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京曉莊學院:“頂崗+置換”為農村教育造血

光明日報記者 鄭晉鳴

近年來, 南京曉莊學院摸索出一條“頂崗實習+置換研修”的實踐教學模式, 通過讓在校師範生與鄉村教師“互換身份”, 不僅幫鄉村教師提升了教學水準, 還為農村教育緩解了“一師難求”的尷尬局面。

頂崗實習師範生站上講臺

“你從雪山走來, 春潮是你的風采……”在南京市湖熟中心小學的一堂公開課上, 南京曉莊學院大四學生劉言清正在講解課文。 劉言清是參加學校第十三期“頂崗實習·置換研修”項目的學生, 和他一樣的同學還有200多人。

“讓學生與鄉村教師身份互換、走進農村課堂,

是學校培育鄉村教師的關鍵一步。 ”南京曉莊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曹慧英說, 2006年起, 學校實行“頂崗實習·置換研修”專案, 讓師範學生到鄉村小學頂崗實習, “置換”出鄉村教師重返大學免費接受脫崗培訓。

“師範生體驗真實的教學情景, 體會鄉村教師的教學任務與壓力, 探索教學規律, 這就是‘教學做合一’模式。 ”南京曉莊學院校長許承明說。

在職鄉村教師脫崗“充電”

一直以來, 重返學校深造是很多鄉村教師的夢想, 但由於經費和編制所限, 鄉村教師很難脫產學習。 “一位教師的離開, 意味著一群孩子無法接受正常教育。 ”南京市湖熟中心小學教師阮婷婷告訴記者, 曉莊學院推出的“置換研修”幫助他們這些鄉村教師實現了接受再教育的夢想。

南京市江甯科技園小學教師李紅英參加完進修感慨道, 這次充電重燃了她的教育夢。

“辦好農村教育, 不能局限于向鄉村學校‘輸血’, 更要‘造血’, 通過提升鄉村教師的教學能力, 改善農村教育落後的現狀才是治本之策。 ”許承明說, “置換研修”的目的之一就是説明農村教育“造血”。

合作共贏推動農村教育發展

“與鄉村教師的相處讓我們更瞭解農村教育面臨的困境和現實需求, 也讓我們培養學生更具有針對性、更接地氣。 ”曹慧英說。

“頂崗實習·置換研修”開展至今, 參與人數由最初的39名學生發展到1685名, 惠及江蘇57所小學和801名鄉村教師。

“發展教育, 師資為先。 只有提高教師品質, 才能保證教育品質。 ”南京曉莊學院黨委書記王國聘說。

《光明日報》( 2017年03月15日 10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