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師專業提升需要平臺

● 鄧向農

近日, 讀到《教育文摘週報》題為《鄉村教師:要待遇, 更要發展環境》的文章, 其觀點大以為妙。

從自己成長的坎坷來路、專業進步、從教成功實踐, 早就形成了“教師品質就是學校教育品質”的己見。 當校長時, 便以此為管理學校的基本支撐點。 反復鼓勵教師在教學、教研甚至“學術”方面, 一兩年內爭取拿出自己的“實際成績”來。 教師們不負所托, 一兩年內, 好幾個年輕人的經驗性論文。 居然在師專學報或省級刊物發表了。 語文組15個教師, 11個有作品在省級、地市的報刊發表。 成“家”的3人!

教師專業的提升需要“平臺”,

即良好的“發展環境”。

幾年前, 在教育官員主張停辦防城教師進修學校, 城鎮學校教師嚴重缺編, 教師工作量成倍地超負荷, “應付”都不易。 理解同行!考試地獄, “練習”成災, 表演性的活動多多, 教師疲於奔命呀。 先進不先進, 靠的是“分數”, 分數之“優秀”與否, 關鍵是生源。 攤上幾個“尖子生”, 拿“優秀”“先進”是意料中事。 再說, 有些“優秀”與“先進”, 往往又是恩賜的, “情感投資”以爭取領導重視才是要務, 學什麼學嘛。 諸如此類, 都嚴重影響了教師的自我提高。

教師邊教邊學邊提升, 是對職業、對學生、對民族未來的負責。 想提高自己的教師是多數的。 因此, 想學而沒有條件學的那一群特令人同情。 提供良好的進修平臺給教師吧!縣辦好教師進修學校、地市辦好教師進修學院就是個好辦法。

此外, 每年的“教研”活動要往“實”幹, “兄弟學校”從高考惡性競爭的“敵國”重歸“兄弟情”, 加強校際學術交流, “以老帶新”之類的老辦法別丟, 市里辦好一份教育內部期刊, 給教育學術起步的年輕人提供上進的第一級臺階。

有些外地做法可鑒。 我當防城教師進修學校校長時, 到過成都武侯區的進修學校考察。 該校是與教研室合在一起的“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教師培訓基地。 上規模、人才全、設備好、辦學新、成績佳。 綿陽市城西區教師進修學校的張校長告訴我們, 地方經濟發展還困難, 但政府重視教師品質的提高。 每年撥給學校培訓小學教師的經費就是60萬元——其時我的進修學校地方撥款是零——其他正常開支都列入地方預算,

下鄉的校車就配了兩輛。 脫產培訓一期接一期地辦班。 一進校園, 就看到許多小黑板, 上面寫滿粉筆字, 原來是學員每天一早起來的“作業”——“三筆字”中的粉筆字訓練與彙報展示!至今, 我以為那做法是可取的。 要提高教師專業水準, 要採取措施鼓勵工作中自修的同時, 必須提供專業進修平臺!我贊成一個雜誌主編的觀點:給教師放“閱讀假”!閱讀假期間, 教師就分期分批到進修學校或進修學院去, 安安靜靜地讀一陣子書——一兩個月, 半年或者一年嘛!磨刀不誤砍柴工呀!

“教育主管部門要積極推進鄉村學校現代教育之治理體系建設, 建立學科有效的教學研究機制, 完善教師發展成長機制……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實現精神的成長,

獲得足夠發展的機會。 ”很贊成這個說法, 希望地方有更多的人重視這一觀點。

關注教師師德與專業水準的提高, 也就是從最長遠去關心教育、關心民生、關心教師成長的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