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師備考:赫爾巴特教育思想及知識點總結

赫爾巴特是教育學創立階段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為教育學的創立做了很大貢獻, 不管在教師招聘考試還是教師資格考試中都是比較常涉及到的一個人物。 下面我們對赫爾巴特的重要教育思想和涉及到的重要考點進行分析。

赫爾巴特是近代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家, 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 出生在一個律師家庭, 從小受到了嚴格的家庭教育, 同時也廣泛接受了各種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學》, 標誌著教育學成為一門規範獨立的學科。

教育思想匯總:

他提出了以倫理學(五種道德觀念,

即內心自由、完善、仁慈、正義和公平)和心理學(西方歷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加以研究, 並努力把它建成為一門科學的思想家)作為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

提出了教育性教學原則, 他認為教育是通過而且只有通過教學才能真正產生實際的作用, 教學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徑。 即“通過教學來進行教育”;訓育是指有目的地進行的培養, 其目的在於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 分為四個階段, 即道德判斷, 道德熱情, 道德決定和道德自製。

課程理論: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與兒童的經驗和興趣相一致;(興趣包括經驗的興趣和同情的興趣);統覺與課程相關(學校不同課程的安排應當相互影響, 相互聯繫)和集中(學校的課程要選擇一門科目作為學習的中心);兒童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過程,

【嬰兒期(0-3歲), 幼兒期(4-8歲), 童年期和青年期】

教學理論:教學理論:教學進程理論【統覺過程的完成大體上具有三個環節, 感官的刺激、新舊觀念的分析和聯合, 統覺團的形成。 單純的提示教學、分析教學和綜合教學】

提出了三中心的教學理論, 教師中心, 教材中心和課堂中心。

教學形式四階段論:明瞭-聯想-系統-方法

考點匯總:

地位:科學教育學之父, 傳統教育學派代表

代表作:《普通教育學》

重要教育思想記憶口訣:

一個原則:教育性教學原則

兩個基礎:倫理學和心理學

三個中心:教師中心, 教材中心和課堂中心

四個階段:明瞭-聯想-系統-方法

考查形式:

單選、多選、判斷

習題展示:

判斷:

1.杜威以反赫爾巴特教育理論出現, 提出了“兒童中心, 經驗中心和活動中心”( )

答案:對。 解析:題目中提到的兒童中心, 經驗中心和活動中心是杜威的教育思想。 赫爾巴特提出的是舊三中心, 教師中心, 教材中心和課堂中心。

單選:

1.19世紀, 以“統覺理論”原理來說明教學過程的德國教育家是( )

A.黑格爾 B.費爾巴哈 C.康得 D.赫爾巴特

答案:D。 解析:赫爾巴特提出了教學進程理論, 統覺過程的完成大體上具有三個環節, 感官的刺激、新舊觀念的分析和聯合, 統覺團的形成。 單純的提示教學、分析教學和綜合教學。 故選擇D。

2.提出了倫理學和心理學基礎的教育家是( )

A.赫爾巴特 B.杜威 C.盧梭 D.培根

答案:A。 解析:赫爾巴特提出了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學的基礎。

教你10分鐘攻克教育研究方法常見考點

導讀:在近兩年的教育綜合知識考試中, 教育研究方法的比重在逐漸增大。 這也體現了教招筆試已經逐漸從知識主導型考試逐漸轉向實踐應用主導型考試。 但參與教招筆試考試中的大多數考生是應屆畢業生或是沒有進行教研實操的新師資,

所以面對教育研發方法模組的知識點, 大多數情況下是束手無策的。 本文旨在幫助考生迅速掌握教育研究方法中的三個常見考點, 幫助各位考生能夠減輕備考負擔。

常見考點一:教育文獻的三種等級

主要考察題型:單選題

考察方式:通過題幹中描述的特徵選擇出是什麼等級的文獻。

知識點:

一次文獻:包括專著、論文、調查報告、檔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實踐為依據而創作的原始文獻, 是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文獻, 具有創造性, 有很高的直接參考和借鑒使用價值。

