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衛明喜和龜城問龜

衛明喜, 1967年4月生, 山西河津人, 曾任平遙縣委書記。 2011年任平遙縣長時, 在國慶黃金周妝扮“清代六品縣令”率“鄉紳商賈”、“三班衙役”, 代表50萬平遙民眾歡迎中外遊客遭網路熱議。 普遍看法是:地方行政長官親自迎接遊客, 表明當地府對遊客的尊重。

該書收錄了近400餘首(篇)古代、近代、現代名人詠頌平遙的詩詞、文賦、現代詩作共計42萬餘字。 這部書有著名作家焦祖堯的精彩序文, 有了以鄭伯農、鄭孝燮、衛明喜為代表的華彩詩章, 昇華了書的品位, 如歷史隧道裡又多了幾座燈塔, 成為近年來少見的一本見情見義的平遙詩文讀本,

可為文化大平遙的建設又添一抹曙光。

龜城問龜·衛明喜

薰風入屠蘇, 雅意滿觥籌。 撫琴奏弦歌, 臨城叩神獸。

神龜可有憂?神龜可有愁?風物難覓尋, 夕陽照市樓。

神龜何所憂!神龜何所愁!臥聽水長流, 笑看山常幽。

神龜承龍脈!神龜有天佑!霖雨濟眾生,

閑雲飛孤鷺。

思古情悠悠, 念今志更酬。 何日平常心, 千年逍遙遊。

衛明喜、古城管委會主任劉晶朋一行在迎熏門廣場調研時說, 一是要有龜城悟龜的情懷, 去品味文化古城, 來感悟如何做古城管理工作;二要有龜城問龜的情懷, 只要是有利於古城的發展, 有利於古城保護, 有利於古城民生改善, 有利於古城旅遊秩序的好轉的工作, 就要想辦法抓緊落實;三要有龜城憂龜的情懷, 情系當下古城, 用舍我其誰、應急負重的精神將古城管理工作提質上檔;四是要有龜城護龜的情懷, 志在未來古城, 來做好古城保護和管理工作。

平遙古城內有諸多看點, 然而罕為外人所知的是, 古城竟然還是一座神奇的“龜城”——俯視平遙古城, 猶如一隻巨大的“神龜”。 六座城門象徵龜的肢體, 其中南門為龜首, 南城城外兩眼井為龜眼;北門為龜尾, 上下東西四門象徵它的四肢;南大街為龜的脊樑, 南北大街錯落呈“S”形曲線, 使“神龜”搖頭擺尾, 富有活力。

“在中國古代, 任何一座城市佈局都是有講究的,

平遙古城也不例外。 ” 民俗專家、平遙縣文化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董培良說。

當時的設計者還別具匠心, 因平遙古城的南邊是柳根河, 南城牆隨其形蜿蜒而築, 而將南城門置於城牆東南, 北門甕城西北角設計為鈍角, 並呈捲曲狀, 使龜的四肢彎曲呈爬行狀。 眼望著橫在面前的柳根河, 這支神龜頭朝東搖, 尾向西擺, 活靈活現。

為了不讓這只“神龜”溜走, 帶走當地的如意風水, 古人還發揮想像, 在下東門外修了關城, 把神龜因掙脫拉直的一隻腳(下東門)死死套住, 又用繩索系在了城東12華里的麓台塔上。 因此, 今天看來, 平遙古城的東西四座甕城裡外門皆呈90度, 唯下東門是直線的, 借此象徵著“神龜”向前爬行。

此外, 平遙古城內還保存有四大街、八小街,

七十二條蚰蜒巷, 猶如龜背紋圖, 構成了城內四通八達、井然有序的通行網路, 體現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古人從風水學的角度出發, 將平遙古城設計為‘龜城’的形制, 是期望平遙古城堅固長壽, 平遙人民世代吉祥, 可謂用心良苦。 ”董培良說。

平遙古城在1997年成功申遺, 成為我國第18處世界遺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