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風水>正文

禹豔芬|建房記

禹豔芬 | 建房記

原創 2018-01-27 禹豔芬 第五季微刊

點擊上方藍色“第五季微刊”關注。 ☝ 我空起一格, 等你。

家五月 - 單曲 - 家

建房記

作者|禹豔芬 設計|微涼

“牆倒了, 快跑啊!”, 這是留在母親腦海裡最深的一句話。

那一年, 我們家的老房子實在住不成了, 母親決定在原來的地基上推倒重建, 由於是在老地基上重建, 所以家裡沒有找風水先生測風水, 因為我們家已經在這個位置生活了近百年了。 那時的農村, 雖然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但不可能有現代新式的建築材料, 還得用古老的方法建房。

可誰知, 才開始拆房子, 便出了事故。

那天, 家裡拆房子, 在拆牆的時候, 工頭大喊了一聲:“牆倒了, 快跑啊!”, 那些請來的拆房子工人呼啦一下就四散開來。 家裡住了近百年的房子, 隨著牆體的轟然倒下, 化成了一片廢墟。

當那些騰起的灰塵散開以後, 人們發現少了一個人。 “該不會是壓在下麵了吧。

”母親心裡想。 不一會兒, 工人們果然從倒塌的牆體下挖出了一個人。 “他還活著!”不知是誰叫了一聲, 母親趕忙到房間了拿出褥子和鋪蓋墊到了“火夾子”的車廂裡, 人們七腳八手的把那個受傷的工人抬上去, 車子啟動的時候, 母親也爬上了車廂, 一路跟著去了醫院。

受傷的是一個遠房的親戚, 當時二十多歲, 正值身強力壯。 然而由於牆體倒塌時候的巨大力量, 使得他的腰椎嚴重受損, 幾近癱瘓的邊緣。 母親嚇壞了, 雖是親戚, 好說話, 但這畢竟不是什麼小傷。

我那可憐的母親, 從那天開始, 便醫院家裡兩頭跑。

翻建房子是一家人的夙願, 總不能因為拆房子的時候壓到了人就不蓋房子了吧。 於是, 家裡的建房活動依舊進行,

而醫院裡, 那個遠房的親戚是萬萬不可不照顧的。

在那段時間裡, 母親每天早早地起床, 去醫院照顧親戚打針吃藥, 中午回家給工人做飯, 吃過飯再去醫院照顧病人, 基本上都是連軸轉。 看著母親一天天憔悴下來, 我看在眼裡, 急在心上。 可年幼的我又能夠做什麼呢, 我什麼忙也幫不上, 唯一能夠做的, 就是乖一點兒, 讓母親少操點兒心。

終於, 那個受傷的親戚出院了, 家裡的新地基也已經平得差不多了。 本來, 父母只是打算在原來的地基上翻新一下房子, 因為出了事兒, 臨時決定把地基往路邊移一點, 所以不得不重新平地基, 下石腳。

由於不用再到醫院照顧病人, 母親可以一一在家裡招呼著建房的進度。

我們家那會兒拆了的老房子的牆體是板牆, 新建的房子的牆體是板牆和土基牆的混合體。 板牆和土基牆雖然都叫牆, 但兩者的建造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家裡建蓋新房, 使我得以親見板牆和土基牆的建造過程。

板牆得舂, 所以建造板牆又叫舂板牆。 舂板牆的時候,

先要下好石腳, 接著就是架模。 所謂的模, 是一用幾塊木板和幾根木杆弄的便於固定牆體的物件, 不複雜, 兩塊長板子, 四根長木杆就可以把模架好了。 架好模, 就要開始舂牆。

舂牆可是力氣活, 幾個壯勞力, 手拿碗口粗的木杆使勁的往下舂倒進模子裡的泥土, 讓這些褐色或黃色的顆粒緊緊地抱成團。 舂好一層以後, 再舂第二層, 第三層......舂好一層以後, 需要歇兩三天, 讓牆體幹了以後, 把模拆了, 再重架, 舂第二層。

