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土耳其緊繃的弦一觸即發,歷史的傷疤太深,俄羅斯要“負責任”

近日, 土耳其攻打敘利亞北部阿夫林地區庫爾德人武裝的新聞席捲全球。

土耳其此舉的關鍵原因是因美國支持敘利亞庫爾德人獨立,

一旦成功, 便會推動土耳其的庫爾德工人党的分裂。 那時, 美國借庫爾德之勢鉗制土耳其, 防止其坐大, 以維護自己在中東的主導地位的目的便達到。 可是, 一旦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失控, 並在其他庫爾德勢力的影響之下, 完成了獨立, 那對土耳其來言, 是致命一擊。

大家知道, 土耳其小亞細亞半島部分的地勢走向是西高東低, 從亞美尼亞高原一直到博斯普魯斯海峽, 海拔逐漸遞減, 庫爾德核心區樣壓制著小亞細亞半島上的安納托利亞高原。 而在伊斯蘭世界, 民族感非常強烈的庫爾德人在土耳其的聚居區, 並不局限于亞美尼亞高原, 還一直拓展到了小亞細亞半島的腹部中央地帶。 一旦庫爾德人獨立,

東部屏障倒塌不說, 連差不多半個小亞細亞半島也不復存在。 到那時, 土耳其國土面積大幅縮水不說, 而重振奧斯陸土耳其帝國雄風之夢便完全泡湯。

想當初, 土耳其也是一個橫跨歐亞非的世界級大國, 可是幾百年裡, 竟被俄羅斯蠶食到只剩下伊斯坦布爾與小亞細亞半島的二三流國家。 土耳其憋屈了幾百年, 眼下打擊庫爾德人這種先發制人的行動, 出於感性層面, 也是不想重蹈覆轍。

這篇文章, 雲石君要帶大家看看土耳其被俄羅斯鯨吞的歷史, 從歷史可以見今天土耳其緊繃的弦。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極盛時, 佔領了南歐、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 西達直布羅陀海峽, 東抵裡海及波斯灣, 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

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而如今的土耳其只剩下伊斯坦布爾與小亞細亞半島。 對比之下, 便能瞭解土耳其的憋屈心理了。

而俄羅斯一步步蠶食土耳其, 是從16世紀開始的, 那個時候奧斯曼土耳其還很強大, 而俄羅斯還沒有崛起。 不過, 就這短短的時間裡, 俄土兩國的地位大翻轉。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大反轉呢?雲石君將從以下幾方面作分析。

第一、俄土實力此消彼長

中世紀中後期, 俄羅斯坐在的東歐板塊在千年歐中農耕文明的積累下, 農業生產技術大大提高, 在較寒冷地區也有一定的開展農業種植的能力。

不過, 地勢平緩的東歐, 常受到遊牧武裝的侵襲影響, 在政治上, 農耕國家依然受遊牧勢力鉗制。

東歐板塊還是遊牧勢力的天下。

雖然, 遊牧政權的武力超強, 但遊牧為主的落後生產方式, 這就導致了其政權缺乏強大且穩定的物質保障, 而遊牧勢力對外擴也都是一時性的燒殺搶掠, 沒有長期戰略規劃。 這對土耳其是利好的。

不過, 熱兵器改變了一切。

熱兵器出現, 遊牧騎兵的武力優勢不再。 而熱兵器的製造, 更需更加豐厚的物資基礎支撐, 使得單位創造能力更高的農耕政治勢力, 有了熱兵器的加持, 代替了遊牧勢力對東歐的主導。 便有俄羅斯系莫斯科公國的興起, 和蒙古系金帳汗國的沒落的歷史。 最終, 莫斯科公國消滅了金帳汗國, 建立起了農業基礎主導的俄羅斯帝國。

東歐可開發土地眾多, 在排除遊牧武裝襲擾後,

農耕文明的覆蓋範圍不斷擴大, 東歐物質基礎大幅提升, 這為其進行對外戰略擴張提供了保障。

這下, 土耳其麻煩了。

一方面是, 農耕生產模式下, 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 商業交換需求也隨之增加。 另一方面, 有了豐厚的物質基礎, 俄羅斯可以承擔得起打造、供養商船、軍艦的開銷, 同時也給海船製造和維護提供了更可靠的技術支撐。這種局勢下,俄羅斯開始謀求對商業路徑的控制。而在大航海時代的推動下,俄羅斯的開展海上貿易的能力有所提高,俄羅斯也想控制黑海——地中海這條關鍵航線。與土耳其的衝突在所難免。

