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寫好公文需處理好這三對關係

公文是黨政機關實施領導、履行職責、處理公務的重要工具。 這裡, 結合實際工作, 以幾對關係為載體, 談談自己對文稿服務工作的一些認識。

一、創新與規範

創新, 更多體現在公文的起草方面。 文稿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其創新性。

圖片來源於網路

摸清情況、找准問題, 是公文起草的前提和基礎。 第一, 研究為什麼要起草這篇公文。 如果情況不清、問題不明, 僅僅是為了發文而寫文件, 為了講話而寫講話, 公文必然流於空泛。 第二, 研究領導近期關注的要點。 下發一份文件, 必然要搞清領導對工作佈局的思路;起草一篇講話稿, 必然要緊扣領導重點關注的問題。 這就要求我們注意領導日常的言談和對有關工作的指示, 必要時還可直接溝通。 第三, 研究幹部群眾關心的熱點。 我們經常說“切實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怎麼找到這些問題,

不是靠閉門造車, 根本還是要靠調研、靠觀察, 靠我們敏銳地捕捉。

作出分析、提出觀點, 是公文起草的靈魂。 很多問題, 尤其是長期難以根治的老大難問題, 必須理順其中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和行為動機, 才能做到系統調理、綜合施治。 為此, 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第一, 要深入實際考察調研。 深入到基層幹部群眾中去, 深入到問題集中、矛盾尖銳的地方去, 深入到具有典型意義的地方去, 直接接觸當地群眾和一線工作者, 做到不僅掌握現有情況, 而且掌握歷史淵源;不僅瞭解外在表現, 而且瞭解內在原因。 有時僅憑一兩次調研走馬觀花還不夠, 需要多次下馬看花。

第二, 要廣泛聽取各方意見。 調研不僅要聽事實, 還要聽觀點、聽困難、聽意見,

並且要把各方面的意見綜合起來。 唯有兼聽, 才能全面客觀掌握情況、及時準確作出判斷。

第三, 要合理利用既有成果。 有時候因為時間倉促、條件有限, 不一定能進行現場調研, 這時就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料。 需要提醒的是, 使用現有資料要注意方法, 要吸收轉化再創新, 不要照搬照抄。

第四, 要深入進行思考。 要勤於和善於進行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去偽存真的探索, 透過現象看本質, 切中要害, 一語中的;從各個看似不相聯繫、毫無關係的個案中, 發現其內在的規律, 預測其未來的走勢。

提出良策、解決問題, 是公文起草的最終目的。 要提出對症下藥的、而不是好看不中用的辦法, 關鍵就在一個“實”字。 要察實情、出實招、謀實效,

在“管用”上下功夫。 實招, 最終還是來自實情。 當你把情況搞得透透的, 思路、措施、辦法自然就出來了。

機關文稿形式上必須符合一定的規範, 在修改時主要應把好以下四關:

把好政策關。 一是與國家法律和黨的政策規定的一致性;二是與以往政策規定的連續性;三是與有關政策規定的聯繫性。

把好內容關。 主題要鮮明突出, 內容要完整統一, 材料要真實可靠, 判斷要客觀準確, 結構要嚴謹合理。

把好文字關。 語言要精練, 字句要妥帖, 標點符號要正確, 人名、地名、單位、時間、引文要準確。

把好格式關。 文種選擇要恰當, 行文形式要準確, 格式要素要齊全, 密級標注要恰當, 標題要完整, 主送機關要規範, 落款要準確。

二、加熱與淬火

文章之道,

講究一快一慢、一熱一冷。 初稿要快, 改稿要慢。 寫稿要情緒熱烈, 改稿要頭腦冷靜。

圖片來源於網路

為什麼寫稿要快、要情緒熱烈?

因為一氣呵成的文章, 天然具有良好的宏觀性和整體感;情緒熱烈的文章, 最能表達作者的本色和創意。 如果今日寫幾行、明日寫幾行,文風就難一以貫之;如果寫稿時就左思右想、瞻前顧後,新穎的觀點不敢寫,過頭的話不敢說,弄得四平八穩、千人一面,就沒有風格,難以出彩。本色為人最有魅力,本色為文也最能吸引讀者。如果本色得過了分,還可以通過修改來打磨包裝,如果一開始就不見本色,再怎麼改也雕不出花來。

為什麼改稿要慢、要頭腦冷靜?