晾牆的這幾天, 工人是不休息的, 這個時候他們要拓土基。 因為很多時候, 板牆和土基是混合使用的。

與舂板牆相比, 拓土基技術含量更高些。 拓土基的時候需要有一個木制的範本, 這個範本叫土基拓, 那是用木板做的, 四邊實中間空四方形。除此之外,拓土基還需要有和好的泥巴,活泥巴很簡單,就是把水倒在一堆土裡,用鋤頭攪拌,為了使拓出來的土基不容易散,活泥巴的時候必須加些切碎的稻草或其他牢固的東西。

準備好這兩樣物品以後,就可以開始拓土基了。先把土基拓擺在平整的地上,再用鋤頭把活好的泥巴填滿土基拓,填滿以後,用鐵鏟抹平,最後把土基拓一提就是一個土基。拓土基的時候,提土基拓時要十分小心,不能快也不能慢,時間需得剛剛好。如果拿捏不好分寸的話,拓出來的土基不夠“乖”(“乖”即模樣好看的之意)。

拓土基需要兩三組人合作完成,一組二人,活泥巴一個,拓土基一個。這樣分工合作,一天一組人可以四五百個土基。這些拓好的土基,要在太陽下晾曬很長一段時間,才可以用來砌牆。等它們晾乾,板牆也差不多舂好,剛好可以把這些拓好的土基堆砌在屋山頭,因為那裡不像底部一樣是長方形。屋山頭,顧名思義,就是像個“山”的樣子,用土基來砌更好些,因為建房的工匠可以用刀子把土基砍成砌牆需要的形狀。

牆體建好以後,就需要搭建屋頂。搭建屋頂需要用到粗細不一的木料,粗的木料做大樑或者廈梁,細的木料做椽子。而這些木料,需到深山裡才可以砍得到。

建蓋一間房子的木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備夠的,需要父母親長年累月的勞作,因為這些棟樑之才生長的地方較遠,且不是任何材質的木頭都可以用來蓋房子。有些材質較軟的木頭如果拿來蓋房子,會縮短房子的壽命,而如果用了逗蟲子的木料,情況則更嚴重,因為這樣的話,蟲子會把木料吃空,房子會倒塌,非常危險。所以父母親到深山裡挑選木材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材質較硬的木頭。

這些木材砍回家以後,會被放到家門口的一個水塘裡浸泡上三四年,這樣,木料的品質更好。建蓋房屋的時候再把它們撈出來,用推刨刨光滑,再架到牆體上,支撐起房頂。

建蓋房子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儀式,那就是上樑。主人家找風水先生選一個黃道吉日,把房子正中的那根大樑從地上吊到房頂,這就是上樑。上樑的時候,大樑上要系上一塊紅布,上面畫上一個符,符上蹲一隻大紅公雞,名為“跳樑雞”,為祈求家宅平安,六畜興旺之意。

鞭炮響起來了,伴著“劈裡啪啦”的鞭炮聲,那根系著紅布的梁兩端拴著結實的繩索,被站在房頂上的人從地上緩緩吊起,那只蹲在梁上的大紅公雞受到驚嚇,開始撲騰著翅膀,繞著梁“飛舞”,因為雞的腳被拴在了大樑上,所以那只公雞是不會飛下來的。大樑吊到房頂以後,由木匠師傅把它和別的木料釘在一起,那只“跳樑雞”也被解了下來,送到主人手裡,宰殺,以饗木匠。

至此,房子的架構基本完成,接下來就是釘椽子和上瓦。椽子是一根根較細的木頭,兩端分別釘在梁上。椽子釘好以後,就可以“撒瓦”了。

“撒瓦”就是把瓦片一片一片到擺放到兩根椽子之間,改成房子的屋面。瓦是用黏土放在窯子裡面燒制的,經過高溫炙烤以後的泥土變得異常牢實,不易損壞,是蓋屋頂的絕佳材料。

釘椽子和“撒瓦”並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大概十多天就可以,因為這兩件事兒可以同時進行的,椽子釘好一部分以後就可以陸續的“撒瓦”。

外部結構搞好以後,只剩下內部裝修了。當時的農村,裝修很簡單,我們家的裝修就更簡單了,只是用木板把每一個房間隔開就完工了。

在建蓋房子的那段時日裡,眼前經常有三四十個工人在忙碌著,由於拆了舊房子,我們一家只得住在臨時搭建的棚子裡。虧得家裡有比較大的油毛氈,鋪在棚子的頂部,使我們一家人老小不至於淋雨受凍。我的母親整天忙前忙後,很少有閑下來的時刻。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春節將近的時候,房子終於蓋好了,我們一家人住進了新房裡,母親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那年的大年三十,新家裡彌漫著歡聲笑語,我們一大家子人,圍坐在火塘邊,吃著粑粑,嘮著家常,心裡是滿滿的幸福!

