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河南工作》刊發孟津強力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

近日, 中共河南省委機關刊物《河南工作》1月刊中, 刊發孟津縣委書記黃玉國《打造洛陽北組團 助力建設副中心——孟津縣強力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一文。 請看原文:

城市雙修重品質, 讓城在景中、樓在綠中、人在園中。

打造洛陽北組團 助力建設副中心

——孟津縣強力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

中共孟津縣委書記 黃玉國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這為我們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民生改善提供了動力。 孟津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圍繞加快建設洛陽北部重要組團, 扎實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 實現了城鄉發展、群眾滿意的良好效果。

一、強化理念創新, 落實規劃引領。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 堅持把高品質規劃作為城鄉建設的前提和基礎, 真正發揮規劃的導向和引領作用。

一是堅持組團定位。 回應洛陽“一中心六組團”城市發展戰略, 堅持在全市總體戰略下謀劃、定位自身發展, 深入研究孟津組團與中心城區的關係, 將孟津作為洛陽的一個功能區來找位置、理思路、謀發展, 努力“建好北組團, 助力副中心”。

二是堅持全域規劃。 立足全域, 聘請天津大學規劃設計院編制《孟津組團城鄉總體規劃》提出建設“產業發展新高地、生態宜居健康城、文化傳承示範區”的發展定位, 明確“一體兩翼三板塊多節點”的新型城鎮化佈局, 完善縣、鎮、村三級城鎮體系, 體現產城融合、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理念。 同時, 配套編制海綿城市等13個專項規劃, 完善規劃體系, 實現有機銜接。

三是堅持突出特色。 在全域規劃上, 突出了組團定位, 突出了產城融合, 突出了多規銜接, 突出了城鄉協調;在縣城規劃上, 控制了城市規模, 調低了建設密度, 強化了公共服務, 明確了城市色彩, 提出了健康城市理念, 突出了漢魏文化基調;在落實路徑上, 強化了產業承接、交通連接、生態對接。 城鄉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編制, 指引了城市發展方向, 優化了城市空間佈局。

二、強化專案支撐,落實建設為民。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城鄉發展的有效抓手,圍繞“老城大變樣,新區聚人氣,鄉村更美麗,人民更幸福”目標,謀劃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項目127個,總投資超過100億元;2017年安排實施專案96個,已完成投資11億元。

工作中,始終堅持“建設為民”的指導思想,把重心放在老城改造提質上,著力促進城市服務功能和群眾生活品質的“雙提升”。

一是做好水系建設文章。啟動實施總長近30公里的瀍河全流域治理,建成占地760畝的瀍源公園,實施占地1920畝的龍泉濕地建設,開工總長10公里的城市景觀水系,徹底改變孟津縣城“守著黃河沒有水、身在邙嶺見水難”的歷史。

二是做好形象提升文章。對縣城老城區4條主幹道全部進行立面改造,實施沿街立面粉刷清洗、商鋪店牌統一設計更換、三線全部入地、重要節點建築夜景亮化提升工作,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三是做好生態建設文章。在縣城規劃8個公園,通過“見縫插綠、拆牆透綠、拆遷建綠、應綠還綠”,新建街頭遊園10個、邊角綠地86處,新增綠地面積2.5萬平方米,“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生態目標正逐步成為現實。

四是做好便民服務文章。利用行政單位臨街辦公房、門面房和樓前院內空地,騰退公共空間,完善便民設施,新建、改造公廁33個,建設地面停車場、立體停車場16個,規劃新建、改建便民農超2個,老城區停車難、如廁難、秩序亂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五是做好基礎設施文章。加大縣城水電路氣暖等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改建一批市政道路,文博藝術中心“八大場館”明年建成投用,縣城燃氣普及率達98%,供熱覆蓋率達85%,供水普及率、汙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8%、91%,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為35.3%、39.4%、9.5平方米,達到“國家園林縣城”標準。

六是做好內涵發展文章。朝陽國家級特色小鎮加快建設,送莊“十裡多彩長廊”獲批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南北兩個城市片區和各鎮鎮區改造提升工程扎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推進並進入“全省美麗鄉村示範縣”行列,城鄉統籌發展水準有了顯著提升。

三、強化城市管理,落實精細要求。按照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要求,更加重視城市管理工作,努力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

一是強化風貌管控。城區內拆除違規廣告,取締臨時市場,基本清除了空中線纜。

二是強化規劃執法。城鄉規劃成果以多種形式向社會公佈,接受社會監督;成立遏制辦堅決遏制私搭亂建,基本實現了遏增量、減存量的目標。

三是強化市政管理。理順管理體制,成立城市管理局;改革環衛保潔機制,實行政府管控的市場化運作,城區機械化清掃基本實現全覆蓋;啟動“智慧孟津”建設專案,啟用數位化城市管理系統,以資訊化提升城市管理水準。

四是強化文明創建。以創建國家文明城市為載體,大力開展各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市民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四、強化作風轉變,落實工作保障。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組建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縣四大班子領導參與的領導小組,成立縣級領導牽頭的專項指揮部,完善各項推進制度,全力推進工程建設。