二次文獻:是對原始文獻加工整理, 使之系統、條理化的檢索性文獻, 一般包括題錄、書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二次文獻具有報告性、彙編性和簡明性,是對一次文獻的認識,是檢索工具的主要組成部分。

三次文獻:是在利用二次文獻基礎上對某一範圍內的一次文獻進行廣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後綜合濃縮而成的參考性文獻,包括動態綜述、專題述評、資料手冊、進展報告、年度百科大全以及專題研究報告等。

【例題1】:在缺少足夠實踐經驗或面臨大量繁雜的原始資料時,可以借助于相對應主題的書目、文摘或索引來簡化研究的步驟和減少教研的工作量,這是在利用( )?

A.一次文獻 B.二次文獻 C.三次文獻 D.原始文獻

【答案】B。解析:關鍵字在於書目、文摘或索引;再結合題幹中的背景,需要具有簡明性的資料,因此選二次文獻。

【例題2】:具有高度彙編性和對某領域具有強分析性的進展報告、專題研究報告或專題研究手冊均屬於( )?

A.一級文獻 B.二級文獻 C.三級文獻 D.四級文獻

【答案】C。解析:關鍵字在於“高度彙編性”、“強分析性”等詞,說明此種文獻較之二次文獻具有更高彙編性和整合性,因此選擇C。

常見考點二: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性

主要考察題型:多選題

考察方式:識記為主,鑒別教育研究方法的特點,區分與其他研究的共性和特性。

知識點: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點,即教育研究與其他研究的共性是:

①研究的目的在於探索教育規律,以解決重要的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為導向。

②有科學假設和對研究問題的陳述,研究的問題有明確的目標和可供檢查的指標。

③有科學的研究設計,準確系統的觀察記錄和分析,並搜集可靠的資料資料。

④強調方法的科學性:它是運用一定的科學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學研究程式,有目的、有計劃的認識活動。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認的,運用過程和研究結果是可檢驗的,研究結果要回到實踐中檢驗。

⑤有創造性:對原有的理論體系、思維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這是研究最重要的特點。

教育科學研究具有區別于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研究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

①帶有很強的綜合性和整體性。②研究的週期較長。③針對性、實踐性強。

④教育科研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積極參與,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例題】:教育研究是改善教育品質和教育發展的關鍵手段和方式,它具有十分獨特的教育意義,它包括哪些特殊特徵呢?

A.有科學假設和對研究問題的陳述,研究的問題有明確的目標和可供檢查的指標。

B.有科學的研究設計,準確系統的觀察記錄和分析,並搜集可靠的資料資料

C.教育針對性、教育實踐性強。

D.教育科研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積極參與,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答案】CD。

常見考點三:教育觀察研究的基本類型

主要考察題型:單選題

考察方式:①理解,通過題幹描述的特徵確定具體的教育觀察方式;②識記,考察不同分類包括哪些具體的觀察方式。

知識點:

按觀察的情境條件分類,自然情境中的觀察和實驗室中的觀察。

按觀察的方式分類,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直接觀察是指借助觀察者的自身的觀察記錄資料,間接觀察是通過儀器或設備進行觀察記錄。

按觀察者是否直接參與被觀察者所從事的活動,參與性觀察和非參與性觀察。參與性觀察指研究者參與到被觀察團隊中,非參與性觀察指不參與被觀察者的團隊中。

按觀察實施的方法,分為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結構式觀察具有強的計劃性和觀察步驟,嚴謹有序;非結構式觀察具有強的彈性,隨機性較大。

【例題1】:為了不影響研究的內在效度,研究者隱藏在單面鏡後,對所要研究的學生進行觀測的方式屬於( )?

A.參與式觀察 B.非參與式觀察 C.暗地觀察 D.間接觀察

【答案】B。解析:題幹中所描述的是研究者不參與到被觀察者的團隊中且沒有提及利用儀器和設備,因此選B。

【例題2】:根據是否有計劃性和觀察研究步驟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可以分為( )?

