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尾那些正在消失的老手藝,你還記得幾種?

點擊『馬尾的事兒』可快速關注

新聞中心記者:張桂芳

曾經, 大批量的機械生產還未出現, 生活中的各種器具、食品等製作都離不開人們的雙手。 如今, 時代發展, “老手藝”漸漸隨歲月遠去, 只留下文字、圖片和記憶, 證明它們曾經存在過。

爆米花

一顆葫蘆狀的“炮彈”支在小爐子上, 師傅正搖著手柄讓它旋轉起來, 旁邊連接著一個手動風箱。 只聽“嘭”的一聲巨響, 一團白煙升騰而起, 香噴噴的爆米花便裝滿了口袋, 誘人的香氣饞得孩子們直流口水。 在上世紀80、90年代, 師傅們經常挑著爆米花機在馬尾的大街小巷穿梭, 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神奇魔法師”。 如今, 超市里有售賣微波爐版的爆米花, 只要放微波爐裡加熱即可。 還可以將玉米粒、糖、食用油倒入全自動爆米花機內, 大約5分鐘一大箱的爆米花就新鮮出爐了。

拉線面

孩童時期, 走在馬尾舊街上經常都能看到掛在架子上的線面。 聽老師傅介紹, 做線面要選在有太陽的時候, 不然線面會發黴, 還不宜太幹, 幹了易碎。 製作的時間大約要九個小時, 精選優質麵粉為原料, 佐以食鹽、生抽、木薯粉等。 經發劑、拌劑、絞劑、切條、粉條、油條、串面、掛麵、拉麵和換面等十道工序, 方能製作而成。 如今, 因製作工序的繁瑣, 馬尾拉線面的手藝人越來越少了。 據瞭解, 馬尾舊街現僅存葉師傅和林師傅為主的兩戶人家, 在逢年過節時才會製作一些線面售賣。

彈棉花

十幾年前, 馬尾上岐村附近有家彈棉花的店鋪, 師傅手藝了得。 隨著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 一堆棉花變成了一條整整齊齊的被褥, 這全靠彈棉花師傅那雙有魔力的手。 他們通過用榔頭敲擊弓上的弦, 來沾取棉花, 把棉花拼成方形, 我們所聽到的彈棉花標誌性聲響就是由弓發出來的。 從彈、拼到拉線、磨平, 做起來相當費時間, 手藝熟練的師傅, 一天最多也就彈一到兩條而已。 現在, 彈棉花的手藝已經被機械化操作所代替, 生產效率是手藝人的幾十倍, 那家店鋪也不復存在了。

畫糖畫

記憶中老師傅的現場糖畫是交上幾元錢,在旁邊的動物小轉盤上轉一圈,指標指向什麼,老師傅就給你畫什麼。無論是最簡單的糖餅,還是栩栩如生的關公、駿馬、孫悟空,孩子們只要看見就欣喜得不得了,小時候都拿這糖人當寶貝般捨不得吃。

捏面人

捏面人也曾是馬尾街頭一道美麗的風景。用麵粉、糯米粉作為主要原料,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經過防裂防黴的處理製成各色的柔軟麵團。面人師傅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經過捏、搓、揉、掀等手法,頃刻之間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便完成了。

時常聽老一輩念叨,“在我們那個年代,東西壞了都是想著拿去修。不像現在,東西壞了就直接換新的。”

磨刀

“磨剪子嘞,鏘菜刀。” 記憶中,那吆喝聲響亮而清脆,聲音的主人磨刀匠總是肩扛一條長板凳走街串巷。家裡的大人們,每次聽到聲響都紛紛找出鈍刀,鏽剪子,循聲而去。如今,經濟狀況好了,買新刀的人多,再加上普遍使用的不銹鋼刀不如以往的鋼刀容易磨損,自然磨刀匠的用武之地也就不多了。

補鍋

曾經,補鍋匠的身影時常出現在馬尾街頭。他們背著風箱、爐子、鉗子、鐵勺等工具以及煤塊等燃料。補鐵鍋時,他們點燃燃料,拉動風箱,待火燒得旺盛一些後,拿出鐵皮,放進火爐燒成鐵水,然後將這些鐵水灌在鐵鍋破損的部位,快速攪勻,冷卻後,鐵鍋就補好了。現在,家家戶戶都用上電磁爐等更方便的廚房電器,補鍋的人就越來越少,街頭也難覓補鍋匠了。

