有網友發帖稱,這部動畫片讓她在一段時間內對衣著暴露的肌肉男產生了深深的恐懼感;還有人表示,看完《北斗神拳》不敢做眼保健操,深怕按太陽穴過猛、“鬥氣”入體、意外自爆。

為什麼有些動畫片充滿暴力,

我們卻可以接受?

事實上,就像充滿各種成人隱喻的童話故事般,動畫片自被發明出來之後就不缺少代表暴力或死亡的元素。

早在1915年,澳大利亞動畫師Harry Julius製作了一部名為The War Zoo的1分鐘短片,動畫中的主角獅子、老鷹等各象徵著當時世界上的國家。其中代表奧斯曼帝國的,是一隻傷痕累累、哭泣著的火雞,它被關在鐵欄杆後,不斷地被迴旋鏢砸中;1920年代末期,動畫大師 Walt Disney畫過被三頭兇猛獅子追趕的小女孩愛麗絲、抓著黑貓尾巴用力拉扯的米老鼠......甚至是我們從小喜聞樂見的動畫片Tom&Jerry中,經常出現貓咪Tom被Jerry的惡作劇作弄、身體變形,舌頭打結,或Tom把Jerry五花大綁,準備煮了吃的畫面。

◼︎澳大利亞動畫師Harry Julius製作的動畫短片The War Zoo

◼︎Walt Disney 參與制作的動畫片《愛麗絲夢遊仙境》,1923年

2014年,一組來自加拿大和英國的研究人員對動畫片中的死亡和暴力事件進行了調研和統計,他們對比了從1937年的《白雪公主》至2013年《冰雪奇緣》間45部動畫片(包括普通觀眾分級(G)以及建議在家長陪伴下觀看的PG級)中出現的暴力及死亡時間的次數及時長,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結果:

三分之二的動畫片涉及了主要角色的死亡。相比之下,相同數量和等級的成人電影中只有二分之一牽涉了主角的死亡。

考慮到每一部電影從發行開始的總播放量和發行年限,兒童動畫片中主要角色的死亡可能性是成年人電影的2.5倍,其中30%的角色遭到謀殺。

《小鹿斑比》中,斑比的母親最後被來福槍射殺,而《睡美人》和《小美人魚》中,也有主角被刺傷的情節。我們小時候熟悉的《忍者神龜》、《超人》、《鐵臂阿童木》、《聖鬥士星矢》、《火影忍者》……都充斥了戰爭、流血、犯罪、死亡、復仇等情節。

目前有一種主流觀點認為,動畫片中的暴力和死亡情節會讓孩子們變得更有侵略性。這種案例並不少見。2013年4月,《揚子晚報》就曾報導過一起兒童傷害事件。一個小男孩模仿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與另外兩兄弟玩“綁架烤羊”,結果兩兄弟均受到不同程度燒傷。更早之前,湖南宏夢卡通傳播有限公司於2006年推出的首部中國武俠動畫片《虹貓藍兔七俠傳》,儘管動畫片的品質得到了肯定,但卻遭到了一些家長通過網路發出的投訴,稱該動畫中充滿了暴力、恐嚇、髒口、情色等內容,並影響到了孩子們的行為。最後,這部動畫片在播放76集後停播。

但從另一方面說,暴力和死亡,也是構成我們世界重要的部分。

現實是,大部分男生的童年中,都各自扮演過星矢、紫龍,很中二地喊出自己的絕招打敗假想中的敵人解救雅典娜;象徵著黑夜的蝙蝠俠也是許多人心目中的英雄;路飛和他的夥伴們(其中包括骷髏和改造人)時時刻刻都有可能被揍到身體變形,但他們之間的友情和對夢想的不懈追逐在很多年後依舊讓人熱淚盈眶。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很多孩子都是從動畫片中第一次理解了人生的複雜性,比如死亡、分離和各種各樣的傷害,也明白了成長、愛和友情的非凡意義。我們的一位編輯,至今仍然無法忘記《葫蘆娃》中穿山甲慘死那一幕帶給自己的震動,讓他第一次看到邪惡是如何毀滅了善良,這可能比一萬次普法節目帶來的效果直接。

借兒童的名義傳播暴力,

我們萬萬不能接受

但Youtube 和國內視頻網站流傳的暴力動畫,它們邪惡之處在于,這些心懷不軌的視頻製造者,假借動畫片這一形式,來傳播純粹的暴力、黃色內容。可愛的動畫角色變成了犯罪者的“幌子”,潛伏入孩子們世界。它和網路上那些為成人製作的暴力色情視頻並沒有本質區別,代表著這個龐大而複雜的虛擬世界的陰暗面。

這些重新編排過的視頻和動畫,本質上是在摧毀動畫角色帶給孩子們的美好世界,這就是為什麼蜘蛛俠和愛莎公主會頻繁出現,這兩個形象,正是這一代男孩女孩的榜樣和英雄。

錯綜複雜的互聯網中,針對兒童的、有目的性的惡意內容也並不止這些借用動畫形象製作成的視頻。

在優酷、愛奇藝最近下架的數千個內容裡,還有那些真人拍攝的、包含虐童、情色、暴力內容的視頻。澎湃新聞的一篇報導中提到,諸如:“以‘親子互動’為標榜,由成人拿戒尺打女孩屁股,四個女童排隊承認錯誤,後由‘爸爸’拿戒尺打屁股懲罰,女童喊著‘痛啊’,‘爸爸好痛啊’;用‘過家家’的噱頭,讓小男孩掀起女孩的裙子打針,女孩趴著桌上沖著鏡頭笑……”等等視頻同樣充斥於網路。

當然,在社交平臺、孩子們能夠隨手下載的軟體商店中,還存在著數不清的為了謀取暴力而發佈的遊戲、圖片和影像。

這些是我們需要真正需要防範的內容。

另一方面,兒童從來不應該被過度地保護。第四季《黑鏡》中探討了這個問題——為了防止孩子看到互聯網、甚至生活中的負面訊息,一位元母親為了掌握孩子的各種情況,甚至控制了孩子的“視力”,當任何暴力、色情事件出現時,孩子就只能看到一片馬賽克。

結局當然是悲劇的,由於孩子對暴力這一概念一無所知,最後襲擊了自己的母親。諷刺的是,這一幕也是被馬賽克的。

誠然,飽含殺戮和復仇的情節會讓年幼者對未知世界感到恐懼,產生試圖模仿或逃避的心態。但如果這些暴力的存在是為了襯托正義、光明和希望,那麼這部動畫片並不應該因為其中包括負面元素而遭到全盤否定。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如果辛巴沒有經歷父親的死亡、自己被流放和追殺的經歷,它最後就沒有機會遇見幫助它的朋友,並得到成長,最後成為真正的獅子王。

令人感到“畏懼”的《黑貓警長》同時也在借助描寫老鼠、鷹等角色所代表的“邪惡”,來反襯黑貓所代表的“正義”。

因此,在探討動畫片中的暴力界限、界定一部動畫是否適合孩子觀看時,我們應該設置一個前提——即,創作者究竟試圖借用這些負面元素來說明什麼樣的問題?

不然,沒有了這些動畫片的“驚嚇”,如今的我們,也少了一份成長過程中津津有味的有趣談資了。

“開放討論:

讓你童年留下陰影的動畫是哪部?

以及動畫中是否需要出現暴力?”

資料整理:Leslie

編輯:佳辰

圖片設計: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