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有只「宕機鯨」在遊蕩

摘要:在這些技術無法解決的地方, 很多公司用創意填補了空白。

沒有什麼比系統崩潰和斷網更讓人絕望的了。 如果有, 那就是螢幕上的藍屏和錯誤頁面。

科技產品由人類創造, 出現故障在所難免。 然而在出現問題時, 任何的解釋和道歉都是無力的, 更別說直接展示一堆普通人看不懂的亂碼。 對於用戶來說, 這只會引起更多的不滿和失望。

在這些技術無法解決的地方, 很多公司用創意填補了空白:Chrome 在錯誤頁面畫了一隻小恐龍, 按空白鍵就能開始一局簡單的遊戲;B 站的錯誤頁面會顯示「電波無法到達」;Airbnb 的錯誤頁面是一個動圖, 一個小女孩手裡的冰淇淋突然掉到地上...... 在加入設計項目後, 這些錯誤頁面不再冷冰冰, 而變得有了情感。 雖然問題沒有解決, 但至少這種幽默讓用戶糟糕的心情發生了改變。

Twitter「宕機鯨」的故事, 讓錯誤頁面不再冰冷

Twitter 剛上線之初, 由於無法承載過多的用戶, 伺服器經常掉線, 引起很多人的不滿。 後來 Twitter 在錯誤頁面放了這麼一張圖, 上面有一隻被小鳥托起的大鯨魚, 並給出「太多推文!請稍後再試!」的字樣, 一個本來是讓人惱火的頁面, 因為這樣有趣的設計而變得人性化,

這只可愛的鯨魚也被稱為「宕機鯨」, 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

Twitter「宕機鯨」的創作人是華人設計師陸怡穎, 在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 她向我們講述了這只鯨魚的故事。 這張圖本來是陸怡穎留學期間, 為大洋彼岸的親朋好友創作的一幅作品, 原名叫「托起一個夢想家」,

由於當時在海外讀書, 無法分身回到家人朋友身邊, 和他們共度生日、畢業這些活動, 所以她把自己的祝福變成了一條鯨魚, 飄洋過海, 由小鳥帶著帶給大家。

陸怡穎的這幅作品在網上發表後, 引起了 Twitter 創意總監的注意。 因為 Twitter 的 LOGO 本來就是一隻小鳥, 畫中小鳥一起努力托起一條大鯨魚的畫面, 正能夠形象地表達 Twitter 團隊齊心協力解決沉甸甸的伺服器超載的問題, 所以 Twitter 將這張圖作為了宕機頁的畫面。 宕機鯨在 Facebook、Twitter 上獲得了成千上萬的粉絲, 並且激發了大量的二次創作。 這也給各大科技公司帶來了啟發, 他們發現這樣一個小小的設計, 比直接解決硬體故障本身要簡單得多, 在修復故障的期間, 這樣的危機公關要更有效。

正因為這樣的機遇, 陸怡穎和科技、和矽谷結下了不解之緣。

矽谷科技主義和中華文化的碰撞

陸怡穎在上海出生長大, 高中畢業以後, 留學澳大利亞悉尼, 學習視覺傳達。 大學期間, 到英國倫敦學習廣告設計, 現在她常住美國三藩市, 經營個人設計工作室。 也許是因為這樣獨特的生活經歷,陸怡穎對於國內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在她的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中國元素:給迪士尼人物做的中國化形象、手繪水彩二維碼,還有餃子系列 emoji 表情()。

在採訪中我們問到中國文化對她設計風格的影響,陸怡穎是這樣回答的。

「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到國外去看唐人街,會發現那裡和實際上的中國完全不一樣,因為那是國外對中國人的認知,就像我們在國內的話也會對外國人有一個固有的認知,但是其實不一定在外國真的是這樣。當你兩個地方都去了以後,兩種文化都接觸了以後,這個時候你看到的東西才是一個整體,而不是像盲人摸象那樣。當你在一個地方待的時間久了以後,會有一個固有的概念。」

「我覺得世界就像一個大象,我們去旅遊、去很多地方做研究,包括商業、設計、科技、藝術,它們都是不同的領域,但你在這個領域待的時間久了以後,就好像一直摸著大象鼻子,覺得大象就是這樣一個長長的像水管一樣的動物,其實並不是。」

