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鄉憶」鎮巴人臘月“趕場”是一道風景線

鎮巴人臘月“趕場”是一道風景線

唐修坤

鎮巴人不知什麼時候把十二月叫成臘月。 臘月, 對於農村集鎮來說是最熱鬧的一個月。 家家戶戶忙著殺年豬, 灌香腸, 在外打工仔也急匆匆趕回家, 大街小巷全是趕場辦年貨的人, 把小集鎮街道擠得水泄不通。

鄉下趕集日子, 都叫“趕場”, 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 是當地人自己確定而誰也不願意隨意改動的特殊日子。

臘月的每個逢集日子,

村民從四面八方一大早都湧向集鎮。 街道人頭攢動、車水馬龍。 鄉親們走上幾裡、甚至十幾裡路來“趕場”, 背著背簍, 提著包包置辦年貨。 街上到處都是熟人, 隔著老遠就打招呼, 街上攤位擺滿了商販們從城裡運來好多生活日用品, 而地上則擺滿了村民自售的土豬腳腳、土雞、土雞蛋、野生天麻、山苕、豆腐乾、土豆、核桃板栗……整個街道也就是一個繁榮的自由交易市場。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排排 花籃背篼整齊放在街道兩旁, 背篼裡取出的是一個個尼龍絲口袋, 裡面裝的是又大又肥的大公雞。

小孩子跟著爺爺婆婆屁股後面上街“趕場”,

主要是想買新衣服。 一年到頭再窮也得買件衣服、褲子、鞋子。 那時, 水果糖特別吃香, 餅乾、水果罐頭都是孩子們喜歡零食。 當然, 這些食品也是人們過年走親戚送禮的禮品之一。 那時侯我們很小, 也和這些孩子一樣最喜歡的就是這樣的零食。 喜歡纏著爸媽買一大堆火炮, 等到過年了就高高興興拿到院壩裡點燃, 火炮響了小山村一下沸騰起來。

街上炕餅子的大嫂, 蒸包子的大嬸也趁著“趕場”的日子, 炕一大堆餅子, 人多高的蒸籠全是讓人流口水的包子。 嘴餐的孩子非叫大人買幾個, 否則小孩脾氣大發, 死活不肯回家。 大人纏不過小孩只得照辦, 這時, 他(她)們手裡拿著餅子或包子, 在回家的路上邊走邊吃, 歡聲笑語中“趕場日”就充實滿足的結束了。

鄉愁, 是一種淡淡回憶, 深深定格在腦海裡。 當我們回憶那個時代, 想起小時候的情形, 過年父母買新衣服, 感覺滿滿的驚喜滿滿的幸福。

時光飛逝,現在的鄉下小集鎮又寬又大。水果、蔬菜、五金百貨、肉食、大小飯店各自一條街。我們在如梭歲月裡也長大成人,為人父母,而後漸漸變老。但始終不變的還是兒時的鎮巴鄉村那種深深的記憶和濃濃鄉愁。

作者:唐修坤

時光飛逝,現在的鄉下小集鎮又寬又大。水果、蔬菜、五金百貨、肉食、大小飯店各自一條街。我們在如梭歲月裡也長大成人,為人父母,而後漸漸變老。但始終不變的還是兒時的鎮巴鄉村那種深深的記憶和濃濃鄉愁。

作者:唐修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