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猶太人的10大致富金律

《見聞閱讀》由華爾街見聞出品。 每晚10點10分發佈。 這背後是20多位常駐主講人、中外50多家出版機構, 每年330讀物, 我們一起“堅持閱讀”。

書名:《猶太致富金律》

原版名稱:《Thou Shall Prosper》

作者: 【美】丹尼爾·拉平 Rabbi Daniel Lapin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團

主講人:魯曉芙 歐洲金融從業者、財經作家

在歐洲從事跨國投資並購業務, 從業經歷17年, 參與多項中國企業收購歐洲企業的項目。

同時作為財經作家, 在多家財經報紙和歐洲媒體開設專欄。 出版過多本歐洲經濟話題的圖書, 如《歐洲投資實用手冊——政治、人文、法律、經濟環境解讀》、《你說不瞭解的歐洲經濟》等。

曾在《見聞閱讀》中講讀《中國正走向消費驅動的第四階段?》、《這是一部在投資界講故事的技術手冊》、《高盛, 危機即將到來?》

聽眾朋友們你們好, 今天要推薦的書是《猶太致富金律》, 其作者是被稱為"美國拉比"的丹尼爾·拉平。

本書根據猶太民族的文化、信仰、處事智慧等方面,

提煉了十條金律, 讓大家瞭解和運用猶太人致富的方法, 解開猶太人事業成功的秘密。

丹尼爾·拉平, 按照中國的說法, 是個能人。

拉比(Rabbi), 有時也寫為拉平, 是猶太人中的一個特別階層, 是老師也是智者的象徵。 “拉比”一詞, 最早出現於巴勒斯坦地區, 意為“聖者”, 後來發展為對能夠解釋律法的人的稱呼。 只有那些精通《塔木德》和拉比文學的人, 經過多年的學習, 在猶太經學院中, 由德高望重的拉比測試後, 才有資格成為拉比, 可以管理社團中各項事務, 包括從結婚、離婚等事宜, 到管理一個猶太經學院。

拉比的起源要追溯到西元1 世紀。 在西元70 年, 羅馬帝國毀滅了耶路撒冷聖殿, 猶太教公會隨之被關閉, 猶太人被逐, 開始流散各地。

猶太人當時面臨兩個重要的難題:一是要為自己找到新的宗教活動中心;二是必須在新的形勢下改變自己的活動方式, 以使處於困境中的猶太教得以延續。 在這一關鍵時刻, 精通律法的法利賽派擔當起了解決這一問題的重任, 他們主張加緊研習律法, 深化對律法的詮釋, 以猶太教律法來整肅猶太人的生活。 由於他們熱心教導民眾學習猶太教律法, 所以他們被尊稱為“拉比”。

從本質上說, 古代的拉比是世俗的學者, 而不像今天這樣是某一個特定的猶太教會堂的精神領袖。 正是在學校中, 他們鍛造和形成了猶太教倫理的文化的和宗教的內容。 而在此後的數個世紀中, 拉比也首先作為學者在猶太民族的事務中成為了最主要的影響力量。

人們眼中的猶太人

1、猶太人有錢

“小民族, 大智慧”而且非常富裕, 會賺錢。 不是說每個猶太人或每個猶太家庭都狠富裕, 而是說和其它族群相比, 猶太富人的比例最高。 猶太人大約只占美國人口的2.3%, 按照比例, 福布斯排行榜上應該只有約9個猶太人, 但實際上, 每年總會有60~100個猶太人佔據榜單。 而年收入超過7.5萬美元的猶太家庭所占比例是非猶太人的2倍。

2、猶太人有智慧

猶太人愛讀書, 幾乎每個人家裡一定會有個書櫃。 他們從小就培養了良好的讀書習慣, 對於他們來說, 讀書同糧食和水一樣重要。 讀書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一點, 跟中國很像。

猶太人愛讀書的風氣是一代傳給一代的。

猶太人從小在成年人的影響下, 就十分喜愛讀書, 猶太孩子1歲半剛牙牙學語, 就開始念托拉經句, 5歲學習經卷。 猶太家長會用蜂蜜, 來鼓勵小孩子讀書, 如果小朋友讀書學習得好, 就會嘗到蜂蜜的美味, 在孩子們眼中, 知識是甜蜜的、幸福的。 這樣的做法很高明, 將甜蜜和讀書聯繫在了一起, 在心理學上叫做陽性強化, 有利於行為的管理。

在以色列, 可以看到世界各國的報刊、書籍, 它們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以色列出售。 據統計, 以色列人均擁有圖書館、出版社的數量, 居全球之冠。 以色列全國1/4的人, 有圖書館借書證。

