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舒聖祥:阿裡打假,騰訊治謠,這樣的PK可以有

作者:舒聖祥

阿裡巴巴集團首席平臺治理官, 阿裡打假的掌舵人鄭俊芳, 在日前《人物》雜誌的年度面孔評選中, 獲選“年度創變面孔”。 因為, 2017是阿裡網路假貨治理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取得歷史性突破的一年, 這些都與鄭俊芳息息相關。

因為治理網路假貨取得突破, 鄭俊芳獲選“年度創變面孔”。 這與其說是個人的榮譽, 不如說是企業的榮譽。 1月10日發佈的《2017阿裡智慧財產權保護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 24萬個淘寶疑似侵權店鋪被關閉;主動刪除的疑似侵權連結中, 97%一上線即被秒殺;每1萬筆訂單中僅有1.49筆為疑似假貨。

打假, 關鍵在於真打, 主要責任在電商平臺。 電商平臺必須真刀真槍地真幹, 利用自身大資料優勢, 與相關政府部門緊密合作, 才能對假貨形成強大的威懾力。 所有電商平臺, 都應該公開自己的打假年報。 各地相關執法部門, 同樣該有一份打假年報, 具體做了些什麼, 又做成了什麼, 都該拿出來曬一曬。 讓所有的打假成績單都曬在陽光下。

打假如此, 治謠同樣如此。 網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也帶來了很多的問題。 電商平臺, 以假貨問題最受詬病;社交平臺, 則以謠言問題備受爭議。 正好, 中國互聯網兩大巨頭, 阿裡和騰訊, 各自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 如今, 阿裡和騰訊的競爭幾乎無所不在, 公眾其實更為期待, 阿裡打假與騰訊治謠,

也能夠激烈PK, 造福社會。

幾天前, 微信官方發佈了2017年度微信朋友圈謠言榜, 比如, 撿到一錢包, 尋失主;百餘團夥搶小孩, 偷器官;吃螃蟹後喝優酪乳或吃香蕉會中毒……很多都是朋友圈中“老面孔”。 類似謠言, 隔三差五就有鼻子有眼地出來刷屏一次。 微信注意到了這些謠言固然很好, 問題是, 為什麼這種“炒剩飯”的謠言, 仍舊能在社交平臺“謠翻中國”呢?騰訊是否準備拿出更多精力和更好辦法去治理?

微信等社交媒介已經改變了謠言的DNA, 謠言正變得越來越不受控制, 越來越易於傳播並且形成傷害, 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那種針對他人和企業的謠言, 借助移動互聯網病毒式傳播, 對當事人和當事企業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

有人把微信稱作“謠言傳播機”, 這樣的評價或許不夠公允;但是, 社交軟體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讓謠言傳播更為便捷, 影響更為惡劣。

雖然阿裡並不生產假貨、騰訊並不生產謠言, 但是阿裡有義務每年花費上億經費去打假, 騰訊同樣有義務花更大的精力去治理網路謠言。 如今, 阿裡打假已初見成效, 騰訊治謠也該積極跟上, 為淨化網路空間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 打假不好打, 治謠不好治, 這些都是客觀現實, 但惟其如此, 方能顯現大企業的大決心和高能力, 這場PK也才更有意義。

阿裡打假, 騰訊治謠, 可以有的PK。 期待每年年底, 各自都能公佈一份成績單, 讓大企業的PK, 也能在社會治理領域, 推動社會點滴進步。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不代表齊魯網立場, 僅供參考。 】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 歡迎投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