二是強化作風保障。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大幹六十天,挑戰不可能;幹群齊努力,城市大提升”的號召,抽調全縣100名科級後備幹部充實到百城建設提質辦公室及9個指揮部,明確在百城建設提質工程中強化執行、轉變作風、考察幹部,有力推動了專案建設。

三是強化輿論保障。通過召開動員會、發放倡議書、播放宣傳片、張貼宣傳標語等形式,營造濃厚氛圍,廣泛發動群眾參與。

四是強化要素保障。對納入百城建設提質的專案開闢綠色通道、優先保障用地;通過做大做強城投、水投、林投、交投等融資平臺,積極為百城建設提質專案融集資金,目前15個項目納入財政部PPP項目儲備庫、7個已經落地;選擇以央企為主體的合作夥伴,保證工作進度和工程品質。

《河南工作》雜誌是中共河南省委機關刊物,以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達省委決策部署、交流各級實踐經驗、促進經濟社會建設、強化全面從嚴治黨為主旨,具有權威性、政策性、指導性、實踐性。

文中圖片由馬紹磊、張繼宏、張振通、 張馳、韓曉波等人拍攝。

二、強化專案支撐,落實建設為民。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城鄉發展的有效抓手,圍繞“老城大變樣,新區聚人氣,鄉村更美麗,人民更幸福”目標,謀劃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項目127個,總投資超過100億元;2017年安排實施專案96個,已完成投資11億元。

工作中,始終堅持“建設為民”的指導思想,把重心放在老城改造提質上,著力促進城市服務功能和群眾生活品質的“雙提升”。

一是做好水系建設文章。啟動實施總長近30公里的瀍河全流域治理,建成占地760畝的瀍源公園,實施占地1920畝的龍泉濕地建設,開工總長10公里的城市景觀水系,徹底改變孟津縣城“守著黃河沒有水、身在邙嶺見水難”的歷史。

二是做好形象提升文章。對縣城老城區4條主幹道全部進行立面改造,實施沿街立面粉刷清洗、商鋪店牌統一設計更換、三線全部入地、重要節點建築夜景亮化提升工作,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三是做好生態建設文章。在縣城規劃8個公園,通過“見縫插綠、拆牆透綠、拆遷建綠、應綠還綠”,新建街頭遊園10個、邊角綠地86處,新增綠地面積2.5萬平方米,“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生態目標正逐步成為現實。

四是做好便民服務文章。利用行政單位臨街辦公房、門面房和樓前院內空地,騰退公共空間,完善便民設施,新建、改造公廁33個,建設地面停車場、立體停車場16個,規劃新建、改建便民農超2個,老城區停車難、如廁難、秩序亂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五是做好基礎設施文章。加大縣城水電路氣暖等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改建一批市政道路,文博藝術中心“八大場館”明年建成投用,縣城燃氣普及率達98%,供熱覆蓋率達85%,供水普及率、汙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8%、91%,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為35.3%、39.4%、9.5平方米,達到“國家園林縣城”標準。

六是做好內涵發展文章。朝陽國家級特色小鎮加快建設,送莊“十裡多彩長廊”獲批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南北兩個城市片區和各鎮鎮區改造提升工程扎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推進並進入“全省美麗鄉村示範縣”行列,城鄉統籌發展水準有了顯著提升。

三、強化城市管理,落實精細要求。按照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要求,更加重視城市管理工作,努力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

一是強化風貌管控。城區內拆除違規廣告,取締臨時市場,基本清除了空中線纜。

二是強化規劃執法。城鄉規劃成果以多種形式向社會公佈,接受社會監督;成立遏制辦堅決遏制私搭亂建,基本實現了遏增量、減存量的目標。

三是強化市政管理。理順管理體制,成立城市管理局;改革環衛保潔機制,實行政府管控的市場化運作,城區機械化清掃基本實現全覆蓋;啟動“智慧孟津”建設專案,啟用數位化城市管理系統,以資訊化提升城市管理水準。

四是強化文明創建。以創建國家文明城市為載體,大力開展各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市民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四、強化作風轉變,落實工作保障。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組建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縣四大班子領導參與的領導小組,成立縣級領導牽頭的專項指揮部,完善各項推進制度,全力推進工程建設。

二是強化作風保障。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大幹六十天,挑戰不可能;幹群齊努力,城市大提升”的號召,抽調全縣100名科級後備幹部充實到百城建設提質辦公室及9個指揮部,明確在百城建設提質工程中強化執行、轉變作風、考察幹部,有力推動了專案建設。

三是強化輿論保障。通過召開動員會、發放倡議書、播放宣傳片、張貼宣傳標語等形式,營造濃厚氛圍,廣泛發動群眾參與。

四是強化要素保障。對納入百城建設提質的專案開闢綠色通道、優先保障用地;通過做大做強城投、水投、林投、交投等融資平臺,積極為百城建設提質專案融集資金,目前15個項目納入財政部PPP項目儲備庫、7個已經落地;選擇以央企為主體的合作夥伴,保證工作進度和工程品質。

《河南工作》雜誌是中共河南省委機關刊物,以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達省委決策部署、交流各級實踐經驗、促進經濟社會建設、強化全面從嚴治黨為主旨,具有權威性、政策性、指導性、實踐性。

文中圖片由馬紹磊、張繼宏、張振通、 張馳、韓曉波等人拍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