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區塊鏈如何“脫虛向實” 去泡沫化?

文|李佳師

1月9日, 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在500人群裡發的一條“看好區塊鏈”的內部交流資訊, 被人截屏流傳出來, 給本已火熱的資本市場又添了一捆乾柴。

2018年, 中國區塊鏈產業將如何發展?在關鍵場景應用上是否有創新突破、要建立怎樣的監管體制等都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資本市場有泡沫化趨勢

區塊鏈是分散式資料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電腦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 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 這個看上去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資料庫技術”, 為什麼最近火得那麼厲害?照理說現代人本應該對一波又一波的來的新技術司空見慣, 有了適應性和免疫力, 為何區塊鏈的到來會如此發燒?

聯動優勢的首席架構師劉勝在表示, 區塊鏈引起全社會關注有三個關鍵要素。

其一, 是因為它通過多種密碼學技術、時間序列機制、共識機制實現了一種高度防篡改的技術體系,

從而能夠以極低的成本來構建信任體系, 相比通過傳統中心化機構來建立信任體系的方式, 更具成本優勢, 具有更廣泛的應用場景。

其二, 在區塊鏈技術體系中, 還創新性地引入了經濟學原理, 首次能夠在大範圍內實現“價值的傳遞”, 進而為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價值互聯網”提供了可能。

其三, 建立在區塊鏈技術之上的Token(通證)以及基於Token的激勵分配機制, 有可能給生產關係帶來巨大的改變。 傳統的公司制度只能較粗的細微性來激勵公司的部分員工;而區塊鏈激勵機制, 不但可以細細微性地激勵所有員工, 還可以激勵整個社群, 乃至激勵整個商業生態的參與者。

基於這種激勵分配方式, 可以產生一些新的商業組織形式, 如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甚至有可能顛覆“公司”這種傳統的商業組織形式, 其生命力是可怕的。

有人說, 區塊鏈作為構造信任的機器, 將可能徹底改變整個人類社會價值傳遞的方式。 因為互聯網, 中國誕生了BAT。 因為區塊鏈, 中國有機會造就“新的BAT”, 區塊鏈被廣泛看好。 去年年底, 區塊鏈概念股票在資本市場一飛沖天, 造就了大量和區塊鏈有關沒關而暴漲的“妖股”。 大批資金蜂擁投向了各種或真或假的區塊鏈項目, 這個市場開始呈現出泡沫化趨勢。

DIPNET公司創始人闞雷表示:“今年區塊鏈大熱, 很多投資人、投資機構甚至不關注專案具體是什麼,

盲目投資, 這樣的短期行為, 會帶來一定的泡沫。 就像拋向天空的球一定會落下一樣, 今年一定期間內, 區塊鏈的泡沫會破滅。 ”

“2018年中國區塊鏈經濟會走向主流、走向正規。 ”CSDN副總裁孟岩表示, 2018年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 都會出現一個新的情況, 就是傳統主流的經濟力量會進入到區塊鏈領域來進行試驗, 這件事情會徹底改變區塊鏈產業到目前為止的一個發展邏輯。

區塊鏈面臨監管困境

區塊鏈在中國發展依然面臨很多的挑戰, 區塊鏈的底層技術距離成熟、安全、規模性等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區塊鏈是金融科技起家的技術, 我們現在要將它應用于非金融領域, 有些場景是點生搬硬套。 在價值流轉上還不能支撐金融以外的其他場景。

”闞雷表示。

作為一個金融背景起家的技術要應用到各個領域, 必然面臨融合與再造的問題。 京東Y事業部供應鏈規劃部創新負責人張作義表示, 目前來看, 區塊鏈底層技術仍需完善、適用於特定垂直行業的區塊鏈架構仍需進一步打造。 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場景及服務的進一步融合尚需驗證和經驗積累, 區塊鏈技術要支撐除純數位資訊之外的其他複雜的場景, 需要與其他技術進行融合, 比如物聯網技術等。

因為缺乏比較好的甄別機制和標準, 國內對區塊鏈技術因為代幣融資的問題, 在打擊非法融資的過程中也會對區塊鏈好的專案同時打擊。 “要麼把倒髒水的時候把孩子也倒掉了, 要麼不打優質項目把傳銷項目也放過了。 ”闞雷說。

由於區塊鏈自帶金融屬性,國內大量普通民眾對投資和市場參與,不具備基本知識和成熟的心態,導致區塊鏈在中國很快成為一部人搞金融欺詐、傳銷和炒作的工具。

“監管政策採取了‘一刀切 ’的態度,客觀上導致中國區塊鏈專案大批出海,而在海外出現了 ‘逆淘汰’ 的趨勢。越是瘋狂炒作、空無一物、做莊拉盤的項目,越一飛沖天,背後的操盤者瘋狂‘收割韭菜’,在境外逍遙法外。而確實想踏實為中國區塊鏈產業做一些事情的團隊,卻被各種監管政策綁死,步履維艱。”孟岩說。

產業應用可引入“沙箱機制”

如何更好的規範和推動區塊鏈在中國的發展,讓區塊鏈成為繼互聯網之後推動中國經濟升級的又一次技術革命?

