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層次人才“支招”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

1月25日, 我市召開高層次人才座談會, 邀請專家們為徐州的下一步發展出謀劃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世甯、陳清泉、顧金才、袁亮, 俄羅斯工程院院士葛世榮等“重量級”人物彙聚一堂, 暢談他們心中的“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發展方向。

幾位院士都在中國礦業大學工作。 40年前, 中國礦業大學遷入徐州, 作為全國為數不多既不在省會城市也不在副省級城市的211高校, 礦大與徐州共同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風風雨雨, 徐州市給予礦大優厚的政策和資金扶持, 而礦大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科技創新支撐作用,

為全市各個領域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座談會上, 81歲的“亞洲電動車之父”陳清泉院士第一個發言。 陳院士建議, 以礦大為核心, 整合人才、金融、技術、政策等資源, 成立一個具有國際水準的科技創新港, 以開放、包容、公平的態度,

為來自世界各地的科技人才提供一片可以專心研究前瞻性、先進性、獨特性科技問題的“樂土”。

84歲的周世甯老院士在徐州生活已有近40年。 他說自己已經成為一個“地道的徐州人”, 對徐州未來的發展非常關注。 周院士認為, 在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過程中, 徐州要想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產業轉型, 從根本上講要靠我們徐州人自己的努力。 “‘創新’這個東西, 你引進不來, 引進了也是皮毛, 必須靠自己。 怎麼靠自己?靠教育, 靠學習, 靠提高徐州人的素質, 靠那些真正成長於此的高層次人才。 ”

顧金才院士長期從事岩體加固技術理論研究與實驗研究工作。 他最關注的是徐州對於“地下空間”的利用。 “城市的發展一定要有長遠規劃, 開發‘地下空間’是大勢所趨, 但由於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地質特點和發展規劃, 所以在地鐵等基礎交通建設方面也一定要做好長遠規劃, 越早做規劃, 目光越長久, 城市的功能性架構才越經得起時間考驗。 ”

“習總書記對徐州採煤塌陷地整治的經驗予以肯定,

徐州應當抓住機會, 做好綠色發展的大文章。 ”袁亮院士認為, 作為曾經的資源型城市, 徐州完全可以向著“東方魯爾”的方向發展。 他表示, 春節之後, 他主持的一項以廢棄礦區開發利用為主題的國家重大課題專案將把調研的第一站選在徐州, 利用徐州獨特的環境和資源優勢, 助力徐州將綠色發展戰略提升至更高層次。

中國礦業大學校長、俄羅斯工程院院士葛世榮在礦大學習、工作已有30年之久, 對於礦大與徐州如何開展產學研融合有著深入的思考。 “徐州市能不能儘快規劃一個地方, 建設全球一流的創新港或創新園。 目前我們正在推動北大、礦大與徐州市三家共同創立一個淮海創新研究院, 廣納全球人才, 重點就是搞煤層氣、葉岩氣、海底可燃冰的開採, 這需要大量高精尖的技術裝備, 對於徐州的科技創新和工程機械產業來說也將是一個極好的機遇。 ”葛院士建議, 徐州可以建一個能容納100位院士的院士居創園, 打造集院士養老、研發、創新、創業於一體的新型集聚區, 開創院士聚居地建設先河,依託院士們的強大向心力,徐州將吸引一大批技術人才落戶、創業,整個城市的科技創新層次將得到極大提升。

文字 曲美慧

編輯 楊磊

開創院士聚居地建設先河,依託院士們的強大向心力,徐州將吸引一大批技術人才落戶、創業,整個城市的科技創新層次將得到極大提升。

文字 曲美慧

編輯 楊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