作者簡介

禹豔芬,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執教于昌寧縣第一示範小學。保山市作家協會會員,昌甯縣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聯盟成員,新媒體“行參菩提”“第五季微刊”簽約作者,自媒體“茶鄉漫話”創辦人及總編。曾在《語文週報》《髙黎貢》《保山日報》和《千年茶鄉》等報紙雜誌上發表文章多篇,在多家網媒發表作品200餘篇,其中散文《刺竹山情緣》被選編進《放歌昌寧》一書,《火塘·煙鍋·小罐茶》和《茶市走筆》被選編進《五彩昌甯》叢書,多次參加徵文比賽並獲獎。最喜歡做的事情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我空起一格,在第五季等你。

小夥伴們

總編:深海

主編:微涼

執行主編:涓涓

顧問:裴獻忠 楚歌 狼山

策劃:張雲峰

圖文設計:雲顏 孟二 微涼 花黎

播音:涓涓 蝶夢 宋曼

審稿編輯:木木 嫣然 清兒 劉二貨 小黃人

終審:涓涓 半生素衣

投稿須知

◎關於投稿:投稿題材不限(詩歌每次投稿須兩首以上)。投稿五天若沒有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處理。文章一經選用,將同時推送快報和頭條。除投稿郵箱,不接收其它方式收投稿。作品涉及糾紛,文責自負。

投稿郵箱:3272664648@qq.com

◎關於稿費:平臺提取讚賞的百分之二十作為平臺運營,其餘的歸作者所有。讚賞低於五元不發放稿費。(平臺自作者推文後十天發放稿費。讚賞透明。超過十天后的讚賞不再發放)。

注:請投稿作者加主編微信號以便發放稿費。

主編微信號:m040208

四邊實中間空四方形。除此之外,拓土基還需要有和好的泥巴,活泥巴很簡單,就是把水倒在一堆土裡,用鋤頭攪拌,為了使拓出來的土基不容易散,活泥巴的時候必須加些切碎的稻草或其他牢固的東西。

準備好這兩樣物品以後,就可以開始拓土基了。先把土基拓擺在平整的地上,再用鋤頭把活好的泥巴填滿土基拓,填滿以後,用鐵鏟抹平,最後把土基拓一提就是一個土基。拓土基的時候,提土基拓時要十分小心,不能快也不能慢,時間需得剛剛好。如果拿捏不好分寸的話,拓出來的土基不夠“乖”(“乖”即模樣好看的之意)。

拓土基需要兩三組人合作完成,一組二人,活泥巴一個,拓土基一個。這樣分工合作,一天一組人可以四五百個土基。這些拓好的土基,要在太陽下晾曬很長一段時間,才可以用來砌牆。等它們晾乾,板牆也差不多舂好,剛好可以把這些拓好的土基堆砌在屋山頭,因為那裡不像底部一樣是長方形。屋山頭,顧名思義,就是像個“山”的樣子,用土基來砌更好些,因為建房的工匠可以用刀子把土基砍成砌牆需要的形狀。

牆體建好以後,就需要搭建屋頂。搭建屋頂需要用到粗細不一的木料,粗的木料做大樑或者廈梁,細的木料做椽子。而這些木料,需到深山裡才可以砍得到。

建蓋一間房子的木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備夠的,需要父母親長年累月的勞作,因為這些棟樑之才生長的地方較遠,且不是任何材質的木頭都可以用來蓋房子。有些材質較軟的木頭如果拿來蓋房子,會縮短房子的壽命,而如果用了逗蟲子的木料,情況則更嚴重,因為這樣的話,蟲子會把木料吃空,房子會倒塌,非常危險。所以父母親到深山裡挑選木材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材質較硬的木頭。

