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一路風景,一路精彩,“騎”樂無窮!黃埔首屆自行車騎行派刷爆朋友圈!

新時代

新征程

新黃埔

繼成功舉辦首屆“黃馬”後

黃埔首屆自行車騎行派重磅來襲

昨天上午, 2018黃埔區首屆自行車騎行派活動在南海神廟舉行,

區領導陳小華、譚明鶴、李雪枝、冼銀崧、馮志生、梁正華、陳智勇參加開幕活動, 並為騎行鳴槍發令。

嗶!

發令槍響

伴隨著激昂的音樂

逾700名選手沖出跑線

拉開了黃埔首屆自行車騎行派的序幕

這是黃埔全民健身推出的又一個

特色品牌活動

雖然恰逢冷空氣南下

陰雨霏霏

氣溫一下降至10度以下

但依舊擋不住選手們和群眾們的似火熱情

百車競逐

眾人圍觀

選手們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發祥地之一的

南海神廟啟程

途經廣州開發區西區產業園

中新廣州知識城

直抵廣州科學城

全程100公里

一路追風

一路逐夢

演繹了一場速度與激情碰撞

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

一路上

黃埔的“美”

盡收眼底

▌一路美景,五大主題,串聯“四地”文化

本次活動在線路規劃上充分呼應“改革風、開放潮、創新路”的主題,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五大主題路段。選手在100公里的騎行挑戰中,親身感受“昔日改革試驗田、今朝創新主戰場”的獨特魅力,共同見證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進程和發展成就。

➤“南海揚帆”——南海神廟至開發區路口段

選手從南海神廟出發,轉入黃埔東路,途經廟頭、南灣、夏園、沙步,領略千年古港商貿文化、民俗廟會文化和嶺南村落歷史文化。隨後穿越廣州開發區西區、廣州保稅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實地回味34年前在灘塗蕉林上開荒建設首批國家級開發區的歷史存證。

➤“開創大道”——開發區路口至九龍大道路段

由開泰大道進入廣州科學城,穿過永和隧道、永龍隧道一路北行,跨越東區、永和;途經寶能國際體育演藝中心、蘿崗香雪公園、華峰寺、東江縱隊紀念碑等知名地標、景點。這裡廠房林立,有著濃濃的工業風,代表著黃埔跨越式發展的另一個時期。

➤“知識新城”——九龍大道至中新廣州知識城相關路段

沿途是熱火朝天的重點項目、地鐵、生活配套等在建工程,這裡被稱為廣州開發區的3.0版本,是承接廣州IAB、NEM產業的主戰場,是廣州發展知識經濟的希望所在。賽道進入知識城後景觀豁然開朗,並在鳳凰湖達到高潮。

➤“田園風光”——湯村至大涵村相關路段

該路段畫風一轉,拐進羊腸鄉村小徑,一片雞鳴犬吠、瓜田菜豆的田園風光,宛如回到你我家鄉。在植物的天然香氣中轉入廣汕公路,在蔥蘢山體的夾道中迎來線路全程最長的爬坡段。該主題路段將帶給選手鮮明的視覺衝突,深刻體驗城市文明向鄉村覆蓋給當地群眾帶來的福祉。

➤“科學之光”——科學城相關路段

選手由廣汕路轉入開創大道,衝刺最後十公里,行經科學城生物醫藥產業園區、開泰大道示範路,最後抵達終點科學廣場。這裡是羊城新八景“科城錦繡”核心景區所在地,按照美國矽谷、臺灣新竹、日本築波的規劃理念高標準、高起點建設,代表了當今世界科技園區建設的最高水準,是濃縮版的廣州東部山水新城,堪稱有山有水有風光,生產生活有生態,是“山水田城林人”和諧發展的最好注腳。

“今天的線路經過精心設計,沿途風景秀麗,產業集聚,可以一覽我們區城市更新改造後的面貌,相信選手們會感到非常新鮮。如果大家反響好,明年我們繼續辦第二屆。”陳小華區長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表示。

▌一路歡笑,不一定要快,但一定要帥

本次活動報名資訊一經發佈即點燃騎友圈,面向社會公開報名名額備受追捧,一天不到即宣告額滿。活動當天,共有718名選手踴躍參賽,其中包括來自廣州數控、香雪製藥、統一企業、娃哈哈恒楓飲料等我區各行各業的近百名企業高管和機關事業單位選手。在本地騎友圈享譽盛名的“劈山組”、“廣州閃電夢工廠”等也作為特邀車隊現身活動現場,領銜出發。

