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強產業惠民生重文化 助推鄉村振興

——遵義市部分省政協委員作大會發言

在1月27日、1月29日舉行的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和第三次全體會議上, 遵義市的省政協委員徐光華、範奇元、陳曉靈先後作了大會發言, 並結合遵義工作實際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徐光華委員代表遵義市政協發言。 關於做大做強辣椒產業助推鄉村經濟振興, 他建議省政府出臺《加快辣椒產業發展的決定》, 配套相關政策措施, 把辣椒產業作為全省農業支柱產業來重點打造;建立辣椒品種研發制高地, 依託貴州省農科院、遵義市農科院辣椒研究所,

在遵義新蒲新區中國辣椒智慧產業園引進全國名椒品種, 引進墨西哥、印度等知名科研企業對辣椒產品進行集中研發、展示, 打造引領全國乃至全球的辣椒品種、品質、品牌、科技研發中心;打造“蝦子定價、集散全球”的辣椒專業市場, 將其建設成為全國辣椒產業資訊發佈中心、價格形成中心、物流集散中心和會展貿易中心, 力爭2018年成功申報成為省部共建的國家級辣椒專業批發市場;建成以黔北為核心, 貴陽、黔南、畢節、銅仁為重點的辣椒產品加工集散區, 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30家, 省級龍頭企業100家, 建成集辣椒產品精深加工和物流、包裝、冷鏈、倉儲為一體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大辣椒產業發展宣傳推介力度, 將“中國·遵義國際辣椒博覽會”升格為由省政府或省部(農業部)共同主辦的“中國·貴州國際辣椒博覽會”,
每年一屆持續在遵義新蒲新區舉辦;同時, 每年在全國選擇1-2個大城市舉辦貴州辣椒推介會, 不斷提升“生態黔椒·7驕紅天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范奇元委員代表致公黨界別發言。 他建議, 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 要優化調整並佈局優勢教育資源, 研究制定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教育配套政策, 按照搬遷人口規模, 合理調整分配教育資源, 保障教育資源平衡;在易地搬遷安置點附近新建或改擴建原有學校, 把移校搬遷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 滿足就近就地入學需求。 合理配置醫衛資源, 保證每個安置點至少配套建成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加大對民間資本到安置點創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引導和政策支持, 全面落實12大類46項基本公共衛生任務, 滿足搬遷群眾最基本的看病就醫需求。 加強新型社區建構工作, 以物業管理機構建設為著力點, 建構基層黨建組織、群眾自治組織和糾紛調處組織, 切實開展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居住點的社區管理工作。 綜合佈局發展規劃, 加快推進農村“三變”改革, 打造“股份農民”;在少數民族群眾聚集的安置區, 將旅遊資源開發與傳統民族文化、搬遷群眾就業相結合, 打造特色鮮明的最美鄉村、最美社區;加快促進合作社與貧困戶之間建立緊密產業合作關係, 形成長期穩定可持續的利益聯結紐帶。 建立對“等靠要”群體的約束機制,
激發搬遷群眾自力更生的內生動力。

陳曉靈委員在發言中建議:打造黔東北仡佬文化走廊和風情旅遊區, 構建貴州“Y”字型民族文化走廊主骨架。 高水準編制《貴州省“Y”字型民族文化走廊建設總體規劃》, 爭取將貴州“Y”字型民族文化走廊建設納入中央財政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範圍進行重點扶持, 促進貴州民族文化更加繁榮發展。 加大對“黔東北仡佬文化走廊”建設支持力度, 支持遵義、銅仁加強仡佬族傳統村落、文化遺跡保護, 加強仡佬族語言、歌舞、戲劇、民俗挖掘整理, 加強仡佬族博物館、展覽館、文化館等公共設施建設, 加強公路、鐵路、航運、機場等交通“廊道”建設, 加快文化、旅遊、餐飲等民族文化產業發展,

把“黔東北仡佬文化走廊”打造成全省文化亮點。 支援務正道三縣建設“仡佬族文化風情旅遊區”, 在交通上, 支持三縣及三縣與重慶加強互聯互通高速路網建設;在城市體系建設上, 支援三縣打造仡佬族風情小鎮和傳統村落;在景區建設上, 支持仡佬之源、大沙河等景區提升品質;支持設立仡佬文化旅遊產業創新區管委會, 統籌仡佬文化挖掘、整理、保護、傳承等工作。 進一步完善區域協作共商機制, 聯絡黔渝省(市)政協加強區域協作共商, 助推“黔東北仡佬文化走廊”“仡佬族文化風情旅遊區”建設。 (李婷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