因為一篇熱情奔放的初稿,必然有很強的主觀性,或許讀起來酣暢淋漓,但有時很難經得起全面推敲。修改文章時,除了要改正一切錯別字和語病之外,尤其應該重視以下幾方面:

第一,結構是否需要調整。

第二,是否需要增加內容。要為讀者設身處地著想,加上必要的介紹和闡述,以免文章表意不清。

第三,是否有可以刪減的內容。如果內容對闡發主旨説明不大,即便很精彩,也應當忍痛割愛,以免沖淡主題,使人不知所云。第四,是否符合讀者的知識特點。第五,是否有敏感的言辭。第六,引用的內容是否準確無誤。

寫文章的一“熱”一“冷”,如同鑄劍。鑄劍時,必須先在烈火中鍛煉,加熱到很高溫度,才可鍛造成形,然後經過淬火,用涼水將其冷卻,才能達到足夠的硬度。寫文章也是這個道理。初稿應當豪邁奔放、文采飛揚,非如此不能具佳作之靈魂;改稿應當冷靜細緻,反復打磨,刪繁就簡,去粗取精,方能使文章凝練厚重,經得起推敲。

三、內腦與外腦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要做好文稿服務工作,自己沒有過硬的水準是絕對不行的。這些自身的功夫,我們可以稱之為“內腦”。

圖片來源於網路

語言文字能力是基本功。一是要盡力消除一切文字硬傷和低級錯誤;二是要避免有歧義的表述;三是文章要結構合理、條理清晰;四是在不影響思想表達的情況下,適當追求典雅的文辭和引人入勝的文勢。公文是堂堂正正之文,使用一些經典、精練、擲地有聲的表述,能為文章增色不少。

有關知識儲備必不可少。一是術語要準確統一。既要避免同一個概念使用多個不同表述,也要避免表述過大或過小,不能準確涵蓋所指的概念。二是虛實要適度。原則性的話要講,但是不能太多,還是要有一些實實在在的乾貨。文風虛浮透露出起草者對有關工作缺乏見解,只好借用一些大而空的話來遮掩,很不可取。三是要抓住要害。只有對某一領域發展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該領域的最新熱點問題以及下一步發展的趨勢進行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才能把專業性強的問題寫到位、寫得像,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思想修養和理論政策水準至關重要。

一是要勤於思考、善於總結。要邊學邊幹邊思考,努力探索事物的特點和規律,不斷修正、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認識水準,多往遠處、深處、大處想一想,多出一些遠見、高見、創見。

二是對有關領域的理論政策、法律法規要熟悉。不能提出與之矛盾的說法。

三是重大政策表述務必精確。一個領域的重大方針政策是中央、省委經過深思熟慮提出的,要指導一段時期的工作,其用語都是經過反復斟酌的,具有相當強的穩定性,除非是政策本身的重大調整,否則表述不宜變更。

文稿服務工作的綜合性、專業性、技術性越來越強,個人水準再高,也不可能包打天下。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個覆蓋領域廣、專業能力強、諮詢效率高的專家庫,通過外部高端智力的支援,有效彌補我們的不足。對於借助外腦的好處,我們總結了五點:

碰撞出靈感。從事一個領域的工作時間長了,往往難以跳出既有的框框。而其他領域、其他部門的同志常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發。這類啟發,有知識性的,通過瞭解基本情況,我們的分析和判斷會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有觀點性的,通過瞭解各方面觀點,我們能夠多角度思考;有方法性的,通過研究其他方面的成功做法,我們可以觸類旁通、跳出窠臼,借助他人經驗解決自身難題。

交流出思想。人的思想必須經過仔細梳理才能條理分明,不然就可能面臨“茶壺裡煮湯圓肚裡有貨倒不出來”的尷尬。大家進行交流,就為自己提供了梳理思想的契機和動力。寫稿的同志,應當與其他部門的同志進行經常、廣泛、深入的交流,既要聽,也要講,互動起來,既汲取別人的觀點,也總結自己的思想。

專業出水準。沒有人是全能的,也沒有人是永遠正確的,所以只要是人寫出來的文章,就難免存在瑕疵甚至錯誤,比如語法錯誤、知識性錯誤、概念性錯誤、邏輯錯誤等。自己犯的錯,自己是很難發現的,這時候請其他同志尤其是有關專業領域的同志來把把關、提提意見,效果往往很好。

溝通出效率。對於文件而言,不僅品質很重要,效率也同樣很重要。怎樣才能提高起草、修改的效率?我們認為,加強溝通是一個重要手段。通過大量的經常性的甚至是瑣碎的溝通,可以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顯著提高效率,同時加強聯繫、增進感情。

協作出品質。黨委、政府的檔雖然一般是由某個部門為主起草的,但絕不意味著只是這一個部門的工作。各有關單位要加強協作,共同把任務完成好。一方面,對實質性的政策規定,可與各有關方面提前通氣、充分協商,以求達成最大一致,避免各部門政策打架或者到發文階段再作實質性的修改;另一方面,對於很多檔,可以採取聯合調研、聯合起草的方式,通過整合大家的力量來保證檔的品質。

如果今日寫幾行、明日寫幾行,文風就難一以貫之;如果寫稿時就左思右想、瞻前顧後,新穎的觀點不敢寫,過頭的話不敢說,弄得四平八穩、千人一面,就沒有風格,難以出彩。本色為人最有魅力,本色為文也最能吸引讀者。如果本色得過了分,還可以通過修改來打磨包裝,如果一開始就不見本色,再怎麼改也雕不出花來。

為什麼改稿要慢、要頭腦冷靜?