相比跑步等大眾健身項目,自行車運動裝備門檻更高。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參加活動的專業車配置普遍價值萬萬聲,其中不乏將近十萬的“豪車”鐵三車(鐵人三項自行車)。“選手普遍會選用公路車和山地車兩個車種參加騎遊賽,公路車阻力少,騎得比較輕快,不過得注意路面狀況,是很多大神選手的選擇;山地車穩定性高,配有避震,適合大部分騎友享受騎行。”活動承辦方負責人介紹道。

▌一路有你,400人保障團隊保駕護航

因本次騎遊活動非競技比賽,在規定時間前抵達終點即可獲得完賽證明,限時六小時,全程不封閉道路。

為了確保活動順利進行,我區安排了超過400人的保障團隊全程為騎行選手保駕護航。引導車、警車將沿途最右側賽道與社會車輛相對隔開,超過250名志願者分散在每個路口協助指引,全線6個簽到點各配備3名專業醫療救援人員,4台機動救護車分散分佈嚴陣以待,保障服務一絲不苟。

✪比賽體驗怎麼樣?一起聽聽選手們怎麼說——

▌“首個沖線”的選手——梁宇平

身披183號戰衣的19歲大學生梁宇平,成為當天第一位沖過拱門的選手,用時約三小時。“激動”、“開心”、“美”成為梁宇平表達心情用得最多的詞彙。兩年艱苦的騎行訓練不僅讓他收穫好成績,還讓他結交了一群同樣愛好自行車運動的朋友,並組建了廣州戰狼車隊。

▵梁宇平第一個沖線

梁宇平戲言,賽前就有預感會拿第一,活動當天頭戴世界冠軍同款頭盔也讓他信念更加堅定。在沖線階段,他充分運用衝刺技術,把速度提升到50公里/時,成功拉開與第一集團車隊的距離。“算發揮正常,如果紅綠燈不那麼多,我還可以再快一點。”

▌“年齡最大”的編外騎友——何奶奶

除正式報名選手之外,當天還有許多“蹭線路”的編外騎友。69歲的何奶奶已超過了報名要求的65歲年齡上限,仍騎著兩三千元的折疊單車騎遊全程。“我年輕時就騎慣了單車上下班,60歲後才開始參加比賽,平時經常騎個五六十公里,在我們圈子裡,還有70多歲的騎友呢。”何奶奶一路受到所在的廣州自行車總隊隊友的照顧,“上橋沖坡我沒年輕人快,他們都會稍微緩下等等我。”

▌特邀車隊廣州閃電夢工廠負責人——鄧家強

“非常感謝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組織這次騎遊活動,開了個好頭,將會影響、帶動更多人參與自行車運動。”

北上廣有高水準的自行車賽事,但很少政府參與,面向的也是金字塔尖的高水準選手。自行車運動者有不同的層級,像今天這樣的騎遊活動最受大眾騎友歡迎。

他大力點贊全程的服務保障,“有警車開道,補給很好,志願者指引很清晰,今天風這麼大,工作人員都很辛苦,一路加油聲不斷,我們非常感動。”

▌“遠道而來的騎手”——邁克

來自加拿大的國際友人邁克昨日才從朋友那聽說有這樣的活動,雖早已過了報名時間,但仍興沖沖地淩晨四點半起床,從中山趕赴廣州,七點半準時到達南海神廟,一路緊隨第一陣營,居然一不小心成為第二個抵達終點的騎友。

“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其實我剛剛到中山工作了一個星期。”邁克說,“今天的賽道很美,保障也很到位,活動非常棒!”

▌家住海珠的“老廣”選手——李叔

“這是我第一次到知識城,以前一直覺得很‘高大上’,今天算是眼見為實,這裡都已經通地鐵啦,我要多拍點照片發朋友圈,回頭帶家人一起過來看看。”

▌在我區工作兩年的“海歸”——陳先生

“我在矽谷經常騎自行車,現在在科學城也經常用共用單車上下班,我覺得廣州科學城是最像美國矽谷的地方,山林多,空氣好,密度不大,近幾年變化很快,越來越有人氣了。”

這一路

黃埔的美

黃埔的好

深深印在每一位選手的心裡

你是不是也躍躍欲試?

