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學技巧,看到就是賺到!

言 職 有 理

提起人力資源管理, 不得不提其中的佼佼者---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作為中國的自主品牌, 以自身的高品質高水準的產品打入世界市場,

成為民族驕傲。 據美國《財富》雜誌發佈了最新一期的世界500強名單 。 華為以785.108億美元營業收入首次打入前百強, 排名第83位。

作為全球領先的資訊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 華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結果, 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點便是---成功的人力資源管理。

據調查, 華為有17萬多名員工。 那麼, 是怎樣的人力資源管理才使這17萬的人力資源有效地組織起來, 形成了企業這無與倫比的競爭力呢?

華為公司有哪些經營特點

從華為公司多年的經營當中, 我們不難發現以下特點:

1海外銷售收入大於國內。 從2005 年起, 海外市場超過國內市場, 達到了 58%;現在華為海外銷售收入比例已達 70%左右

2高研發投入。 2013年, 研發投入 330億人民幣, 占銷售收入的 14%。 從 1997年開始, 每年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不低於10%。 近10年投了 1300億。 在這種情況下, 2013年還賺了 200多億

3全球最大專利申請公司。 2008年, 華為的國際專利申請數超過了西門子和豐田, 成為全球第一大國際專利申請公司

4倒三角人才結構。 2013年華為人才結構如下:研究和開發人員占 46%, 行銷、市場和服務人員占 33%, 生產人員只占到 12%, 管理及其他人員占 9%。

5全員利益共同體的股權結構。 華為 86%的員工擁有公司 98%的分紅權(虛擬受限股), 任正非只占到了華為股權的 1.24% 左右。 由此形成了一個全員的利益共同體,

這是華為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華為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

任正非說過, 華為人為什麼願意這麼玩兒命幹?是“分贓分得好”, 利益得到了均衡, 這又圍繞著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價值分配。 這也是華為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高明之處。

接下來, 就具體剖析一下華為公司的五大人力資源戰略:

職位價值體系

早期, Hay Group幫華為設計了三張表格, 用來客觀評價正常情況下每個崗位的能力要求、風險和責任度, 每一個崗位對應相應的級別, 從而建立起了25級的薪酬架構體系。

這樣就實現了公司內部價值分配的相對公平。 保證了職位價值體系的公平。

績效管理體系

華為的績效考核表的內容跟和工作目標息息相關。 主要分為業績和行為兩部分。

業績部分指的是KPI的各項指標, 強調績效評估;行為部分主要指員工每個階段所需要做的事和需要改進的內容, 強調能力評估, 這就是現在華為的價值評價體系。

更具體地說, KPI體系是與戰略地圖掛鉤的。 每年公司所制定的戰略目標不同, 對應的KPI指標也不一樣。然後這套KPI指標會由上至下地分解到各個系統、各個崗位,從而成為考核的標準,每個崗位都有所不同。比如同為市場部的銷售人員,班組主任的考核指標更側重高層關係,而客戶經理更側重銷售額。

任職資格體系

能力主義工資(或稱職能工資制度),其考核工具是任職資格體系。華為的專業人員一般分為六個等級,一級最低,六級最高。每個職業都有相應的職業資格標準,且每個級別對應一套技能結構,一個職業大概有四到六項技能結構。

比如作為一個銷售人員,應該具備資訊收集、產品知識、專案管理和影響力等幾項技能,那麼從一級向二級晉升時,他會非常明確自己應該在哪些方面學習和提高。這是知識份子自我管理的路徑設定。

素質模型體系

任職資格體系和素質模型其實是兩個概念。任職資格體系更多的是一種對日常工作行為的要求,比如一個優秀的銷售人員應該如何去收集資訊、和客戶的溝通交流、進行專案公關等等,重點在於各類技能。

而素質模型更側重人才的內在特質,譬如個體的成就感、影響力等等,這些特質往往不是靠培養出來的,而是靠選擇。所以華為在晉升的時候更多地使用任職資格體系,而在招聘當中會更多地使用素質模型。

勞動態度評估體系

每年年末,都會發一張勞動態度評價表,表上大概有幾十個問題,都是非常詳細瑣碎的,比如“你有沒拿公司的紙回家”或“上班時間有沒有打過私人電話”。這是一般員工的評估表,對管理層的要求更加嚴格,比如會有“能不能為了公司的整體利益犧牲個人利益”這種問題。

這張表每個人自己填,沒有人會督查你是不是填了真實答案,目的主要是讓大家在填寫的過程中自我檢查。這其實是在潛移默化地不斷傳遞資訊、強化觀念,讓公司統一的文化和價值觀深入人心的過程。

怎樣學好人力資源管理

不可否認,人力資源管理在一個公司的成功中往往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不僅創業者需要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知識,這項知識對求職者、專業任職者也同樣重要。正可謂,人人都要學點人力資源管理。那麼到底怎樣才能學好人力資源管理呢?

點擊右上方

關注頭條號“言職有理”

豐富的人力資源知識

我們細細地講

對應的KPI指標也不一樣。然後這套KPI指標會由上至下地分解到各個系統、各個崗位,從而成為考核的標準,每個崗位都有所不同。比如同為市場部的銷售人員,班組主任的考核指標更側重高層關係,而客戶經理更側重銷售額。

任職資格體系

能力主義工資(或稱職能工資制度),其考核工具是任職資格體系。華為的專業人員一般分為六個等級,一級最低,六級最高。每個職業都有相應的職業資格標準,且每個級別對應一套技能結構,一個職業大概有四到六項技能結構。

比如作為一個銷售人員,應該具備資訊收集、產品知識、專案管理和影響力等幾項技能,那麼從一級向二級晉升時,他會非常明確自己應該在哪些方面學習和提高。這是知識份子自我管理的路徑設定。

素質模型體系

任職資格體系和素質模型其實是兩個概念。任職資格體系更多的是一種對日常工作行為的要求,比如一個優秀的銷售人員應該如何去收集資訊、和客戶的溝通交流、進行專案公關等等,重點在於各類技能。

而素質模型更側重人才的內在特質,譬如個體的成就感、影響力等等,這些特質往往不是靠培養出來的,而是靠選擇。所以華為在晉升的時候更多地使用任職資格體系,而在招聘當中會更多地使用素質模型。

勞動態度評估體系

每年年末,都會發一張勞動態度評價表,表上大概有幾十個問題,都是非常詳細瑣碎的,比如“你有沒拿公司的紙回家”或“上班時間有沒有打過私人電話”。這是一般員工的評估表,對管理層的要求更加嚴格,比如會有“能不能為了公司的整體利益犧牲個人利益”這種問題。

這張表每個人自己填,沒有人會督查你是不是填了真實答案,目的主要是讓大家在填寫的過程中自我檢查。這其實是在潛移默化地不斷傳遞資訊、強化觀念,讓公司統一的文化和價值觀深入人心的過程。

怎樣學好人力資源管理

不可否認,人力資源管理在一個公司的成功中往往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不僅創業者需要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知識,這項知識對求職者、專業任職者也同樣重要。正可謂,人人都要學點人力資源管理。那麼到底怎樣才能學好人力資源管理呢?

點擊右上方

關注頭條號“言職有理”

豐富的人力資源知識

我們細細地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