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題」“美麗”+“魅力”!信陽鄉村悄然變了模樣~快來賞美景、品好茶、嘗美食、憶鄉愁……

一枝一葉總關情

回眸2017民生工程系列報導之“美麗鄉村建設”篇

豫南鄉村悄然變模樣

時光流轉, 美麗信陽悄然蝶變。 散落在青山碧水間的美麗鄉村如雨後春筍,

紛紛湧現, 裝點了信陽, 造福了鄉民。 經過時間的沉澱, 這座革命紅城更紅了, 這座生態綠城也更綠了。 以信陽市中心城區和環城周邊地區為核心, 輻射大別山北麓山地度假帶和淮河沿岸鄉村旅遊帶的“一核兩帶”旅遊新格局正在形成。

“栽下梧桐樹, 自有鳳凰來。 ” 隨著休閒度假成為主要旅遊方式,我市宜居宜游, 適合度假養生的良好生態環境成為稀缺性資源, 旅遊資源優勢突出, 在全國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越來越多的客人來到這“北國江南, 江南北國”, 賞美景, 品好茶, 嘗美食, 憶鄉愁。

美麗鄉村 裝點宜居之城

郝堂村, 荷花盛開, 醉了遊人。 信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 濤 攝

今冬, 我們相約平橋區彭家灣鄉, 在芒草和粉黛間穿梭。

來年春天, 我們去明港鎮新集村, 在油菜花海中暢遊。

待盛夏來臨, 到平橋區郝堂村賞荷聽雨, 靜憶鄉愁。

再遇金秋, 往商城金剛台看遠山如黛, 聞八月桂香。

“一山一水一畫卷, 一村一景一首歌。 ”任四季更迭, 時光變換, 總有別樣的美景可以期待。

喧囂的城市, 每個忙碌的人心中都藏著一個“世外桃源”的夢, 而信陽的美麗鄉村, 正是不少人夢裡的“世外桃源”。

南北魅力交融處, 醉美鄉村入畫來!新縣丁李灣的明清古建築之美, 商城縣裡羅城村的山村幽靜之美, 光山縣帥窪村的茶鄉山水之美, 息縣彎柳樹村的善德良俗之美, 潢川縣連崗村的新型農村社區之美……每一個鄉村, 都是一道風景、一種象徵, 像一支色彩斑斕的彩筆, 在信陽大地上暈染出多姿多彩的美麗鄉村。

田園鄉村鋪錦繡, 幸福信陽綻芳華。 近年來信陽持續推進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為主要內容的美麗鄉村建設, 成績斐然。

截至2017年年底, 信陽全市創建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672個、各級文明村鎮837個,

國家級綠色村莊76個, 省級生態村177個, 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169個, 獲得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景觀村落、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全國文明村鎮、中國最美休閒鄉村等部級榮譽39項。 其中, 信陽平橋區郝堂村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商城縣還被評為“美麗中國·全國創新示範縣”。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信陽農村最大的優勢和寶貴財富, 信陽將持續對照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的要求, 加快農村生態環境建設, 扎實走好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信陽市委農辦負責人說, 2018年我市將建設美麗鄉村示範村100個以上, 大力發展全域旅遊, 努力打造“山水公園+鄉村畫廊”的全域旅遊大公園, 要讓一個個鄉村“美”起來。

紅綠輝映 打造宜遊之地

初冬時節, 第10屆露營旅遊論壇暨首屆大別山露營大會在我市新縣舉辦, 與會人員拜將軍墓, 登將軍山, 游將軍城, 聽將軍戲, 走訪創客小鎮田鋪大灣、首府景區、丁李灣、西河灣、九龍潭等各具特色的景點。 初訪新縣的與會人員紛紛感歎:“徜徉在紅色沃土, 同時又置身于綠色海洋。 這小城真美!”

厚重的紅與怡人的綠相映生輝, 近年來, 新縣以“紅”帶綠, 以“綠”促“紅”, 打“紅”、“綠”兩張牌, 唱山水特色戲, 文化旅遊業實現快速發展。 這座紅綠相融相生的小城得到了不少遊客的親睞。

小城新縣只是一個縮影, 美麗信陽, 處處有“紅”, 處處是“綠”, 紅綠輝映, 相得益彰。 紅色是底色, 是本色, 紅色永不褪色。 紅色召喚我們, 傳承優良傳統,讓紅色精神永放光芒。綠色是理念,是優勢,綠色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徵。綠色啟迪我們,實現可持續發展,將綠色革命進行到底。

近年來,我市有效整合山水人文資源,重點培育了雞公山、南灣湖、靈山寺、黃柏山、金剛台、湯泉池、連康山、香山湖等具有信陽特色的生態旅遊產品。完善提升了鄂豫皖蘇區首府、許世友將軍故里、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何家沖、王大灣會議會址紀念館、金剛台紅軍洞群等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叫響了“紅”、“綠”兩大旅遊品牌。

根據《信陽市“十三五”旅遊產業發展規劃》,未來我市將依託中心城市、交通網絡和大別山、淮河自然生態帶,打破行政區劃,整合旅遊資源,以創新業態和產品為主要內容,圍繞生態鏈佈局產業鏈,明確空間開發的區域功能定位,構建信陽市中心城區、環城周邊地區,和以大別山北麓山地度假帶和淮河沿岸鄉村旅遊帶的“一核兩帶”的新格局。