充滿科技氣息的矽谷、有著人文關懷的中國文化,這兩種風格在陸怡穎身上得到了融合。

好的設計需要幽默感,機器無法做到

陸怡穎提到,品牌設計需要兼顧「品」(Product ) 和「牌」(Marketing)。她認為國外許多知名企業的品牌設計是「品」和「牌」兼顧的,既有優秀的產品,也有不俗的廣告設計與之相呼應。相對而言,國內很多主流的科技公司對於「牌」的執行有待加強。相對而言,國外公司更加注重企業的個性化。

其實在 AI 技術和各種自動化操作越來越方便的今天,很多簡單的設計工作已經變得門檻很低。設計填補了科技的不足,反過來科技也讓設計簡單化了。Prisma 利用 AI 技術讓普通人的照片能夠很快變成藝術風格的畫,這給設計行業會帶來哪些變化呢?

陸怡穎認為,這些風格化、美化的工作仍然還只是單一的表現形式,電腦都可以做,如果只是追求這些表面的東西,人工智慧都可以慢慢去取代。但就像現場的翻譯一樣,雖然已經有機器即時翻譯,但還是少不了人工翻譯,因為機器無法做到絕對精准,無法對語境心領神會,這是人和機器暫時的差別,也是人類暫時優於機器的地方。

要做一個好的設計師,不希望工作以後被機器取代,就要考慮什麼是機器沒有的——幽默感。

這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東西,好的廣告、設計中,幽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而這是機器沒有的。

編輯:早優夫斯基 ■

也許是因為這樣獨特的生活經歷,陸怡穎對於國內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在她的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中國元素:給迪士尼人物做的中國化形象、手繪水彩二維碼,還有餃子系列 emoji 表情()。

在採訪中我們問到中國文化對她設計風格的影響,陸怡穎是這樣回答的。

「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到國外去看唐人街,會發現那裡和實際上的中國完全不一樣,因為那是國外對中國人的認知,就像我們在國內的話也會對外國人有一個固有的認知,但是其實不一定在外國真的是這樣。當你兩個地方都去了以後,兩種文化都接觸了以後,這個時候你看到的東西才是一個整體,而不是像盲人摸象那樣。當你在一個地方待的時間久了以後,會有一個固有的概念。」

「我覺得世界就像一個大象,我們去旅遊、去很多地方做研究,包括商業、設計、科技、藝術,它們都是不同的領域,但你在這個領域待的時間久了以後,就好像一直摸著大象鼻子,覺得大象就是這樣一個長長的像水管一樣的動物,其實並不是。」

充滿科技氣息的矽谷、有著人文關懷的中國文化,這兩種風格在陸怡穎身上得到了融合。

好的設計需要幽默感,機器無法做到

陸怡穎提到,品牌設計需要兼顧「品」(Product ) 和「牌」(Marketing)。她認為國外許多知名企業的品牌設計是「品」和「牌」兼顧的,既有優秀的產品,也有不俗的廣告設計與之相呼應。相對而言,國內很多主流的科技公司對於「牌」的執行有待加強。相對而言,國外公司更加注重企業的個性化。

其實在 AI 技術和各種自動化操作越來越方便的今天,很多簡單的設計工作已經變得門檻很低。設計填補了科技的不足,反過來科技也讓設計簡單化了。Prisma 利用 AI 技術讓普通人的照片能夠很快變成藝術風格的畫,這給設計行業會帶來哪些變化呢?

陸怡穎認為,這些風格化、美化的工作仍然還只是單一的表現形式,電腦都可以做,如果只是追求這些表面的東西,人工智慧都可以慢慢去取代。但就像現場的翻譯一樣,雖然已經有機器即時翻譯,但還是少不了人工翻譯,因為機器無法做到絕對精准,無法對語境心領神會,這是人和機器暫時的差別,也是人類暫時優於機器的地方。

要做一個好的設計師,不希望工作以後被機器取代,就要考慮什麼是機器沒有的——幽默感。

這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東西,好的廣告、設計中,幽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而這是機器沒有的。

編輯:早優夫斯基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