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大留學生髮文數落父母,拉黑父母,如此悲情,背後的原因……

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在父母和外人眼裡, 王猛(化名)符合所有“別人家孩子”特徵:從小成績數一數二, 四川一地級市高考理科狀元, 被北大最好專業之一的生物專業錄取, 本科後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

然而, 這一切光環的背後, 卻是王猛和父母的決裂:12年前, 他不再回家過春節;6年前, 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他甚至還準備再到北大讀個心理學方面的博士, 以解決自己長期壓抑之下的心理問題。

他將自己與家庭決裂的根源歸結為父母從小對自己的“過度關愛”。 近日, 他寫下萬字長文,

並發給了一些要好的朋友, 告訴這些年輕的父母“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2005年春節成了王猛在家度過的最後一個春節

自那以後, 王猛便沒在家過春節。 2018年春節, 他也依然沒有回家的想法。 畢業後, 在經歷了幾年不太順利的工作後, 王猛借著英語優勢決定出國讀研。

那麼是什麼原因, 讓王猛走上了與父母決裂的道路的呢, 看了新聞報導之後, 我認為有以下三方面的的原因:

第一, 過度關愛, 就是王蒙說的家長對他的肆意控制。 小到穿衣, 大到就學, 每一次都是家長做主。 就是遠到北京、美國, 做父母的都不放心, 要找一個替代他們的人來照看他。

我覺得這是我們做父母的通病, 總覺得孩子還小, 需要關注, 總怕孩子出現問題, 放著身邊有穩妥一些。 你的愛, 在孩子眼裡, 無疑是控制他的自由, 因而孩子對你感到非常的反感。

第二, 沒有及時施以援手。 孩子畢竟是孩子, 當他受到傷害的時候, 總希望有父母為他出頭, 為他遮風擋雨。 就像新聞裡所說的一樣, 當別人嘲笑他的時候,

父母在旁邊從來沒有做任何的干涉, 當導遊說安排他和兩個女孩在一起的時候, 他的母親也沒有什麼表示, 讓王猛感到自己是特別無助的情感的孤兒。

第三, 家長意識太強。 王猛讀高中的時候, 想到外面去讀。 父母說大院裡單純, 而拒絕了王猛的意見。

等高中畢業時, 王猛本身沒有旅行的意願, 但是在父母的強迫下, 王猛勉為其難地參加了這次旅行。 在這橫著強勢的父母面前, 孩子怎麼能夠自信陽光?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為了讓我們的付出有所回報, 我覺得我們家長在教育孩子當過程當中, 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 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 我們做家長的有時候要學會適當的放手, 只要孩子的意見沒有觸碰底線, 我們還是可以接受的。 這樣他覺得自己得到了大人的尊重, 他的心情會愉悅些, 他學習起來會更有勁頭。

至今我都記得, 那年我兒子高中畢業考大學。 老師家長都認為他考重本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兒子差幾分上重本。 當然我的願望肯定是希望他複讀, 能夠考上重本。

心裡這樣想, 但是還是對兒子說:“如果你要走, 媽媽不反對;如果你要複讀, 媽媽也支持。 ”

也許是兒子覺得高三太累了, 也許是眾多親情勸說, 所以最後兒子選擇了走。

儘管我有一絲失落, 但是兒子覺得在這麼重要的事情面前, 是由他做主的, 他特別高興。他時常給別人說,我們家是很民主的家庭。

第二,及時施以援手。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有同學的嘲笑,有老師的批評。當別人嘲笑的時候,我們家長應該及時站在孩子這邊,幫助孩子樹立起自信心。有老師批評的時候,我們應該及時的到位,協助老師教育孩子,讓孩子覺得我的媽媽爸爸是重視我的,是愛我的。那樣才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孤立無援,讓他感覺自己是在溫暖的懷抱中快樂健康的成長的。

第三,做到與孩子平等對話,和善溝通。

我覺得這一點對中國家長來說是最難的。我們家長總覺得自己是家長高高在上,在家裡什麼都是自己說了算,孩子只有聽的份,這可不好。其實我們做家長的應該蹲下身子,與孩子對話,讓孩子感覺出爸爸媽媽對他的重視。特別是與孩子說話的時候,不要一開口就是居高臨下的口氣,就是教訓的語氣,就是訓斥的語氣。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孩子一定的道理。

我記得孩子小時候,有天晚上,兒子說:“媽媽,跟我講故事,我給你拿書來。”

我對兒子說:“今晚不用拿書,媽媽給你講一個故事。”

兒子聽完故事後小心地對對我說:“媽媽,你故事裡的小朋友就是我,我知道我今天做錯了,以後我改正。”

當時聽到兒子這樣回答,我感到非常欣慰。我沒有直接批評兒子今天做錯了一件事,但是就收到了我想要的效結果,當時確實有點小得意。

各位做爸爸媽媽的,我們都是全心全意的愛著孩子的。但是這種愛不是束縛,我們的孩子不是籠中的鳥,我們要把我們全心全意愛的人放到大的環境中去,讓他盡情的飛翔,默默地注視他們。他們飛得越遠,飛得越高,那說明我們教育 越成功。期待著有一天他們飛累了,回到家中,有我們的細心的呵護,那就足夠了。

各位看官,不知道你是什麼觀點,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相互討論。一同關注孩子的成長。

我是睿心媽媽,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今日頭條育兒問答達人,今日頭條原創作者,期待你的關注、閱讀、收藏、分享、轉發、評論。

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創作者。

他特別高興。他時常給別人說,我們家是很民主的家庭。

第二,及時施以援手。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有同學的嘲笑,有老師的批評。當別人嘲笑的時候,我們家長應該及時站在孩子這邊,幫助孩子樹立起自信心。有老師批評的時候,我們應該及時的到位,協助老師教育孩子,讓孩子覺得我的媽媽爸爸是重視我的,是愛我的。那樣才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孤立無援,讓他感覺自己是在溫暖的懷抱中快樂健康的成長的。

第三,做到與孩子平等對話,和善溝通。

我覺得這一點對中國家長來說是最難的。我們家長總覺得自己是家長高高在上,在家裡什麼都是自己說了算,孩子只有聽的份,這可不好。其實我們做家長的應該蹲下身子,與孩子對話,讓孩子感覺出爸爸媽媽對他的重視。特別是與孩子說話的時候,不要一開口就是居高臨下的口氣,就是教訓的語氣,就是訓斥的語氣。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孩子一定的道理。

我記得孩子小時候,有天晚上,兒子說:“媽媽,跟我講故事,我給你拿書來。”

我對兒子說:“今晚不用拿書,媽媽給你講一個故事。”

兒子聽完故事後小心地對對我說:“媽媽,你故事裡的小朋友就是我,我知道我今天做錯了,以後我改正。”

當時聽到兒子這樣回答,我感到非常欣慰。我沒有直接批評兒子今天做錯了一件事,但是就收到了我想要的效結果,當時確實有點小得意。

各位做爸爸媽媽的,我們都是全心全意的愛著孩子的。但是這種愛不是束縛,我們的孩子不是籠中的鳥,我們要把我們全心全意愛的人放到大的環境中去,讓他盡情的飛翔,默默地注視他們。他們飛得越遠,飛得越高,那說明我們教育 越成功。期待著有一天他們飛累了,回到家中,有我們的細心的呵護,那就足夠了。

各位看官,不知道你是什麼觀點,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相互討論。一同關注孩子的成長。

我是睿心媽媽,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今日頭條育兒問答達人,今日頭條原創作者,期待你的關注、閱讀、收藏、分享、轉發、評論。

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創作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