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阜外學院」1月29號(星期一)直播預告

1月29日 週一 12:00--12:40

徐亞偉—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

左心耳封堵及其進展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臨床一系診斷學教研室主任、同濟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十院)所長、同濟大學心血管病中心(十院)主任、同濟大學心肺血管病中心(十院)主任,

主任醫師, 教授, 博導, 美國心臟病學院院士, 從事心血管臨床工作30餘年, 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尤其擅長於冠心病各種疑難病例的藥物及介入診治, 各種心律失常的診治及射頻消融治療, 尤其是房顫的介入治療和心衰的起搏治療, 達國際先進水準。 近年來開始涉足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治療以及幹細胞培養研究。

目前擔任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分會常務委員、副總幹事長、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分會委員、中國心律學會常委、中國生物醫學工程會體外反搏分會副主任委員、衛生部海峽兩岸醫療技術交流委員會心血管專委會副主任委員、衛生部海峽兩岸醫療衛生中西醫結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老年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衛生部單病種品質控制專家、國家科技部國際重點合作交流項目評審專家、中華心律失常雜誌編委、中國起搏與電生理雜誌編委、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誌、中國心血管網常務編委、首屆國際心血管病學線上會議執行主席、心肺血管病論壇執行主編、上海市心血管質控中心委員、上海市起搏與電生理學會常務委員、上海市生物生物工程學會常務委員、上海市內科學會委員等。

從事心血管介入三十餘年,
近年來多次獲上海市醫學科技獎及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近年來共承擔國家及省部級基金, 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支撐計畫、上海市重大專案等總額逾千萬元。 作為PI主持VIS PMS 、TOTAL、VIVE等大型國際、國內多中心臨床試驗, 其中VIS PMS試驗為2013年發佈的全球最大規模的多中心臨床試驗。 於2014年帶頭開展的LAmbre左心耳封堵手術已成為目前國內最大左心耳封堵手術中心, 未來將努力趕超國際頂尖水準。 主編4部專著, 近5年來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發表在包括JAMA、JACC等國際頂尖雜誌在內的SCI文章74篇。

視頻簡介:

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左心耳封堵及其進展:

1. 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 左心耳是房顫卒中的“罪惡之源”。

2. LAA與房顫血栓“三部曲”:(1)自發性顯影(SEC), (2)更濃稠的SEC、無定型的泥沙樣物質, (3)血栓形成。

3. LAA與卒中:(1)最早研究:房顫患者栓塞與心房血栓的早期研究(1969);(2)里程碑式的發現:23個研究, 3504例瓣膜性AF/1288例非瓣膜性AF患者、TEE/屍解/手術。

4. LAA封堵器械:“內塞型”、“內塞-外蓋型”。 介紹了Wachman、ACP、Amulet、LAmbre封堵器。

5. 闡述了LAA封堵術臨床試驗結果匯總, 具體請看視頻。

袁祖貽—西安交大一附院

急診PCI術在灌注損傷的預防及處理

教授、主任醫師, 現任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心內科主任、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機制及治療。 技術專長:熟練掌握本專業各種複雜的介入手術和技術操作, 如複雜的PTCA及支架植入術、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術、永久性起搏器安裝、瓣膜球囊成形術、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室間隔及動脈導管未閉的封堵術等。

是心內科的主要技術骨幹。 從事冠心病的藥物治療和介入(PTCA及支架)治療。 任《Cardiovascular Research》《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Heart》《J Am CollCardi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Journal》《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等8種國際核心刊物審稿人, 《中國心血管病雜誌》、《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誌》、《臨床心血管病雜誌》、《中國動脈粥樣硬化雜誌》、《中國高血壓雜誌》、《世界最新醫學文摘•心臟病學》等8種國內核心雜誌編委。 長期從事心內科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 對心血管疑難、重症的診治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獨到的見解。 近年來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有深入的研究, 擅長於冠心病的介入治療, 連續多年個人冠脈介入治療總例數及複雜病變治療例數居全國前列。 近年來在國際、國內核心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40余篇,主編、參編專著8部,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完成教育部“985”建設工程項目、陝西省政府重大科技公關專案、以及各類人才基金項目等,共獲得支持專案基金1000余萬元:獲陝西省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2003年獲日本醫學會“海外青年科學家獎”。

視頻簡介:

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急診PCI術在灌注損傷的預防及處理:

1. 缺血再灌注損傷發病機制:鈣超載、活性氧/氧自由基的作用、微血管損傷/栓塞與白細胞的作用、線粒體損傷與高能磷酸化合物生成障礙。

2. 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分類:(1)再灌注心律失常(RA);(2)心肌頓抑;(3)微血管阻塞(MVO);(4)致死性心肌再灌注損傷。

3. 防止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措施:藥物治療—GLP-1、環孢素、Bendavia、美托洛爾;非藥物干預策略—缺血預處理(IPC)、缺血後處理、亞低溫治療、遠隔缺血處理。

觀看方式:

APP:

各大應用商店搜索“24小時醫學”APP進行下載。

PC:

阜外學院官方網址://fuwaihospital.24hmb.com/

24小時醫學官方網址://meetlive.24hmb.com/

編輯:木森的夏天

24小時醫學頻道不僅可以觀看現場網路直播,還可以下載“24小時醫學”app同步觀看哦,過後還可無限看回播,足不出戶掌握最新專業醫學資訊。

讓醫學更有趣有料

近年來在國際、國內核心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40余篇,主編、參編專著8部,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完成教育部“985”建設工程項目、陝西省政府重大科技公關專案、以及各類人才基金項目等,共獲得支持專案基金1000余萬元:獲陝西省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2003年獲日本醫學會“海外青年科學家獎”。

視頻簡介:

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急診PCI術在灌注損傷的預防及處理:

1. 缺血再灌注損傷發病機制:鈣超載、活性氧/氧自由基的作用、微血管損傷/栓塞與白細胞的作用、線粒體損傷與高能磷酸化合物生成障礙。

2. 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分類:(1)再灌注心律失常(RA);(2)心肌頓抑;(3)微血管阻塞(MVO);(4)致死性心肌再灌注損傷。

3. 防止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措施:藥物治療—GLP-1、環孢素、Bendavia、美托洛爾;非藥物干預策略—缺血預處理(IPC)、缺血後處理、亞低溫治療、遠隔缺血處理。

觀看方式:

APP:

各大應用商店搜索“24小時醫學”APP進行下載。

PC:

阜外學院官方網址://fuwaihospital.24hmb.com/

24小時醫學官方網址://meetlive.24hmb.com/

編輯:木森的夏天

24小時醫學頻道不僅可以觀看現場網路直播,還可以下載“24小時醫學”app同步觀看哦,過後還可無限看回播,足不出戶掌握最新專業醫學資訊。

讓醫學更有趣有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