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眾名宿把脈青訓困局突破發展瓶頸 需補課無需灰心

參加論壇的中國足球元老、名宿們大合照。

■本專題撰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喆、謝澤楷

■本專題攝影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廖藝

昨晚, 2018“廣汽本田”中國足球名人論壇暨廣東足球年度頒獎禮在廣州總統大酒店隆重舉行。 本屆論壇由廣東萬力名人足球俱樂部、廣州日報體育新聞中心等單位聯合主辦, 廣州海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海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 中國足壇的元老、名宿、教練員、球員、媒體代表以及企業代表近500人參與了本次盛事。

中國足壇和教育界的大批專家出席了論壇, 包括蘇永舜、董良田、戚務生、李應發、朱廣滬、楊禮敏、遲尚斌、馬元安、劉慶泉、李曉光、韓重德、趙書田、岳永榮等人。 論壇以“突破——尋找中國足球的人才之路”為主題, 通過主題演講和圓桌論壇形式進行。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教授裴海泓、鄭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教研員朱煦、同濟大學國際足球學院的汪源均在論壇上分享了足球教育經驗,

資深教練戚務生、朱廣滬、陳熙榮和廣州日報資深體育記者陳偉勝共同把脈中國足球後備人才的困局, 前中國足協技術部主任李曉光則對中國足球目前整個新的人才培訓體系搭建進行了總結。

盧琳衛冕“廣東足球先生”

論壇結束後, 廣東足球2017年度頒獎禮隨之上演, 在頒發了包括終身成就獎、媒體名人堂、最佳本土教練等10個獎項之後, 廣東足球先生獎項得到揭曉。 經過網路票選加專家評審, 廣州富力老將盧琳再度當選。 本土最佳女足隊員這一獎項由於女足人才斷層而空缺, 成為頒獎典禮的唯一遺憾。

即將迎來33歲生日的盧琳, 上賽季為富力出場33次,

貢獻1球3助攻。 剛結束的第40屆省港杯上, 廣東隊雖然無緣奪冠, 但老將盧琳依然是當仁不讓的球隊核心。 由於隨隊在澳大利亞冬訓, 盧琳並沒有親自出席領獎。 不過, 他也表達了希望上演獲獎“帽子戲法”的願望:“非常高興能再次獲得廣東足球先生稱號, 遺憾未能出席領獎, 希望明年上演帽子戲法, 並可以親自出席!”至於為什麼能保持如此良好的狀態, 盧琳半開玩笑地說:“可能是U23政策的激勵吧, 要跟年輕10歲的後輩競爭, 我必須保持狀態啊!”

中國足壇各屆元老、名宿、教練員都把討論的話題集中在青訓困局的解讀和突破方法上。

年過七旬的戚務生認為, U23政策的推出也是中國足協的一個無奈之舉, “誰都清楚U23已經不是年輕球員,

從我這批國家隊球員算起, 幾乎所有人在20歲左右就已成名。 但現在一方面我們的後備人才確實品質不行, 另一方面也是職業聯賽在引援思路上的偏差所導致。 ”戚務生說, “現在中國青訓要補課的東西很多, 最關鍵的是要儘快教會青少年球員如何比賽, 沒有結合實戰的青訓是不會有品質的!”

青訓需要補課

但也無需灰心

朱廣滬去年完成從職業教練到上海市足協主席的角色轉變, 他認為:“現在大家都知道青訓出了問題, 而且對那些具體的環節都有了共識, 但這件事情如果沒有耐心、沒有社會資源的配套、沒有專業力量的支撐、沒有強有力的各級足協服務, 無論靠校園足球還是俱樂部, 都不可能有徹底的改變。

”朱廣滬說, “但是我們不能灰心, 這些年中國踢球的孩子越來越多了, 發展足球的環境也比以前好很多, 但足球人才在數量和品質的轉化上必然有自己的規律。 包括這次U23, 我們出不去有很多原因, 但留洋也好、聯賽新政也好, 我們還是要創造更多機會和條件給他們。 ”

廣東足球名宿陳熙榮則表示, 足球人才的培養不能用“複製”的思維, “你說中國教練水準低, 但外國也沒有培養出更多的梅西、C羅, 所以, 足球的天才不可能靠複製。 同樣, 中國足球有特點的後備人才也不能靠複製, 我們只能儘量按照科學的方法, 搞好我們的足球‘土壤’!”

資深足球記者陳偉勝認為, U23之敗其實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目前中國職業聯賽過於功利化, “一個連低級別聯賽都沒有打過的球員,怎能出現在頂級聯賽的舞臺上?如果我們現在搞青訓只是出於商業目的的考慮,那麼再怎麼搞也不可能真正出人才!”

李曉光表示:“事實上,中國足協這兩年已經認識到必須把工作重心向青訓傾斜。我們也不能被暫時的成績,還有諸如U23政策這些迫不得已的手段所糾結,向一個正確的方向真正用8到10年時間幹,我相信中國足球不可能做不到越南目前的成績!”

“一個連低級別聯賽都沒有打過的球員,怎能出現在頂級聯賽的舞臺上?如果我們現在搞青訓只是出於商業目的的考慮,那麼再怎麼搞也不可能真正出人才!”

李曉光表示:“事實上,中國足協這兩年已經認識到必須把工作重心向青訓傾斜。我們也不能被暫時的成績,還有諸如U23政策這些迫不得已的手段所糾結,向一個正確的方向真正用8到10年時間幹,我相信中國足球不可能做不到越南目前的成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