因為一篇熱情奔放的初稿,必然有很強的主觀性,或許讀起來酣暢淋漓,但有時很難經得起全面推敲。修改文章時,除了要改正一切錯別字和語病之外,尤其應該重視以下幾方面:

第一,結構是否需要調整。

第二,是否需要增加內容。要為讀者設身處地著想,加上必要的介紹和闡述,以免文章表意不清。

第三,是否有可以刪減的內容。如果內容對闡發主旨説明不大,即便很精彩,也應當忍痛割愛,以免沖淡主題,使人不知所云。第四,是否符合讀者的知識特點。第五,是否有敏感的言辭。第六,引用的內容是否準確無誤。

寫文章的一“熱”一“冷”,如同鑄劍。鑄劍時,必須先在烈火中鍛煉,加熱到很高溫度,才可鍛造成形,然後經過淬火,用涼水將其冷卻,才能達到足夠的硬度。寫文章也是這個道理。初稿應當豪邁奔放、文采飛揚,非如此不能具佳作之靈魂;改稿應當冷靜細緻,反復打磨,刪繁就簡,去粗取精,方能使文章凝練厚重,經得起推敲。

三、內腦與外腦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要做好文稿服務工作,自己沒有過硬的水準是絕對不行的。這些自身的功夫,我們可以稱之為“內腦”。

圖片來源於網路

語言文字能力是基本功。一是要盡力消除一切文字硬傷和低級錯誤;二是要避免有歧義的表述;三是文章要結構合理、條理清晰;四是在不影響思想表達的情況下,適當追求典雅的文辭和引人入勝的文勢。公文是堂堂正正之文,使用一些經典、精練、擲地有聲的表述,能為文章增色不少。

有關知識儲備必不可少。一是術語要準確統一。既要避免同一個概念使用多個不同表述,也要避免表述過大或過小,不能準確涵蓋所指的概念。二是虛實要適度。原則性的話要講,但是不能太多,還是要有一些實實在在的乾貨。文風虛浮透露出起草者對有關工作缺乏見解,只好借用一些大而空的話來遮掩,很不可取。三是要抓住要害。只有對某一領域發展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該領域的最新熱點問題以及下一步發展的趨勢進行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才能把專業性強的問題寫到位、寫得像,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思想修養和理論政策水準至關重要。

一是要勤於思考、善於總結。要邊學邊幹邊思考,努力探索事物的特點和規律,不斷修正、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認識水準,多往遠處、深處、大處想一想,多出一些遠見、高見、創見。

二是對有關領域的理論政策、法律法規要熟悉。不能提出與之矛盾的說法。

三是重大政策表述務必精確。一個領域的重大方針政策是中央、省委經過深思熟慮提出的,要指導一段時期的工作,其用語都是經過反復斟酌的,具有相當強的穩定性,除非是政策本身的重大調整,否則表述不宜變更。

文稿服務工作的綜合性、專業性、技術性越來越強,個人水準再高,也不可能包打天下。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個覆蓋領域廣、專業能力強、諮詢效率高的專家庫,通過外部高端智力的支援,有效彌補我們的不足。對於借助外腦的好處,我們總結了五點:

碰撞出靈感。從事一個領域的工作時間長了,往往難以跳出既有的框框。而其他領域、其他部門的同志常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發。這類啟發,有知識性的,通過瞭解基本情況,我們的分析和判斷會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有觀點性的,通過瞭解各方面觀點,我們能夠多角度思考;有方法性的,通過研究其他方面的成功做法,我們可以觸類旁通、跳出窠臼,借助他人經驗解決自身難題。

交流出思想。人的思想必須經過仔細梳理才能條理分明,不然就可能面臨“茶壺裡煮湯圓肚裡有貨倒不出來”的尷尬。大家進行交流,就為自己提供了梳理思想的契機和動力。寫稿的同志,應當與其他部門的同志進行經常、廣泛、深入的交流,既要聽,也要講,互動起來,既汲取別人的觀點,也總結自己的思想。

專業出水準。沒有人是全能的,也沒有人是永遠正確的,所以只要是人寫出來的文章,就難免存在瑕疵甚至錯誤,比如語法錯誤、知識性錯誤、概念性錯誤、邏輯錯誤等。自己犯的錯,自己是很難發現的,這時候請其他同志尤其是有關專業領域的同志來把把關、提提意見,效果往往很好。

溝通出效率。對於文件而言,不僅品質很重要,效率也同樣很重要。怎樣才能提高起草、修改的效率?我們認為,加強溝通是一個重要手段。通過大量的經常性的甚至是瑣碎的溝通,可以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顯著提高效率,同時加強聯繫、增進感情。

協作出品質。黨委、政府的檔雖然一般是由某個部門為主起草的,但絕不意味著只是這一個部門的工作。各有關單位要加強協作,共同把任務完成好。一方面,對實質性的政策規定,可與各有關方面提前通氣、充分協商,以求達成最大一致,避免各部門政策打架或者到發文階段再作實質性的修改;另一方面,對於很多檔,可以採取聯合調研、聯合起草的方式,通過整合大家的力量來保證檔的品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