《聖經》十誡中的第四戒, 當守安息日。 安息日是猶太教每週一日休息日, 象徵創世記六日創造後的第七日。 這一天商店、飯店、娛樂場所大都關門,公交也停運,人們在家中靜心祈禱、反思,嚴禁走親訪友、外出旅遊和參加其他社會活動。唯獨有一件事是特許的,那就是讀書和買書,大大小小的書店都敞開著門營業,到這裡光顧的人絡繹不絕,書店裡擠滿了人,沒有人大聲喧嘩吵鬧,人們都在靜悄悄地讀書。

3、猶太人非常節儉,說難聽點就是很小氣,你很難從他的口袋裡掏出錢來。

親身經歷:家裡一個親戚是帶以色列團的導遊,有一次自己被叫去幫忙,對猶太人的吝嗇深有體會。親戚買了一箱水果放在旅遊大巴上(包含我們一份),急忙趕往下一個景點,想著遊覽完景點後,就開動。我們因為一些票務的事情,最晚才回到車上,卻發現水果被搶購一空,連渣也不剩。司機苦笑不得地和我說,上次他放了箱礦泉水在車上,也被以色列人搶完了。

以色列領隊也很有意思,他在吃飯前會問導遊餐需不需要自費,不需要,他就會點上自己愛吃的菜,需要自費,他就說自己不餓。之後,還讓飯店老闆娘給自己捎了瓶辣椒醬,當然這也是免費的。看來猶太人愛貪小便宜這點,和我們還是有點像。但奇怪的是,他們做這些並沒有給人猥瑣的感覺,反而有一種,“我花了錢這是我應該享受到的服務”般的理直氣壯,還是挺有意思的。

4、但同時,他們也是很大方的民族。

他們也會在車上與我們分享,自己帶來的價格不菲的零食,也會在爬山時遞給你一瓶可樂,在幫他們定好酒店後,會得到一筆還算可觀的小費,甚至在大街上,也會在一起高歌,明明他們之間都互相不認識,不吝惜與你分享食物、金錢與歡樂,前提是你得獲得他們的肯定。

猶太人還很喜歡做慈善,猶太人捐款是有歷史的,希伯來文《聖經》中明確規定:信徒要懂得施捨與給予。久而久之,猶太人便形成了捐獻的習慣,在美國,猶太人慈善機構和捐獻比例最高。

他們認為,捐錢可以增加人的財富,人們通常願意和心目中比較重要、穩妥的人打交道,讓別人把你當成公平無私、精神崇高的施主,而不是絕望的小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定期捐錢給慈善機構。捐獻一方面能增加自己的自尊與自信,另一方面又會獲得他人的好感與信任。

猶太人人口雖僅有1600萬人, 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25%, 但是卻獲得了全球22%的諾貝爾獎, 尼泊爾約3000萬人。諾貝爾獎獲得概率遠高於其他各個民族, 概率是全球平均水準的108倍。 猶太群體在思想、科學、藝術、文學、商業、政治等領域造就的世界級精英難以數計。

摩西是猶太教實際創始人,借祖先傳下來的信仰,以上帝啟示的方式制定了“摩西十誡”和完整律法,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神教;耶穌是基督教創始人,《聖經》與古猶太教的基礎上提出基督教的基本內容與教義,保羅發展並建立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逐漸形成了融信仰與理性一身的現代西方文化。馬克思我們就更加熟悉了,他的思想推動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發生,改變了中國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影響深遠。佛洛德開創了潛意識領域的研究,創立了精神分析學,為現代心理學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愛因斯坦是繼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擴展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開闢了科學的新時代。馮·諾依曼,被後人稱為“電腦之父”和“博弈論之父。文學界:享譽世界的大文學家——茨威格,以及西方現代派文學奠基人——卡夫卡。娛樂界有好萊塢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以及隨丈夫皈依猶太教的美國女演員瑪麗蓮夢露。

致富金律準則

全書圍繞十個致富金律來寫,作者模仿“摩西十誡”,也提出了10條定律,有點像宗教的戒律。分別是:不要瞧不起財富、不要獨來獨往、不要迷失自我、不要追求完美、不要懼于領導、不要逃避變化、學習預測未來、不要搞錯焦點、不要吝惜財富、永不退休。

(1)不要瞧不起財富

對財富的追求刻在猶太人的基因裡,主張“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一個猶太節日與錢關係密切,就是為期8天的光明節。在這段時間,他們會每天晚上點蠟燭,還會送錢給孩子,這是唯一送錢不但不會引人討厭,還被認為是很正當的節日。