彭家灣鄉,多彩田園綻放異彩。信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 濤 攝

宜居宜遊 遠客紛至遝來

宜居宜遊的信陽聲名遠揚,全國內外遊客紛至遝來。回饋大家的不只是美景,還有美食。除了享譽海內外的信陽毛尖,各色的信陽菜也成了越來越多人難以忘懷的美味。

熱情好客的信陽人將最鮮美的食材端上餐桌,以饗來客。清燉南灣魚、臘肉燜鱔魚、悶罐肉、固始鵝塊、羅山大腸湯、老鴨湯、板栗燜仔雞、紅燜甲魚、潢川貢面等地方特色食材不僅滿足了遊客的味蕾,更加深了他們對信陽的印象。

越來越多人慕名而來。近年來,我市旅遊行業發展勢頭正勁。“十二五”期間,我市旅遊產業各項指標與“十一五”末相比實現倍增,提前完成“十二五”規劃任務。2010年以來,全市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8000余萬人次,年均增長19.7%,是“十一五”的2.1倍;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50億元,年均增長21.1%,是“十一五”期間的5倍。

根據《信陽市“十三五”旅遊產業發展規劃》,預計2016至2020年,全市旅遊人數和旅遊綜合收入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4%和19%以上。到2020年,全市年接待遊客達到42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350億元,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0%,線上旅遊消費支出占國民旅遊消費支出的20%,旅遊業從業人數達到20萬人以上,真正把旅遊業打造成為信陽市國民經濟調結構、穩增長、轉方式的先行產業、支柱產業、動力產業和富民產業。

時光流轉,帶來的是沉澱,是轉變,是發展,更是機遇。隨著美麗鄉村遍地開花,紅情綠意愈加醇厚,宜居之城信陽正張開熱情的雙臂,擁抱來自五湖四海的遠客,迎接來年更加絢麗多彩的春天。

往期精彩

總策劃:趙恩烽

統 籌:華 唯 黃 慧

本期執行:李亞雲

編輯:陳明娟

傳播思想 成就價值

微信號:xinyangwanbao

傳承優良傳統,讓紅色精神永放光芒。綠色是理念,是優勢,綠色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徵。綠色啟迪我們,實現可持續發展,將綠色革命進行到底。

近年來,我市有效整合山水人文資源,重點培育了雞公山、南灣湖、靈山寺、黃柏山、金剛台、湯泉池、連康山、香山湖等具有信陽特色的生態旅遊產品。完善提升了鄂豫皖蘇區首府、許世友將軍故里、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何家沖、王大灣會議會址紀念館、金剛台紅軍洞群等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叫響了“紅”、“綠”兩大旅遊品牌。

根據《信陽市“十三五”旅遊產業發展規劃》,未來我市將依託中心城市、交通網絡和大別山、淮河自然生態帶,打破行政區劃,整合旅遊資源,以創新業態和產品為主要內容,圍繞生態鏈佈局產業鏈,明確空間開發的區域功能定位,構建信陽市中心城區、環城周邊地區,和以大別山北麓山地度假帶和淮河沿岸鄉村旅遊帶的“一核兩帶”的新格局。

彭家灣鄉,多彩田園綻放異彩。信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 濤 攝

宜居宜遊 遠客紛至遝來

宜居宜遊的信陽聲名遠揚,全國內外遊客紛至遝來。回饋大家的不只是美景,還有美食。除了享譽海內外的信陽毛尖,各色的信陽菜也成了越來越多人難以忘懷的美味。

熱情好客的信陽人將最鮮美的食材端上餐桌,以饗來客。清燉南灣魚、臘肉燜鱔魚、悶罐肉、固始鵝塊、羅山大腸湯、老鴨湯、板栗燜仔雞、紅燜甲魚、潢川貢面等地方特色食材不僅滿足了遊客的味蕾,更加深了他們對信陽的印象。

越來越多人慕名而來。近年來,我市旅遊行業發展勢頭正勁。“十二五”期間,我市旅遊產業各項指標與“十一五”末相比實現倍增,提前完成“十二五”規劃任務。2010年以來,全市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8000余萬人次,年均增長19.7%,是“十一五”的2.1倍;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50億元,年均增長21.1%,是“十一五”期間的5倍。

根據《信陽市“十三五”旅遊產業發展規劃》,預計2016至2020年,全市旅遊人數和旅遊綜合收入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4%和19%以上。到2020年,全市年接待遊客達到42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350億元,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0%,線上旅遊消費支出占國民旅遊消費支出的20%,旅遊業從業人數達到20萬人以上,真正把旅遊業打造成為信陽市國民經濟調結構、穩增長、轉方式的先行產業、支柱產業、動力產業和富民產業。

時光流轉,帶來的是沉澱,是轉變,是發展,更是機遇。隨著美麗鄉村遍地開花,紅情綠意愈加醇厚,宜居之城信陽正張開熱情的雙臂,擁抱來自五湖四海的遠客,迎接來年更加絢麗多彩的春天。

往期精彩

總策劃:趙恩烽

統 籌:華 唯 黃 慧

本期執行:李亞雲

編輯:陳明娟

傳播思想 成就價值

微信號:xinyangwanbao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