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帕金森患者約占全球一半 近七成延誤治療

【財新網】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 根據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近日發佈的報告, 中國帕金森患者人數接近300萬, 約占全球患者總數一半。 但許多患者往往被延誤治療。

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痹”, 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 世界著名的拳王阿裡、中國數學家陳景潤即患有帕金森病。 該疾病的典型症狀, 主要可概括為“抖、僵、慢、倒”四字。

“抖”是指手、胳膊、小腿、下頜和面部不由自主地抖動;“僵”指肌肉變得緊繃, 四肢活動的時候感到僵硬、沉重、不靈活;“慢”意味著動作緩慢, 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刷牙、洗臉等動作變慢,

寫字越寫越小, 走路時無法邁開腳步, 而以小碎步前進;“倒”則指姿勢步態等異常易導致跌倒。

通常情況下, 帕金森病多見於60歲以上的老人, 年齡越大, 患病風險越高。 但近年來, 帕金森患者呈年輕化趨勢, 40歲以下人群觸發帕金森病的情況越來越多。 由於帕金森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 目前帕金森病還不能根治, 只能通過及早規範治療改善症狀, 使患者長久保持生活自理。

在中國, 帕金森病已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中老年人的“第三殺手”。 2016年北京、西安、上海三地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100人就有1.7人患有帕金森病, 該年齡段患者人數占比超過八成。

但由於公眾認識不足等原因,

許多患者往往被延誤治療。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醫生袁寶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國外有研究發現, 60%—90%的帕金森病患者有睡眠障礙, 40%-55%的帕金森患者有抑鬱症狀, 很還有多病人在早期, 可能就會出現嗅覺減退或無徵兆頻繁摔跤等症狀, 只是這些症狀容易被忽略。

4月9日,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陳彪在帕雲醫生聯盟成立大會上公開提到, 中國期帕金森病的延誤治療率高達70%。 新華社援引航太中心醫院神經內科萬志榮介紹稱, 帕金森患者出現症狀後的就診時間平均會延遲6.73個月。

而更早之前,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及運動功能障礙學組等機構發佈了一項受訪者逾6000人的報告,

結果顯示, 90%的受訪者不瞭解帕金森病, 七成受訪者壓根沒聽說過帕金森病, 還有人認為世界知名物理學家霍金罹患的就是帕金森病, 但實際上霍金罹患的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即“漸凍症”。

中華醫學會呼籲社會關注帕金森症, 2006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公佈了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 2009年又作了修訂。 2015年由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制訂的《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三版)》正式發佈, 對規範和優化中國帕金森病的治療行為和提高治療效果有指導作用。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