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成就有純度的生命——追記老黨員雒品三

雒品三(1925年——1999年),1942年入黨並參加革命。 解放前, 任民兵隊長、青年主席、村主任、黨支部書記等。 解放後, 一直在離石區工作, 擔任過的主要職務有:區長、公社書記、公安局長、檢察院檢察長、法院院長、財貿政治部主任、農工部長、組織部長、政府副縣長、縣委副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老幹部協會主席等。

從事文職工作, 最大的樂趣就是可以深入地接觸到更多、更具體的人和事, 他會讓自我的生活變得豐富而充實、多彩而多情、鮮活而深刻。 編輯《雒品三傳略》讓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深切的感動, 那是因為我有幸遇到了一個有純度的生命,

他讓我重新審視人生觀、價值觀。

每一個人生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過程。 在時間長度上, 賦予的是物理意義和自然屬性, 存在生命長度上的差距。 普遍層面上, 人們所認可的人與人的差距, 在於生命過程中的主張和堅守, 也就是具有何種情趣、何種追求、何種成就, 簡單地說就是為了什麼、做了什麼、留下了什麼。 大千世界, 芸芸眾生, 眾多的生命恰如“人生一世, 草木一秋”, 隨著生命的消失而被人遺忘。 人來人往, 川流不息。 要讓生命過程經得住“掂量”, 並且成為有公論的“好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呂梁, 特別是在離石, 雒品三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人, 是公認的“好人”“有本事的人”。 他的高度在於:在習慣上,

不存在時位移人, 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在行為上, 不自私自利, 始終堅守捧著用良心做人做事的標準;在工作上, 不隨波逐流, 始終懷有對公眾的責任和擔當。 雒品三長期在縣裡擔任鄉鎮、部門主要領導, 在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班子裡擔任重要領導職務, 能數十年如一日, 其情操難能可貴, 其境界自成一格。

生命之於純度既是一個保持的過程, 也是一個不斷過濾雜質的過程。 唯其難以保持而讓人敬畏, 唯其難以過濾而成就高度。 人與人的差別其實也正是一個純度的問題。 自私自利, 縱欲貪占, 損人利己, 道德敗壞, 行兇作惡, 沒有底線, 都是為生命的純度添加雜質, 添加的多寡則取決於攫取的數量和品質。 在形形色色的誘惑中,

在或多或少的挾持中, 在人流湧動的碰撞中, 在社會現實的逼使中, 要保持純度, 要提升純度, 的確很難很難。 然而, 雒品三的生命過程克服了客觀之難, 成就了生命之高。

人們不禁會問, 為什麼雒品三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 為什麼能把多個常人優秀的品質疊加在一人身上, 這是似乎是一個謎。

筆者在一遍又一遍走進雒品三人生的過程中, 力求從理性的角度探求起源頭所在, 最終形成具有相對合理意義的認知和理解。

首先要說的是人生信仰問題。 堅定的信仰是人生的航向, 有了信仰則心有高指向、行有高標準, 做人處事有了明確的原則和規範。 從小參加革命, 年少入黨的雒品三從小接受了黨的信仰, 堅定地跟黨走是他一生中毫不動搖的信念。

這一信仰不僅是他工作的信條, 也是生活的信條。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他一生都不曾背離的生命力量, 不論何時何地他都嚴格要求自己想到、做到、行動落實到。 有了信仰, 他的擔當便自然而然, 不論崗位輕重, 不論地位高低, 放下私心雜念, 忠誠於本職崗位, 於是, 他在每個崗位上都能出色出彩, 信仰成為他提升事業純度的法寶。

始終如一的樸素是他的習慣。 生活中的雒品三是地地道道的普通人習慣。 多年在鄉里、縣裡擔任要職, 他長期擔任領導職務, 長期擁有重要職權, 但他始終沒有“官架子”“官氣”。 樸素的裝束、樸素的語言、樸素的飲食、樸素的住房, 樸素的行為, 甚至, 他的墳塋,

都是最普通人的選擇。 他把樸素轉化成了一種人生的品質, 守得清貧, 甘於清貧, 樂於清貧。 拒絕奢華, 不貪享受, 樸素浸入了他的思維和價值取向中。 樸素其實是一種很大很大的力量, 很容易得到的樸素, 讓人的心不為物役, 讓人的行為不為獲取所累, 心靈寧靜而高遠, 行為自然而超脫。 樸素讓他的生命過程保持了本色的純度, 放大了人生的意義。

恪守良知是他的光彩。 良知是道德水準的衡量尺規, 表現為心懷悲憫, 有超常的擔當, 有“俠”的風範, 一時的良知行為易於激發, 長期堅守良知則是一種修為。 雒品三在工作中, 常常置個人利益於度外, 敢於主張公眾利益, 善於保護群眾利益, 就是因為他始終恪守良知。 在瘋狂的“大躍進”浪潮中, 他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在大武鎮實施提前收秋的策略,使得全鎮老小在一場人禍中奪回了糧食,保證了吃飯。在政治為綱的“大躍進”中,這是怎樣的一種大擔當啊!在公安局長的崗位上,他大膽釋放了“餓盜”。他的理由是,求生是人的本能,為了不致餓死而被迫盜取一點食物情有可原。這一超常的擔當,如果沒有高尚的良知作為底氣,是不會實施的,也是難以成功的。這樣的例子在雒品三身邊隨處都有、隨時都有,因為他是懷著深厚的良知做人做事的。

信仰,樸素,良知,三位一體,在歲月的輾轉中成就了雒品三的生命純度。而生命純度賦予了他的楷模意義以普遍意義。雒品三在離石土生土長,工作一直在離石,生命的軌跡在離石,這是離石的驕傲,也是離石的成就。在普遍趨利的社會環境中,在整體浮躁的時代氛圍裡,在傳統道德體系日漸式微的境況下,記錄雒品三,緬懷雒品三,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因為,他是讓人回歸本色、追尋生命真意的實踐範本和現實參照。

人常說“人生苦短”,其實,讓人生苦的是“雜”,因“雜”而亂,因“雜”而碎,因“雜”而混,因“雜”而汙。有純度的生命是輕鬆的、安靜的、幸福的。

讓我們都來成就自我有純度的生命。

(雒曉利)

呂梁日報

他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在大武鎮實施提前收秋的策略,使得全鎮老小在一場人禍中奪回了糧食,保證了吃飯。在政治為綱的“大躍進”中,這是怎樣的一種大擔當啊!在公安局長的崗位上,他大膽釋放了“餓盜”。他的理由是,求生是人的本能,為了不致餓死而被迫盜取一點食物情有可原。這一超常的擔當,如果沒有高尚的良知作為底氣,是不會實施的,也是難以成功的。這樣的例子在雒品三身邊隨處都有、隨時都有,因為他是懷著深厚的良知做人做事的。

信仰,樸素,良知,三位一體,在歲月的輾轉中成就了雒品三的生命純度。而生命純度賦予了他的楷模意義以普遍意義。雒品三在離石土生土長,工作一直在離石,生命的軌跡在離石,這是離石的驕傲,也是離石的成就。在普遍趨利的社會環境中,在整體浮躁的時代氛圍裡,在傳統道德體系日漸式微的境況下,記錄雒品三,緬懷雒品三,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因為,他是讓人回歸本色、追尋生命真意的實踐範本和現實參照。

人常說“人生苦短”,其實,讓人生苦的是“雜”,因“雜”而亂,因“雜”而碎,因“雜”而混,因“雜”而汙。有純度的生命是輕鬆的、安靜的、幸福的。

讓我們都來成就自我有純度的生命。

(雒曉利)

呂梁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