事實上,目前中國區塊鏈產業起步並不晚,而且不少方面走在了國外前面。劉勝表示,中國有海量的用戶人群和巨大的應用場景,未來不僅僅是在區塊鏈應用上,在底層技術方面,我們也有機會領先,就像現在中國移動支付應用與移動支付技術的發展領先全球一樣。所以我們需要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來規範區塊鏈的發展。比如“沙箱機制”等。

所謂“沙箱機制”,就是在一定的範圍規定一定的額度進行試驗是一個好的選擇。“現在對於區塊鏈,中國是行業採取高壓的政策,民間比較活躍,國外則相反,政府寬鬆,民間冷靜。當年在互聯網發展,為了保護散戶投資人,虧損的企業不允許在國內上市,所以互聯網公司都到國外上市了,出現了VIE的架構,現在VIE變得司空見慣。我們現在對於區塊鏈的發展,應當吸取當年互聯網監管方面的經驗。”闞雷說。

對於區塊鏈的發展,應該有疏有堵。“可以辟出一個創新沙箱,把它裝起來,允許大膽試錯,錯了可以調整。如果完全堵住,整個產業會轉向海外,在國內發展為地下經濟,脫離監管,適得其反。”孟岩表示。

張作義認為,政府應該加強區塊鏈技術基礎研發和前沿佈局,制定區塊鏈技術標準,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在跨主體信任建立和資訊化協同方面的優勢,聯合企業共同探索一批政府監管的區塊鏈應用落地,正確區分ICO與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區別,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前提下,鼓勵並支持一批區塊鏈技術在可控條件下的合理應用標杆。

很多人都對區塊鏈場景應用報以懷疑的態度,區塊鏈如何突破現實已經建立起來的規則和應用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對此劉勝認為,區塊鏈的推動應該在現有技術未能很好滿足需求的場景開始,在金融領域,他認為跨境支付、普惠金融、農村合作金融、監管科技等都是比較好的應用領域。

事實上區塊鏈在金融、醫療、食品安全、物流追蹤、版權保護、製造業等領域有非常好的應用場景,而且許多企業已經在其中嘗到了甜頭。

京東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實現商品生產到消費的端到端的防偽追溯。目前平臺已上線100+品牌商及300+種商品包括聯合惠氏集團打造母嬰奶粉品質追溯體系以及與洋河酒業共同打造高端白酒區塊鏈防偽溯源。

DIPNET是利用區塊鏈技術把研發、設計、生產、製造、銷售等環節的資料打通,把傳統生產模式變革為全數位化的製造模式,加速企業從工業製造自動化,到資料流程動的自動化再到經濟運行的自動化,加速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聯動優勢自主研發了一個區塊鏈底層框架“優鏈”,借助場景優勢,結合跨境支付業務和保理業務進行應用落地,為外部企業的保理業務,提供了跨境應收款質押授信的服務。通過區塊鏈技術跟蹤跨境供應商的訂單、應收款回款額度、融資額度等信息,並對其提供授信服務,降低保理公司的風險。

徐小平表示,在互聯網時代他推崇“滑鼠+水泥”,在區塊鏈時代他推崇“水泥+鏈條”,區塊鏈技術一定要與實體經濟結合,才能夠釋放出更大的能量。“區塊鏈對世界的改變正在影響各行各業。有人說區塊鏈不能顛覆所有的行業。當然是這樣。互聯網也沒有顛覆鋼鐵業、採礦業、房地產。但互聯網給三百六十行都帶來了好處。區塊鏈必然也是這樣。” 徐小平說。

現有的業務場景和業務流程可能不支撐區塊鏈技術的,把它套到區塊鏈上就像把馬車套到蒸汽機上一樣,不會有太好的效果,所以要想讓區塊鏈很好的落地需要全新的業務形態。

“機會對於不靠譜的人來說就是騙局,騙局對於靠譜的人來說它就是機會,區塊鏈到底是騙局還是機會取決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你靠不靠譜,是摧毀現在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還是推動新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變化,取決我們這些人是不是靠譜。這些從業者靠不靠譜,我們國家的政策靠不靠譜。”闞雷說。

關注科技和科技公司的方法論,一起交流吧。

”闞雷說。

由於區塊鏈自帶金融屬性,國內大量普通民眾對投資和市場參與,不具備基本知識和成熟的心態,導致區塊鏈在中國很快成為一部人搞金融欺詐、傳銷和炒作的工具。

“監管政策採取了‘一刀切 ’的態度,客觀上導致中國區塊鏈專案大批出海,而在海外出現了 ‘逆淘汰’ 的趨勢。越是瘋狂炒作、空無一物、做莊拉盤的項目,越一飛沖天,背後的操盤者瘋狂‘收割韭菜’,在境外逍遙法外。而確實想踏實為中國區塊鏈產業做一些事情的團隊,卻被各種監管政策綁死,步履維艱。”孟岩說。

產業應用可引入“沙箱機制”

如何更好的規範和推動區塊鏈在中國的發展,讓區塊鏈成為繼互聯網之後推動中國經濟升級的又一次技術革命?

