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留學圈頻現拉黑不見父母 “濕棉襖”式無奈:搞不懂是啥原因

“因為不會剝雞蛋遭到同學的取笑,家人從來沒有保護過我。 ”“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 ”“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數次‘救助’都沒有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支援。 ”

近日,北大畢業、美國留學生王猛(化名)面對媒體以萬字長文數落父母對其“過度關愛”,自述已有12年不回家過春節,並在6年前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引起網路輿論熱議。

無獨有偶,此前網曝,一名父親(@一個失業父親等待女兒歸)痛斥18歲的女兒偷轉300萬積蓄在加拿大揮霍,還將自己和全家人拉黑不再聯繫,對此感到寒心。

面對以留學為由,逃避式拉黑親人聯繫方式的做法,網友熱議為何會頻現這種子女在家庭方面承擔的“濕棉襖”式(即比喻打濕後負重過大的濕棉襖式親情,不僅沒有保暖效果反而增加負擔。 )親情,且父母的無奈與不解又該如何打破?

矛盾:“過度關愛”與“無端漠視”

在王猛向媒體展示的萬字書中,提到諸多細節,其中多是在成長過程中,自身遭遇到的源于父母的“過度關愛”。

梳理報導內容發現,在父母“控制”自己方面,從穿衣到交友皆有涉及。 如,王猛說,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的,幾乎沒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選擇的;而朋友也是父母認識、瞭解或者聽過的,跳出學校的幾乎沒有。

考入北大後,王猛又受到大姨的時時關照,也是源于家人要求。 甚至王猛在工作幾年後,申請去美國讀研,父母也為他找了一位“老朋友”照顧他。

這樣的“熟人關照”在王猛看來,不是照顧,而是一種控制。 但與父母矛盾更深的地方,則是成長過程中時常受到源自父母的漠視。

其中讓王猛最難忘的,是一次高中畢業旅行。 導遊當著全團人提出要王猛與兩位小姑娘一起住。 尷尬的王猛瞬間僵住,而其父母也沒有搭話,這讓他無法接受。

同樣的細節還有因為自己不會剝雞蛋遭到親戚嘲笑、申請調換座位沒有得到父母支援、被人劃壞檔袋遭到母親諷刺等,這些“無端漠視”讓王猛自言數次“救助”都沒有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支援。

不解:“未能反哺”與“到底誰錯”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王猛敲下萬字長文控訴,但當媒體找到王猛的父母瞭解情況時,他們沒有駁斥這些控訴,而是費解于“兒子為何老揪著過去不放?”“搞不懂他是啥原因?”

對於王猛提到的“過度控制”,老兩口認為只是熟人關照,親戚之間的禮節,“在必要時候也好有個照管,我們錯了嗎?這是要控制他嗎?”至於其他事件,父親老王也說兒子“還是以前說的那些事”,他依然認為兒子太放不下。

但是,此次兒子寫下萬字長文後,老王也承認,自己在處理兒子的“求助”上的確存在方式方法的問題,並且忽略了兒子的心理感受。 自己能做的,只有給足兒子時間。

而在另一事件中,面對女兒偷轉走自己全部300萬的積蓄,父親(@一個失業父親等待女兒歸)卻痛述“我的心肝女兒肆意揮霍、糟踐,可憐天下父母心”“她棄我這個親生父親18年養育之恩於不顧,烏鴉反哺,18年養育之恩化為烏有,老淚縱橫”。

熱議:“濕棉襖愛”與“反思反響”

在知乎上,一條“父母喜歡在你身上做夢,真的那麼不可饒恕”的提問中,回答“夢只在孩子身上做”的答案得到了近5000個贊。

對於親子關係發展為拉黑聯繫方式、家庭教育反響偏差的問題,有網友舉例“子女通常被喻為父母貼心的小棉襖,但反過來,父母之愛容易變為‘濕棉襖’,即不保暖又脫不下來。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