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又一家仲介巨頭的臨別遺言

這是仲介說的第18篇原創

前兩天和一個愛屋吉屋的離職元老級員工聊天, 我問她, 愛屋吉屋倒閉了麼?

她的回答是:

“我不知道啊, 我認識的人都走了, 幹嘛問這個?我以為早就倒閉了......”

儘管外界對於愛屋吉屋的猜測唱衰居多, 但我也很難因此而口頭宣判一個明星企業的死刑。

可當曾經的內部人都如此悲觀, 我想, 愛屋吉屋眼下是真的出問題了。

一、2014年的那只黑天鵝。

和隕落速度相比, 當年愛屋吉屋崛起的速度更快, 猶如一把出鞘的利刃, 那勢頭, 簡直要切斷整個傳統仲介的喉嚨。

2014年底, 依靠“上海租客傭金全免”的補貼策略,

愛屋吉屋數月內吃掉了整個上海租房市場28%的市場份額, 震驚行業。

為什麼它的擴張會這麼快?

因為愛屋吉屋幾乎不開線下門店, 只靠一個app管理房客源以及自己的經紀人, 這種高效、輕快的運營模式一經落地就吸引了足夠多的客戶, 同時引發的社會效應, 也讓他們受到了投資口的青睞。

從0到10億美元的估值, 愛屋吉屋只用了273天。 到了2015年11月, 完成E輪融資的愛屋吉屋累計融資額已經達到了3.5億美元。

有了資本的加持, 愛屋吉屋輕車快馬的模式就擴張得更加兇殘了。

2015年初, 愛屋吉屋進入利潤更豐厚的二手房市場, 還將傭金降至史無前例的1個點。

這一燒錢的舉措立刻吸引了大量買房客, 到了同年5月, 愛屋吉屋就已經排在上海的第三,

僅次於中原和鏈家。

當時就連所有的主流媒體都在膜拜愛屋吉屋的商業神跡, 似乎顛覆者一夜之間已然降臨地球。

同時, 和無數互聯網品牌一樣, 愛屋吉屋開始了無腦的廣告轟炸。

還記得這張海報麼?當年帶著“只要1個點”的廣告語, 於2015年春天突然出現在上海的地鐵、商鋪、辦公樓, 到處都能見到蔡明老師的臉。

可高潮過後, 現在回過頭看呢?互聯網上連一張高清大圖都找不到了(真不是我不在乎圖片品質...)

二、2015, 左暉的致死預言。

當年, 一邊是愛屋吉屋的迅猛進擊, 一邊是傳統仲介們的恐慌。

而站在山頂的那個男人好像出奇淡定, 早就看穿一切的他不僅堅守著自己的陣地, 還坦然收割著一切戰場上遺落的資源。

那個男人就是鏈家的左暉。

在愛屋吉屋巔峰之時的2015年, 記者問左暉對愛屋吉屋的看法, 他說, 愛屋吉屋的模式是必然失敗的。

當記者繼續追問, 左老大並沒有正面回答, 嘴角只是微微一笑。

那一笑不傾城, 卻預言了愛屋吉屋的死刑。

好像是為了印證左老大那一笑的預言, 2017年底, 愛屋吉屋的市場份額和成交套數, 成功地做到了“可以忽略不計”。

可以說, 愛屋吉屋是相當失敗了。

當我們冷靜下來分析其失敗原因的時候, 當然都會想到行業壁壘、市場原因等等, 但我認為, 決定一個創業公司成敗的因素只有一個,

那就是它的創始團隊。

三、鄧薇和她的“創客”團隊。

愛屋吉屋的初創團隊完全是由“圈外人”組成, 創始人鄧薇互聯網廣告出身。

鄧薇

同樣的創業團隊在愛屋吉屋之前還做了“大黃蜂”, 後者是一款打車軟體, 以初創“燒錢補貼用戶”搶佔市場這一模式成名, 最後高價賣給快的。

隨後同樣的團隊決定進入傳統房地產仲介行業,因為在她們看來,傳統仲介行業就是原始社會,挑這個創業,一定能成。

當鄧薇玩了一個漂亮的文字花活,拿出愛屋吉屋這個好名字的時候,她還喊了一句漂亮的口號:

“我們是用互聯網的飛機大炮的方式挑戰傳統房地產仲介的刀耕火種。”

鄧薇所說的“飛機大炮的方式“,其實可以分為這麼幾招:

1、不像鏈家那麼密集地開店,而是集中在寫字樓裡辦公,以節約店面租金。

2、通過廣告投放來搜集房源和用戶。

3、大幅度降低交易傭金燒錢補貼使用者。

這些幾乎就是照搬“大黃蜂”的燒錢模式,而且以“互聯網思維”來看,好像做得很對,而且滴滴幾乎就是用同樣的模式成為了一隻獨角獸。

但為什麼愛屋吉屋在燒了三億美金後,卻屢屢傳出大裁員、降薪、入不敷出消息?