事實上,目前中國區塊鏈產業起步並不晚,而且不少方面走在了國外前面。劉勝表示,中國有海量的用戶人群和巨大的應用場景,未來不僅僅是在區塊鏈應用上,在底層技術方面,我們也有機會領先,就像現在中國移動支付應用與移動支付技術的發展領先全球一樣。所以我們需要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來規範區塊鏈的發展。比如“沙箱機制”等。

所謂“沙箱機制”,就是在一定的範圍規定一定的額度進行試驗是一個好的選擇。“現在對於區塊鏈,中國是行業採取高壓的政策,民間比較活躍,國外則相反,政府寬鬆,民間冷靜。當年在互聯網發展,為了保護散戶投資人,虧損的企業不允許在國內上市,所以互聯網公司都到國外上市了,出現了VIE的架構,現在VIE變得司空見慣。我們現在對於區塊鏈的發展,應當吸取當年互聯網監管方面的經驗。”闞雷說。

對於區塊鏈的發展,應該有疏有堵。“可以辟出一個創新沙箱,把它裝起來,允許大膽試錯,錯了可以調整。如果完全堵住,整個產業會轉向海外,在國內發展為地下經濟,脫離監管,適得其反。”孟岩表示。

張作義認為,政府應該加強區塊鏈技術基礎研發和前沿佈局,制定區塊鏈技術標準,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在跨主體信任建立和資訊化協同方面的優勢,聯合企業共同探索一批政府監管的區塊鏈應用落地,正確區分ICO與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區別,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前提下,鼓勵並支持一批區塊鏈技術在可控條件下的合理應用標杆。

很多人都對區塊鏈場景應用報以懷疑的態度,區塊鏈如何突破現實已經建立起來的規則和應用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對此劉勝認為,區塊鏈的推動應該在現有技術未能很好滿足需求的場景開始,在金融領域,他認為跨境支付、普惠金融、農村合作金融、監管科技等都是比較好的應用領域。

事實上區塊鏈在金融、醫療、食品安全、物流追蹤、版權保護、製造業等領域有非常好的應用場景,而且許多企業已經在其中嘗到了甜頭。

京東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實現商品生產到消費的端到端的防偽追溯。目前平臺已上線100+品牌商及300+種商品包括聯合惠氏集團打造母嬰奶粉品質追溯體系以及與洋河酒業共同打造高端白酒區塊鏈防偽溯源。

DIPNET是利用區塊鏈技術把研發、設計、生產、製造、銷售等環節的資料打通,把傳統生產模式變革為全數位化的製造模式,加速企業從工業製造自動化,到資料流程動的自動化再到經濟運行的自動化,加速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聯動優勢自主研發了一個區塊鏈底層框架“優鏈”,借助場景優勢,結合跨境支付業務和保理業務進行應用落地,為外部企業的保理業務,提供了跨境應收款質押授信的服務。通過區塊鏈技術跟蹤跨境供應商的訂單、應收款回款額度、融資額度等信息,並對其提供授信服務,降低保理公司的風險。

徐小平表示,在互聯網時代他推崇“滑鼠+水泥”,在區塊鏈時代他推崇“水泥+鏈條”,區塊鏈技術一定要與實體經濟結合,才能夠釋放出更大的能量。“區塊鏈對世界的改變正在影響各行各業。有人說區塊鏈不能顛覆所有的行業。當然是這樣。互聯網也沒有顛覆鋼鐵業、採礦業、房地產。但互聯網給三百六十行都帶來了好處。區塊鏈必然也是這樣。” 徐小平說。

現有的業務場景和業務流程可能不支撐區塊鏈技術的,把它套到區塊鏈上就像把馬車套到蒸汽機上一樣,不會有太好的效果,所以要想讓區塊鏈很好的落地需要全新的業務形態。

“機會對於不靠譜的人來說就是騙局,騙局對於靠譜的人來說它就是機會,區塊鏈到底是騙局還是機會取決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你靠不靠譜,是摧毀現在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還是推動新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變化,取決我們這些人是不是靠譜。這些從業者靠不靠譜,我們國家的政策靠不靠譜。”闞雷說。

關注科技和科技公司的方法論,一起交流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