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小問題大民生 政協委員熱議看病難如廁難養老難

政協委員爭相發言。

省政協委員熱議看病難如廁難養老難。

什麼是民生?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就是民生。 1月28日, 在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著力保障改善民生”聯組討論現場, 來自省內各個行業的政協委員就醫療保障、社會養老以及移民搬遷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並向8家政府職能單位提出了建議和意見。

廁所革命事關百姓生活 委員建議智慧化改造

俗話說“人有三急,

如廁第一”, 省政協委員、臺盟省委會副主委、陝西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吳志紅就關注到了影響市民幸福感的小事情, 並希望通過這些小事情撬動社會文明大提升。

吳志紅說, 隨著陝西旅遊業的不斷發展, 全省很多地方都意識到“廁所革命”對本地旅遊經濟和市民的影響, 加大了廁所改建擴建的力度, 但總體來看, 城市公共廁所的分佈還不夠科學、設施不夠人性化、對特殊群體的照顧還不夠、廁所內部也不夠衛生。

她建議, 政府部門加大對公共廁所的投入和管理力度, 進行統一管理實施對外開放, 邀請群眾對效果進行評估。 新建廁所可以超前使用技術手段, 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生物技術對廁所進行改造, 對糞便進行處理,

使“廁所革命”變為“智慧廁所革命”。

社會養老機構偏少 委員建議加大建設投入

目前, 養老已成為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 社會養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這也引起了省政協委員、臺盟省委會副主委穀磊的注意。 據穀磊的調查, 2011-2016年, 中省和福彩共下撥養老資金27.9億元, 興建養老機構8821所, 設置20.9萬個養老床位。

但社會養老仍面臨著巨大缺口, “城市養老機構比農村多, 關中比陝南陝北多, 經濟發展好的地方比發展落後的地方多, 主要還是因為土地和房屋建設制約著養老機構的建設。 ”穀磊說, 目前我省民辦養老機構發展緩慢, 服務水準還處在中下游水平, 急需進行提升。

谷磊建議政府部門加強公益性養老機構的土地劃撥力度,

加大養老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 降低社會養老機構的准入門檻, 對相關養老機構的財政補貼實現一次性發放到位, 並在鄉村加大養老機構的建設力度, 提前解決社會養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看病難該咋辦 兩位代表爭相提建議

在28日的政協聯組討論中, 來自醫藥衛生界的政協委員、交大一附院教授王曉虹和省工商聯常委、光大藥業董事長曹文勇分別從“醫”和“藥”的角度分析了看病難的原因, 並給出了建議。

曹文勇建議, 一方面, 在醫學設備的使用上可以實現“共用”, 通過設備共用減輕基層醫院設備不足的壓力。 另一方面, 隨著國家對醫療事業的投入, 經濟條件較好的基層單位已經擁有許多先進的醫療設備,

但是基層能夠自如使用新設備的醫生並不多, 導致許多病患前往大醫院就診, 造成了大醫院醫療資源的稀缺, 社區醫院又無人願意看病的局面。 因此也要加大基層醫院醫生的培訓, 使基層醫院的新設備物盡其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