蠟燭點在有光線的房間裡,是不是很奇怪?也不用來照明。實際上,這裡的蠟燭有象徵意義,有點像漫畫人物裡靈機一閃時出現的燈泡。代表著教育與瞭解,光明節的名字出自希伯來語“教育”,蠟燭和金錢結合在一起,就是獎勵孩子在去年一年增長的智慧,灌輸他們錢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的想法,以及錢不是壞東西,是經常自我改善的結果。

要獲得財富就要改變兩個觀念:需要從事商業活動;從商要合乎道德,高貴且有價值。等同于猶太憲法的經書《創世紀》的內容:上帝創造萬物的6天時間,用7次好來形容自己的創造出來的東西,而第八次好,用來形容永恆的貨幣——黃金。可見金錢在猶太人心中的地位。所以,在新月前夕固定朗誦的每月禱詞,也會懇求上帝賜予自己富足。

大家對商業一直有些誤解,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相信,賺錢是自私的活動,媒體也一直在刻意宣傳企業的惡,因為“披著光鮮外表的金融騙子”這樣的題材,更抓人眼球。沃爾瑪這樣的大型公司,養活了數十萬人,因為它的存在,千百萬個家庭可以用便宜的價格買到品質保障的商品;星巴克為無數人提供了舒適的空間,得以休憩與辦公;離我們生活更近淘寶、美團外賣,也讓我們的生活更為便利,讓我們用不高的價格買合適的商品,更促進了物流等行業的蓬勃發展,養活了一大批人。不要只聚焦在一小塊陰影的地方,這些公司的日常所造的功德更大,只是因為太習以為常。

(2)不要迷失自我

猶太民族是一個經歷過許多磨難的民族,始終沒有迷失自我。猶太歷史是一部血淚史:千百年來不停流浪,被欺壓,被唾棄,甚至被屠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幾乎被納粹德國滅族!即使遭遇苦難,猶太人始終對自己的目標很清晰,憑藉頑強毅力,努力生存,即使在夾縫中也能生存,所以遭遇數次磨難,都可以挺過來,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這樣的精神用在經商上,能不富?

明天的《見聞閱讀》將為您解讀《猶太致富金律》下

本周《見聞閱讀》還為大家帶來

中海油財務高管汪恒講讀《第七感:權力、財富與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

財經作家魯曉芙講讀《猶太致富金律》

這一天商店、飯店、娛樂場所大都關門,公交也停運,人們在家中靜心祈禱、反思,嚴禁走親訪友、外出旅遊和參加其他社會活動。唯獨有一件事是特許的,那就是讀書和買書,大大小小的書店都敞開著門營業,到這裡光顧的人絡繹不絕,書店裡擠滿了人,沒有人大聲喧嘩吵鬧,人們都在靜悄悄地讀書。

3、猶太人非常節儉,說難聽點就是很小氣,你很難從他的口袋裡掏出錢來。

親身經歷:家裡一個親戚是帶以色列團的導遊,有一次自己被叫去幫忙,對猶太人的吝嗇深有體會。親戚買了一箱水果放在旅遊大巴上(包含我們一份),急忙趕往下一個景點,想著遊覽完景點後,就開動。我們因為一些票務的事情,最晚才回到車上,卻發現水果被搶購一空,連渣也不剩。司機苦笑不得地和我說,上次他放了箱礦泉水在車上,也被以色列人搶完了。

以色列領隊也很有意思,他在吃飯前會問導遊餐需不需要自費,不需要,他就會點上自己愛吃的菜,需要自費,他就說自己不餓。之後,還讓飯店老闆娘給自己捎了瓶辣椒醬,當然這也是免費的。看來猶太人愛貪小便宜這點,和我們還是有點像。但奇怪的是,他們做這些並沒有給人猥瑣的感覺,反而有一種,“我花了錢這是我應該享受到的服務”般的理直氣壯,還是挺有意思的。

4、但同時,他們也是很大方的民族。

他們也會在車上與我們分享,自己帶來的價格不菲的零食,也會在爬山時遞給你一瓶可樂,在幫他們定好酒店後,會得到一筆還算可觀的小費,甚至在大街上,也會在一起高歌,明明他們之間都互相不認識,不吝惜與你分享食物、金錢與歡樂,前提是你得獲得他們的肯定。

猶太人還很喜歡做慈善,猶太人捐款是有歷史的,希伯來文《聖經》中明確規定:信徒要懂得施捨與給予。久而久之,猶太人便形成了捐獻的習慣,在美國,猶太人慈善機構和捐獻比例最高。