那下次可千萬別錯過了哦!

圖丨李劍鋒、部分圖片來源於聚能體育網

文丨郭哲涵、一傑

編輯丨一金

轉載請聯繫丨廣州黃埔發佈

這是黃埔全民健身推出的又一個

特色品牌活動

雖然恰逢冷空氣南下

陰雨霏霏

氣溫一下降至10度以下

但依舊擋不住選手們和群眾們的似火熱情

百車競逐

眾人圍觀

選手們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發祥地之一的

南海神廟啟程

途經廣州開發區西區產業園

中新廣州知識城

直抵廣州科學城

全程100公里

一路追風

一路逐夢

演繹了一場速度與激情碰撞

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

一路上

黃埔的“美”

盡收眼底

▌一路美景,五大主題,串聯“四地”文化

本次活動在線路規劃上充分呼應“改革風、開放潮、創新路”的主題,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五大主題路段。選手在100公里的騎行挑戰中,親身感受“昔日改革試驗田、今朝創新主戰場”的獨特魅力,共同見證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進程和發展成就。

➤“南海揚帆”——南海神廟至開發區路口段

選手從南海神廟出發,轉入黃埔東路,途經廟頭、南灣、夏園、沙步,領略千年古港商貿文化、民俗廟會文化和嶺南村落歷史文化。隨後穿越廣州開發區西區、廣州保稅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實地回味34年前在灘塗蕉林上開荒建設首批國家級開發區的歷史存證。

➤“開創大道”——開發區路口至九龍大道路段

由開泰大道進入廣州科學城,穿過永和隧道、永龍隧道一路北行,跨越東區、永和;途經寶能國際體育演藝中心、蘿崗香雪公園、華峰寺、東江縱隊紀念碑等知名地標、景點。這裡廠房林立,有著濃濃的工業風,代表著黃埔跨越式發展的另一個時期。

➤“知識新城”——九龍大道至中新廣州知識城相關路段

沿途是熱火朝天的重點項目、地鐵、生活配套等在建工程,這裡被稱為廣州開發區的3.0版本,是承接廣州IAB、NEM產業的主戰場,是廣州發展知識經濟的希望所在。賽道進入知識城後景觀豁然開朗,並在鳳凰湖達到高潮。

➤“田園風光”——湯村至大涵村相關路段

該路段畫風一轉,拐進羊腸鄉村小徑,一片雞鳴犬吠、瓜田菜豆的田園風光,宛如回到你我家鄉。在植物的天然香氣中轉入廣汕公路,在蔥蘢山體的夾道中迎來線路全程最長的爬坡段。該主題路段將帶給選手鮮明的視覺衝突,深刻體驗城市文明向鄉村覆蓋給當地群眾帶來的福祉。

➤“科學之光”——科學城相關路段

選手由廣汕路轉入開創大道,衝刺最後十公里,行經科學城生物醫藥產業園區、開泰大道示範路,最後抵達終點科學廣場。這裡是羊城新八景“科城錦繡”核心景區所在地,按照美國矽谷、臺灣新竹、日本築波的規劃理念高標準、高起點建設,代表了當今世界科技園區建設的最高水準,是濃縮版的廣州東部山水新城,堪稱有山有水有風光,生產生活有生態,是“山水田城林人”和諧發展的最好注腳。

“今天的線路經過精心設計,沿途風景秀麗,產業集聚,可以一覽我們區城市更新改造後的面貌,相信選手們會感到非常新鮮。如果大家反響好,明年我們繼續辦第二屆。”陳小華區長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表示。

▌一路歡笑,不一定要快,但一定要帥

本次活動報名資訊一經發佈即點燃騎友圈,面向社會公開報名名額備受追捧,一天不到即宣告額滿。活動當天,共有718名選手踴躍參賽,其中包括來自廣州數控、香雪製藥、統一企業、娃哈哈恒楓飲料等我區各行各業的近百名企業高管和機關事業單位選手。在本地騎友圈享譽盛名的“劈山組”、“廣州閃電夢工廠”等也作為特邀車隊現身活動現場,領銜出發。