甚至,鄧薇在接受網易記者採訪時都直接說:“我現在就想活下來,再打打看吧。”絲毫不復當初的豪情。

其實,鄧薇本人是一個相當努力、成功的創業者,“互聯網思維”也不是偽命題,但真正失敗的原因其實有兩個:

1、首先就是左老大直點命門的“房源獲取”問題。

左暉曾說過,愛屋吉屋的運營模式根本無法保證房源的獲取。

愛屋吉屋不要門店的戰略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構建一個線下門店網路是很難的事,而且依靠互聯網套路無法完成,儘管他們一開始通過燒廣告獲取了不少客源,但很快,缺乏線下深耕的弊病就出現了。

業主一旦有交易的念頭一定會先找離自己近的管道,鏈家的門店就開在社區樓下,而愛屋吉屋卻在某一處不知名的辦公樓,儘管廣告做得鋪天蓋地,又有什麼用呢?

一直以來,二手房仲介的命脈就是“房源獲取”。

一線城市的二手房市場是一個賣方市場,也就是供小於求。這個和網約車正好相反,誰能掌握房源,就等於壟斷了市場。

而在一個狂熱的、壟斷的市場中,傭金幾個點根本不是關鍵,買方能不能順利買到房才最重要。

正是因為忽略了這個,愛屋吉屋從頭到尾都沒有對房源獲取足夠重視,導致互聯網仲介模式無法實現商業閉環,失敗自然是情理之中。

而且,線下門店除了有掌控新鮮房源的作用,對一個仲介企業的品牌才是最好的展示,而愛屋吉屋狂砸廣告,不過是激起大家一時好奇罷了,根本無法形成品牌效應。

儘管後來愛屋吉屋及時領悟,想在2016年鋪設線下門店,但想以鏈家的模式打敗鏈家,可能麼?

2、不往初心、方得始終,可創業團隊的初心就錯了。

仔細研究下這家公司的發展歷程,以及發言人鄧薇對外的態度。你會發現,這根本不是一家為了讓仲介行業進步而創立的企業。

鄧薇她整個團隊從頭到尾想的只是,“創業成功然後迅速賣掉”而已,愛屋吉屋甚至整個仲介行業於她來說,不過一門帳面生意。

在這種“初心”下,愛屋吉屋沒有為任何一個仲介環節創造增值的能力,採用的不過是高薪挖角、燒錢補貼這種“O2O”惡性競爭模式,這種模式資料帳面好看,忽悠投資人掏錢包再好不過。

但行業不受益,客戶也只是短暫受益,註定這種模式無法長久。

就算成功了,那麼愛屋吉屋也只是一家成功的創業公司,而不是一家成功的仲介公司。

所以和愛屋吉屋相比,一直強調要讓仲介重獲尊嚴的左老大,一直努力要改變這個行業的鏈家,不管他們現在做到了幾分,起碼更容易讓大多數人信服。

以此來看,愛物吉屋的失敗,完全是因為其整個團隊失去了對傳統行業的敬畏。

鄧薇曾經說過,要是愛屋吉屋成功了,成為哈佛商業案例也不為過。可如果她的公司活不過2018呢?恐怕連遺言都來不及說出口吧。

結果當然是廣大線民嘴邊多了塊下飯的鹽巴,供你我談笑風聲。好在,也另外給了我們一些啟示:

傳統行業不是等著被互聯網顛覆的,這個假設根本不存在,因為如果沒有傳統行業,何來互聯網?

互聯網只是工具,對於傳統行業來說是一種賦能加持,無論是服務業還是製造業,互聯網能讓客戶更好地瞭解產品,得到產品,但互聯網能生產產品麼?

對於仲介行業來說,其產品就是服務,客戶關心的是如何更順利地買到自己心儀的房子,是如何減少自己看房的時間成本,是如何得到更專業更有效的服務。

O2O的噱頭再響,如果解決不了這幾個根本問題,顛覆只是誇誇其談罷了,當互聯網泡沫在資本注水下快速破裂,受傷害的將會是被忽悠進來的所有人。

當然從愛屋吉屋的發展歷程來看,傳統仲介的互聯網化是完全可行的,但互聯網化和傳統門店這兩條腿缺一不可,否則難談顛覆二字。

而地產行業奇高的行業壁壘也決定了——

能顛覆這個行業的,

永遠不是妄想淘金地產的互聯網人,

而是擁抱互聯網的地產人。

最後高價賣給快的。

隨後同樣的團隊決定進入傳統房地產仲介行業,因為在她們看來,傳統仲介行業就是原始社會,挑這個創業,一定能成。

當鄧薇玩了一個漂亮的文字花活,拿出愛屋吉屋這個好名字的時候,她還喊了一句漂亮的口號:

“我們是用互聯網的飛機大炮的方式挑戰傳統房地產仲介的刀耕火種。”

鄧薇所說的“飛機大炮的方式“,其實可以分為這麼幾招:

1、不像鏈家那麼密集地開店,而是集中在寫字樓裡辦公,以節約店面租金。

2、通過廣告投放來搜集房源和用戶。

3、大幅度降低交易傭金燒錢補貼使用者。

這些幾乎就是照搬“大黃蜂”的燒錢模式,而且以“互聯網思維”來看,好像做得很對,而且滴滴幾乎就是用同樣的模式成為了一隻獨角獸。

但為什麼愛屋吉屋在燒了三億美金後,卻屢屢傳出大裁員、降薪、入不敷出消息?