補鞋

馬紮、木箱、修鞋機、鐵撐子、物料,是補鞋匠的全部家當。印象最深的便是馬尾鎮涵洞附近的一對老夫妻補鞋檔,因年事已高,最後一次營業也已是十幾年前了。慶倖的是,補鞋這門老手藝雖然也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但在馬尾有名的補鞋攤位還是有幾家的。“鞋弟”便是馬尾舊街小有名氣的補鞋匠,手藝精湛,附近的居民都喜歡找他補鞋。

修傘

傘,可以遮陽,可以擋雨,是人們居家生活的必需品。如今,想買把傘是件很簡單的事,但傘壞了想找個地方修可就不容易了。作為一份日漸衰微的職業,馬尾越來越難見到這些修傘的手藝人。不過,仍有少數“移動式攤位”在街頭巷尾堅守著這一老行當,讓“骨折”的雨傘能繼續使用。

精修鐘錶

放大鏡、酒精燈、鑷子,還有靈巧的手是師傅們的兵器,他們讓暫停的時間行走,而他們卻仿佛停留在時光之外,小作坊裡凝固了他們的人生畫卷,見證了時間的遊走。

END

值班編輯:張桂芳

如需轉載,請向小編申請授權哦~

記憶中老師傅的現場糖畫是交上幾元錢,在旁邊的動物小轉盤上轉一圈,指標指向什麼,老師傅就給你畫什麼。無論是最簡單的糖餅,還是栩栩如生的關公、駿馬、孫悟空,孩子們只要看見就欣喜得不得了,小時候都拿這糖人當寶貝般捨不得吃。

捏面人

捏面人也曾是馬尾街頭一道美麗的風景。用麵粉、糯米粉作為主要原料,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經過防裂防黴的處理製成各色的柔軟麵團。面人師傅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經過捏、搓、揉、掀等手法,頃刻之間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便完成了。

時常聽老一輩念叨,“在我們那個年代,東西壞了都是想著拿去修。不像現在,東西壞了就直接換新的。”

磨刀

“磨剪子嘞,鏘菜刀。” 記憶中,那吆喝聲響亮而清脆,聲音的主人磨刀匠總是肩扛一條長板凳走街串巷。家裡的大人們,每次聽到聲響都紛紛找出鈍刀,鏽剪子,循聲而去。如今,經濟狀況好了,買新刀的人多,再加上普遍使用的不銹鋼刀不如以往的鋼刀容易磨損,自然磨刀匠的用武之地也就不多了。

補鍋

曾經,補鍋匠的身影時常出現在馬尾街頭。他們背著風箱、爐子、鉗子、鐵勺等工具以及煤塊等燃料。補鐵鍋時,他們點燃燃料,拉動風箱,待火燒得旺盛一些後,拿出鐵皮,放進火爐燒成鐵水,然後將這些鐵水灌在鐵鍋破損的部位,快速攪勻,冷卻後,鐵鍋就補好了。現在,家家戶戶都用上電磁爐等更方便的廚房電器,補鍋的人就越來越少,街頭也難覓補鍋匠了。

補鞋

馬紮、木箱、修鞋機、鐵撐子、物料,是補鞋匠的全部家當。印象最深的便是馬尾鎮涵洞附近的一對老夫妻補鞋檔,因年事已高,最後一次營業也已是十幾年前了。慶倖的是,補鞋這門老手藝雖然也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但在馬尾有名的補鞋攤位還是有幾家的。“鞋弟”便是馬尾舊街小有名氣的補鞋匠,手藝精湛,附近的居民都喜歡找他補鞋。

修傘

傘,可以遮陽,可以擋雨,是人們居家生活的必需品。如今,想買把傘是件很簡單的事,但傘壞了想找個地方修可就不容易了。作為一份日漸衰微的職業,馬尾越來越難見到這些修傘的手藝人。不過,仍有少數“移動式攤位”在街頭巷尾堅守著這一老行當,讓“骨折”的雨傘能繼續使用。

精修鐘錶

放大鏡、酒精燈、鑷子,還有靈巧的手是師傅們的兵器,他們讓暫停的時間行走,而他們卻仿佛停留在時光之外,小作坊裡凝固了他們的人生畫卷,見證了時間的遊走。

END

值班編輯:張桂芳

如需轉載,請向小編申請授權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