相比跑步等大眾健身項目,自行車運動裝備門檻更高。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參加活動的專業車配置普遍價值萬萬聲,其中不乏將近十萬的“豪車”鐵三車(鐵人三項自行車)。“選手普遍會選用公路車和山地車兩個車種參加騎遊賽,公路車阻力少,騎得比較輕快,不過得注意路面狀況,是很多大神選手的選擇;山地車穩定性高,配有避震,適合大部分騎友享受騎行。”活動承辦方負責人介紹道。

▌一路有你,400人保障團隊保駕護航

因本次騎遊活動非競技比賽,在規定時間前抵達終點即可獲得完賽證明,限時六小時,全程不封閉道路。

為了確保活動順利進行,我區安排了超過400人的保障團隊全程為騎行選手保駕護航。引導車、警車將沿途最右側賽道與社會車輛相對隔開,超過250名志願者分散在每個路口協助指引,全線6個簽到點各配備3名專業醫療救援人員,4台機動救護車分散分佈嚴陣以待,保障服務一絲不苟。

✪比賽體驗怎麼樣?一起聽聽選手們怎麼說——

▌“首個沖線”的選手——梁宇平

身披183號戰衣的19歲大學生梁宇平,成為當天第一位沖過拱門的選手,用時約三小時。“激動”、“開心”、“美”成為梁宇平表達心情用得最多的詞彙。兩年艱苦的騎行訓練不僅讓他收穫好成績,還讓他結交了一群同樣愛好自行車運動的朋友,並組建了廣州戰狼車隊。

▵梁宇平第一個沖線

梁宇平戲言,賽前就有預感會拿第一,活動當天頭戴世界冠軍同款頭盔也讓他信念更加堅定。在沖線階段,他充分運用衝刺技術,把速度提升到50公里/時,成功拉開與第一集團車隊的距離。“算發揮正常,如果紅綠燈不那麼多,我還可以再快一點。”

▌“年齡最大”的編外騎友——何奶奶

除正式報名選手之外,當天還有許多“蹭線路”的編外騎友。69歲的何奶奶已超過了報名要求的65歲年齡上限,仍騎著兩三千元的折疊單車騎遊全程。“我年輕時就騎慣了單車上下班,60歲後才開始參加比賽,平時經常騎個五六十公里,在我們圈子裡,還有70多歲的騎友呢。”何奶奶一路受到所在的廣州自行車總隊隊友的照顧,“上橋沖坡我沒年輕人快,他們都會稍微緩下等等我。”

▌特邀車隊廣州閃電夢工廠負責人——鄧家強

“非常感謝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組織這次騎遊活動,開了個好頭,將會影響、帶動更多人參與自行車運動。”

北上廣有高水準的自行車賽事,但很少政府參與,面向的也是金字塔尖的高水準選手。自行車運動者有不同的層級,像今天這樣的騎遊活動最受大眾騎友歡迎。

他大力點贊全程的服務保障,“有警車開道,補給很好,志願者指引很清晰,今天風這麼大,工作人員都很辛苦,一路加油聲不斷,我們非常感動。”

▌“遠道而來的騎手”——邁克

來自加拿大的國際友人邁克昨日才從朋友那聽說有這樣的活動,雖早已過了報名時間,但仍興沖沖地淩晨四點半起床,從中山趕赴廣州,七點半準時到達南海神廟,一路緊隨第一陣營,居然一不小心成為第二個抵達終點的騎友。

“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其實我剛剛到中山工作了一個星期。”邁克說,“今天的賽道很美,保障也很到位,活動非常棒!”

▌家住海珠的“老廣”選手——李叔

“這是我第一次到知識城,以前一直覺得很‘高大上’,今天算是眼見為實,這裡都已經通地鐵啦,我要多拍點照片發朋友圈,回頭帶家人一起過來看看。”

▌在我區工作兩年的“海歸”——陳先生

“我在矽谷經常騎自行車,現在在科學城也經常用共用單車上下班,我覺得廣州科學城是最像美國矽谷的地方,山林多,空氣好,密度不大,近幾年變化很快,越來越有人氣了。”

這一路

黃埔的美

黃埔的好

深深印在每一位選手的心裡

你是不是也躍躍欲試?

那下次可千萬別錯過了哦!

圖丨李劍鋒、部分圖片來源於聚能體育網

文丨郭哲涵、一傑

編輯丨一金

轉載請聯繫丨廣州黃埔發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