甚至,鄧薇在接受網易記者採訪時都直接說:“我現在就想活下來,再打打看吧。”絲毫不復當初的豪情。

其實,鄧薇本人是一個相當努力、成功的創業者,“互聯網思維”也不是偽命題,但真正失敗的原因其實有兩個:

1、首先就是左老大直點命門的“房源獲取”問題。

左暉曾說過,愛屋吉屋的運營模式根本無法保證房源的獲取。

愛屋吉屋不要門店的戰略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構建一個線下門店網路是很難的事,而且依靠互聯網套路無法完成,儘管他們一開始通過燒廣告獲取了不少客源,但很快,缺乏線下深耕的弊病就出現了。

業主一旦有交易的念頭一定會先找離自己近的管道,鏈家的門店就開在社區樓下,而愛屋吉屋卻在某一處不知名的辦公樓,儘管廣告做得鋪天蓋地,又有什麼用呢?

一直以來,二手房仲介的命脈就是“房源獲取”。

一線城市的二手房市場是一個賣方市場,也就是供小於求。這個和網約車正好相反,誰能掌握房源,就等於壟斷了市場。

而在一個狂熱的、壟斷的市場中,傭金幾個點根本不是關鍵,買方能不能順利買到房才最重要。

正是因為忽略了這個,愛屋吉屋從頭到尾都沒有對房源獲取足夠重視,導致互聯網仲介模式無法實現商業閉環,失敗自然是情理之中。

而且,線下門店除了有掌控新鮮房源的作用,對一個仲介企業的品牌才是最好的展示,而愛屋吉屋狂砸廣告,不過是激起大家一時好奇罷了,根本無法形成品牌效應。

儘管後來愛屋吉屋及時領悟,想在2016年鋪設線下門店,但想以鏈家的模式打敗鏈家,可能麼?

2、不往初心、方得始終,可創業團隊的初心就錯了。

仔細研究下這家公司的發展歷程,以及發言人鄧薇對外的態度。你會發現,這根本不是一家為了讓仲介行業進步而創立的企業。

鄧薇她整個團隊從頭到尾想的只是,“創業成功然後迅速賣掉”而已,愛屋吉屋甚至整個仲介行業於她來說,不過一門帳面生意。

在這種“初心”下,愛屋吉屋沒有為任何一個仲介環節創造增值的能力,採用的不過是高薪挖角、燒錢補貼這種“O2O”惡性競爭模式,這種模式資料帳面好看,忽悠投資人掏錢包再好不過。

但行業不受益,客戶也只是短暫受益,註定這種模式無法長久。

就算成功了,那麼愛屋吉屋也只是一家成功的創業公司,而不是一家成功的仲介公司。

所以和愛屋吉屋相比,一直強調要讓仲介重獲尊嚴的左老大,一直努力要改變這個行業的鏈家,不管他們現在做到了幾分,起碼更容易讓大多數人信服。

以此來看,愛物吉屋的失敗,完全是因為其整個團隊失去了對傳統行業的敬畏。

鄧薇曾經說過,要是愛屋吉屋成功了,成為哈佛商業案例也不為過。可如果她的公司活不過2018呢?恐怕連遺言都來不及說出口吧。

結果當然是廣大線民嘴邊多了塊下飯的鹽巴,供你我談笑風聲。好在,也另外給了我們一些啟示:

傳統行業不是等著被互聯網顛覆的,這個假設根本不存在,因為如果沒有傳統行業,何來互聯網?

互聯網只是工具,對於傳統行業來說是一種賦能加持,無論是服務業還是製造業,互聯網能讓客戶更好地瞭解產品,得到產品,但互聯網能生產產品麼?

對於仲介行業來說,其產品就是服務,客戶關心的是如何更順利地買到自己心儀的房子,是如何減少自己看房的時間成本,是如何得到更專業更有效的服務。

O2O的噱頭再響,如果解決不了這幾個根本問題,顛覆只是誇誇其談罷了,當互聯網泡沫在資本注水下快速破裂,受傷害的將會是被忽悠進來的所有人。

當然從愛屋吉屋的發展歷程來看,傳統仲介的互聯網化是完全可行的,但互聯網化和傳統門店這兩條腿缺一不可,否則難談顛覆二字。

而地產行業奇高的行業壁壘也決定了——

能顛覆這個行業的,

永遠不是妄想淘金地產的互聯網人,

而是擁抱互聯網的地產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