他們認為,捐錢可以增加人的財富,人們通常願意和心目中比較重要、穩妥的人打交道,讓別人把你當成公平無私、精神崇高的施主,而不是絕望的小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定期捐錢給慈善機構。捐獻一方面能增加自己的自尊與自信,另一方面又會獲得他人的好感與信任。

猶太人人口雖僅有1600萬人, 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25%, 但是卻獲得了全球22%的諾貝爾獎, 尼泊爾約3000萬人。諾貝爾獎獲得概率遠高於其他各個民族, 概率是全球平均水準的108倍。 猶太群體在思想、科學、藝術、文學、商業、政治等領域造就的世界級精英難以數計。

摩西是猶太教實際創始人,借祖先傳下來的信仰,以上帝啟示的方式制定了“摩西十誡”和完整律法,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神教;耶穌是基督教創始人,《聖經》與古猶太教的基礎上提出基督教的基本內容與教義,保羅發展並建立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逐漸形成了融信仰與理性一身的現代西方文化。馬克思我們就更加熟悉了,他的思想推動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發生,改變了中國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影響深遠。佛洛德開創了潛意識領域的研究,創立了精神分析學,為現代心理學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愛因斯坦是繼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擴展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開闢了科學的新時代。馮·諾依曼,被後人稱為“電腦之父”和“博弈論之父。文學界:享譽世界的大文學家——茨威格,以及西方現代派文學奠基人——卡夫卡。娛樂界有好萊塢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以及隨丈夫皈依猶太教的美國女演員瑪麗蓮夢露。

致富金律準則

全書圍繞十個致富金律來寫,作者模仿“摩西十誡”,也提出了10條定律,有點像宗教的戒律。分別是:不要瞧不起財富、不要獨來獨往、不要迷失自我、不要追求完美、不要懼于領導、不要逃避變化、學習預測未來、不要搞錯焦點、不要吝惜財富、永不退休。

(1)不要瞧不起財富

對財富的追求刻在猶太人的基因裡,主張“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一個猶太節日與錢關係密切,就是為期8天的光明節。在這段時間,他們會每天晚上點蠟燭,還會送錢給孩子,這是唯一送錢不但不會引人討厭,還被認為是很正當的節日。

蠟燭點在有光線的房間裡,是不是很奇怪?也不用來照明。實際上,這裡的蠟燭有象徵意義,有點像漫畫人物裡靈機一閃時出現的燈泡。代表著教育與瞭解,光明節的名字出自希伯來語“教育”,蠟燭和金錢結合在一起,就是獎勵孩子在去年一年增長的智慧,灌輸他們錢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的想法,以及錢不是壞東西,是經常自我改善的結果。

要獲得財富就要改變兩個觀念:需要從事商業活動;從商要合乎道德,高貴且有價值。等同于猶太憲法的經書《創世紀》的內容:上帝創造萬物的6天時間,用7次好來形容自己的創造出來的東西,而第八次好,用來形容永恆的貨幣——黃金。可見金錢在猶太人心中的地位。所以,在新月前夕固定朗誦的每月禱詞,也會懇求上帝賜予自己富足。

大家對商業一直有些誤解,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相信,賺錢是自私的活動,媒體也一直在刻意宣傳企業的惡,因為“披著光鮮外表的金融騙子”這樣的題材,更抓人眼球。沃爾瑪這樣的大型公司,養活了數十萬人,因為它的存在,千百萬個家庭可以用便宜的價格買到品質保障的商品;星巴克為無數人提供了舒適的空間,得以休憩與辦公;離我們生活更近淘寶、美團外賣,也讓我們的生活更為便利,讓我們用不高的價格買合適的商品,更促進了物流等行業的蓬勃發展,養活了一大批人。不要只聚焦在一小塊陰影的地方,這些公司的日常所造的功德更大,只是因為太習以為常。

(2)不要迷失自我

猶太民族是一個經歷過許多磨難的民族,始終沒有迷失自我。猶太歷史是一部血淚史:千百年來不停流浪,被欺壓,被唾棄,甚至被屠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幾乎被納粹德國滅族!即使遭遇苦難,猶太人始終對自己的目標很清晰,憑藉頑強毅力,努力生存,即使在夾縫中也能生存,所以遭遇數次磨難,都可以挺過來,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這樣的精神用在經商上,能不富?

明天的《見聞閱讀》將為您解讀《猶太致富金律》下

本周《見聞閱讀》還為大家帶來

中海油財務高管汪恒講讀《第七感:權力、財富與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

財經作家魯曉芙講讀《猶太致富金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