A.參與式觀察與非參與式觀察 B.自然觀察和實驗室觀察

C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 D.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

【答案】D。

一般包括題錄、書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二次文獻具有報告性、彙編性和簡明性,是對一次文獻的認識,是檢索工具的主要組成部分。

三次文獻:是在利用二次文獻基礎上對某一範圍內的一次文獻進行廣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後綜合濃縮而成的參考性文獻,包括動態綜述、專題述評、資料手冊、進展報告、年度百科大全以及專題研究報告等。

【例題1】:在缺少足夠實踐經驗或面臨大量繁雜的原始資料時,可以借助于相對應主題的書目、文摘或索引來簡化研究的步驟和減少教研的工作量,這是在利用( )?

A.一次文獻 B.二次文獻 C.三次文獻 D.原始文獻

【答案】B。解析:關鍵字在於書目、文摘或索引;再結合題幹中的背景,需要具有簡明性的資料,因此選二次文獻。

【例題2】:具有高度彙編性和對某領域具有強分析性的進展報告、專題研究報告或專題研究手冊均屬於( )?

A.一級文獻 B.二級文獻 C.三級文獻 D.四級文獻

【答案】C。解析:關鍵字在於“高度彙編性”、“強分析性”等詞,說明此種文獻較之二次文獻具有更高彙編性和整合性,因此選擇C。

常見考點二: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性

主要考察題型:多選題

考察方式:識記為主,鑒別教育研究方法的特點,區分與其他研究的共性和特性。

知識點: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點,即教育研究與其他研究的共性是:

①研究的目的在於探索教育規律,以解決重要的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為導向。

②有科學假設和對研究問題的陳述,研究的問題有明確的目標和可供檢查的指標。

③有科學的研究設計,準確系統的觀察記錄和分析,並搜集可靠的資料資料。

④強調方法的科學性:它是運用一定的科學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學研究程式,有目的、有計劃的認識活動。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認的,運用過程和研究結果是可檢驗的,研究結果要回到實踐中檢驗。

⑤有創造性:對原有的理論體系、思維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這是研究最重要的特點。

教育科學研究具有區別于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研究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

①帶有很強的綜合性和整體性。②研究的週期較長。③針對性、實踐性強。

④教育科研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積極參與,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例題】:教育研究是改善教育品質和教育發展的關鍵手段和方式,它具有十分獨特的教育意義,它包括哪些特殊特徵呢?

A.有科學假設和對研究問題的陳述,研究的問題有明確的目標和可供檢查的指標。

B.有科學的研究設計,準確系統的觀察記錄和分析,並搜集可靠的資料資料

C.教育針對性、教育實踐性強。

D.教育科研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積極參與,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答案】CD。

常見考點三:教育觀察研究的基本類型

主要考察題型:單選題

考察方式:①理解,通過題幹描述的特徵確定具體的教育觀察方式;②識記,考察不同分類包括哪些具體的觀察方式。

知識點:

按觀察的情境條件分類,自然情境中的觀察和實驗室中的觀察。

按觀察的方式分類,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直接觀察是指借助觀察者的自身的觀察記錄資料,間接觀察是通過儀器或設備進行觀察記錄。

按觀察者是否直接參與被觀察者所從事的活動,參與性觀察和非參與性觀察。參與性觀察指研究者參與到被觀察團隊中,非參與性觀察指不參與被觀察者的團隊中。

按觀察實施的方法,分為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結構式觀察具有強的計劃性和觀察步驟,嚴謹有序;非結構式觀察具有強的彈性,隨機性較大。

【例題1】:為了不影響研究的內在效度,研究者隱藏在單面鏡後,對所要研究的學生進行觀測的方式屬於( )?

A.參與式觀察 B.非參與式觀察 C.暗地觀察 D.間接觀察

【答案】B。解析:題幹中所描述的是研究者不參與到被觀察者的團隊中且沒有提及利用儀器和設備,因此選B。

【例題2】:根據是否有計劃性和觀察研究步驟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可以分為( )?

A.參與式觀察與非參與式觀察 B.自然觀察和實驗室觀察

C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 D.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

【答案】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