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俄蘇35交易存巨大分歧?或不再採購,合同值20億美元

圖為蘇35戰機駕駛艙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589期】近日,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 俄羅斯共青城飛機生產聯合體將於今年向中國交付剩餘的10架蘇-35戰鬥機,

從而結束全部24架飛機的訂單, 並且中國可能追加另外24架的訂單。 但國內專家卻持相反觀點, 認為中國不回繼續採購蘇-35, 主要原因是俄羅斯無法完成蘇35戰機的電腦系統漢化問題, 這也是中俄之間關於蘇35戰機交易的巨大分歧之一, 俄羅斯對華出口的24架蘇35總價值20億美元, 未來, 中俄之間的成品戰機交易可能不會再有。

眾所周知, 中國做出採購蘇-35的決定大概是在2006年。 當時, 中國航空工業只是剛完成第四代戰鬥機的研發和裝備, 比如:殲-10A、殲-11B等機型。 而美國則已經完成了180多架F-22全部交付, 也幾乎接近完成研製F-35, 殲-20那時還沒問世, 因此當時中國軍方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緊迫感, 認為已經與美國在空中力量的差距越拉越大。

但現在情況就不同了, 殲-20第五代戰鬥機、殲-16和殲-10B/C等四代半戰鬥機已經完成首批交付, 而且殲-20的性能很難評估, 現在輪到美軍著急了。

圖為中國蘇35戰機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589期】那麼, 為何中國不撤銷採購24架蘇-35的訂單呢?主要在於蘇-35確實有一些值得中國戰鬥機可以借鑒的地方。

首先, 就是蘇-35的117S三元推力適量渦扇發動機。 有些人可能會說, 中國採購蘇-35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仿製這款發動機, 其實這種說法不準確, 買來借鑒是肯定的, 但絕不是仿製, 而是和自己製造的渦扇-15來比比, 找出自己產品的不足和缺陷, 改為更好的技術水準。

而且還有一個因素也可能是針對印度。 此前, 除了美國F-22、俄羅斯蘇-35之外, 就只有印度採購過俄羅斯的蘇-30MKI戰鬥機上裝備了類似的推力適量發動機, 因此中國必須要看看俄制推力適量發動機的技術到底怎樣, 這樣才能知己知彼。

圖為117S發動機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589期】其實, 有新聞已經顯示, 中國已經製造出自己的推力適量發動機, 渦扇-15。 這款發動機目前已經安裝在殲-10上進行測試, 測試完成後很快就會裝上殲-16、殲-20測試, 當然這一過程需要借助117S發動機提供一些借鑒。 預計這種測試將會在今明兩年完成, 屆時殲-20就會裝上渦扇-15交付部隊, 因此中國確實對於蘇-35沒有什麼訴求了。

當然,

俄方對於蘇-35電腦系統的漢化問題也是一個中國放棄繼續採購蘇-35的理由, 再加上蘇-35沒有與國產武器系統的介面, 因此它只能是一個過渡裝備。 而且沈飛研製的殲-11D在換上渦扇-15後, 確實可以取代蘇-3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