這些木材砍回家以後,會被放到家門口的一個水塘裡浸泡上三四年,這樣,木料的品質更好。建蓋房屋的時候再把它們撈出來,用推刨刨光滑,再架到牆體上,支撐起房頂。

建蓋房子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儀式,那就是上樑。主人家找風水先生選一個黃道吉日,把房子正中的那根大樑從地上吊到房頂,這就是上樑。上樑的時候,大樑上要系上一塊紅布,上面畫上一個符,符上蹲一隻大紅公雞,名為“跳樑雞”,為祈求家宅平安,六畜興旺之意。

鞭炮響起來了,伴著“劈裡啪啦”的鞭炮聲,那根系著紅布的梁兩端拴著結實的繩索,被站在房頂上的人從地上緩緩吊起,那只蹲在梁上的大紅公雞受到驚嚇,開始撲騰著翅膀,繞著梁“飛舞”,因為雞的腳被拴在了大樑上,所以那只公雞是不會飛下來的。大樑吊到房頂以後,由木匠師傅把它和別的木料釘在一起,那只“跳樑雞”也被解了下來,送到主人手裡,宰殺,以饗木匠。

至此,房子的架構基本完成,接下來就是釘椽子和上瓦。椽子是一根根較細的木頭,兩端分別釘在梁上。椽子釘好以後,就可以“撒瓦”了。

“撒瓦”就是把瓦片一片一片到擺放到兩根椽子之間,改成房子的屋面。瓦是用黏土放在窯子裡面燒制的,經過高溫炙烤以後的泥土變得異常牢實,不易損壞,是蓋屋頂的絕佳材料。

釘椽子和“撒瓦”並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大概十多天就可以,因為這兩件事兒可以同時進行的,椽子釘好一部分以後就可以陸續的“撒瓦”。

外部結構搞好以後,只剩下內部裝修了。當時的農村,裝修很簡單,我們家的裝修就更簡單了,只是用木板把每一個房間隔開就完工了。

在建蓋房子的那段時日裡,眼前經常有三四十個工人在忙碌著,由於拆了舊房子,我們一家只得住在臨時搭建的棚子裡。虧得家裡有比較大的油毛氈,鋪在棚子的頂部,使我們一家人老小不至於淋雨受凍。我的母親整天忙前忙後,很少有閑下來的時刻。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春節將近的時候,房子終於蓋好了,我們一家人住進了新房裡,母親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那年的大年三十,新家裡彌漫著歡聲笑語,我們一大家子人,圍坐在火塘邊,吃著粑粑,嘮著家常,心裡是滿滿的幸福!

作者簡介

禹豔芬,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執教于昌寧縣第一示範小學。保山市作家協會會員,昌甯縣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聯盟成員,新媒體“行參菩提”“第五季微刊”簽約作者,自媒體“茶鄉漫話”創辦人及總編。曾在《語文週報》《髙黎貢》《保山日報》和《千年茶鄉》等報紙雜誌上發表文章多篇,在多家網媒發表作品200餘篇,其中散文《刺竹山情緣》被選編進《放歌昌寧》一書,《火塘·煙鍋·小罐茶》和《茶市走筆》被選編進《五彩昌甯》叢書,多次參加徵文比賽並獲獎。最喜歡做的事情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我空起一格,在第五季等你。

小夥伴們

總編:深海

主編:微涼

執行主編:涓涓

顧問:裴獻忠 楚歌 狼山

策劃:張雲峰

圖文設計:雲顏 孟二 微涼 花黎

播音:涓涓 蝶夢 宋曼

審稿編輯:木木 嫣然 清兒 劉二貨 小黃人

終審:涓涓 半生素衣

投稿須知

◎關於投稿:投稿題材不限(詩歌每次投稿須兩首以上)。投稿五天若沒有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處理。文章一經選用,將同時推送快報和頭條。除投稿郵箱,不接收其它方式收投稿。作品涉及糾紛,文責自負。

投稿郵箱:3272664648@qq.com

◎關於稿費:平臺提取讚賞的百分之二十作為平臺運營,其餘的歸作者所有。讚賞低於五元不發放稿費。(平臺自作者推文後十天發放稿費。讚賞透明。超過十天后的讚賞不再發放)。

注:請投稿作者加主編微信號以便發放稿費。

主編微信號:m04020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