土耳其與東歐的原有地緣平衡線被打破,俄羅斯奪取了黑海北半部海岸線附近的原土耳其領土,甚至開始滲透至巴爾幹地區。土耳其喪失了對黑海——地中海貿易絕對主導權,俄土共同主導了這條貿易線。

奧斯曼土耳其的本部核心區,是以伊斯坦布爾為核心的黑海——愛琴海沿岸。俄羅斯挺近黑海,伊斯坦布爾的北方地緣屏障功能被消解。戰略上,土耳其受制於人。

為了維護本部核心區的安全,土耳其只能被動擴軍,在以伊斯坦布爾為首的黑海沿岸城市大量佈防,通過現實武力的增長,來抵消地緣屏障被破後增加的國家安全風險。不過,這種防禦大大消耗了土耳其的國力,而且就是一個無底洞。

俄羅斯地緣實力在增長,而土耳其卻不斷在消耗,兩國強弱已在微妙變化中。

第二、俄土勢力範圍增益減損。

雖然,土耳其橫跨亞歐非三大洲交界,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地緣中樞。土耳其靠著這種地位,獲得了巨大財富,只要控制伊斯坦布爾,土耳其便可長期從國際商業貿易獲得大量財富。

不過,土耳其靠著地處西方、伊斯蘭世界的戰略中樞來獲取巨大商業受益,而周邊都是當時已大規模開發的優質地緣板塊。西有歐洲、北有俄羅斯,東有伊朗薩法維帝國,而南面的北非雖被土耳其收服,再往南便是撒哈拉大沙漠,這樣一來,土耳其失去了向四周繼續拓展的戰略空間。相反,土耳其不得不面對歐洲、俄羅斯等文明的興起而帶來的戰略壓力。這就使土耳其的勢力範圍有減無增。

再看俄羅斯所要面對的,在西、南方,有歐洲、土耳其等成熟文明體系,但東方,卻是早已衰退的蒙古——突厥系遊牧部族。俄羅斯用較小的代價,將遊牧部族的土地納入自家版圖。

雖然,北亞、中亞的地理環境惡劣,開發價值趕不上歐洲、地中海,但好歹體量龐大,也有不少的資源。

不同的地緣環境,導致了土俄不同的對外拓展空間,也拉大了雙方地緣實力,使得雙方在正面對抗的戰爭中,俄羅斯能力壓土耳其的資本。

第三、俄土地緣結構上不同的規整程度

羅斯的國土總體呈矩狀結構,緊密規整,既利於內部的整合,也減少了俄羅斯的外部壓力。

雖然,俄羅斯是西重東輕的地緣結構,亞洲部分開發程度較低。好在當時,亞洲的外部鄰邦皆深陷農耕泥沼,對俄羅斯的威脅並不大。

反觀土耳,國土非常不規整,零散,且大片國土位於海岸線的狹長地區。大航海時代後,海洋的地緣屏障有效性減弱,更糟糕的這是海權國家對外擴張的戰略通途。土耳其空有大片領土,但在海權沒落的情況下,難以形成合力,19世紀後,要麼,歐洲佔據著這些邊緣海岸線領土,要麼,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

第四、貿易路線的變化

大航海時代後,伊斯坦布爾在歐亞貿易線路中的中樞地位不再。一方面,歐洲可以繞好望角、合恩腳,經印度洋、太平洋直接航行至亞洲,還可以開發出蘇伊士運河,以直接突破中東陸地的阻礙。另一方面,俄羅斯在亞歐大陸北部的開發出的新的東西方交流通道,一定程度上,替換了中東傳統貿易線路的。

雖說“剩者為王敗者為寇”,人們喜歡對勝者錦上添花,也習慣對敗者落井下石,但還有“風水輪流轉”,落寞的人保不定哪天又走上了巔峰。

顯赫一時的土耳其因自身地緣的限制,加上時代的影響,催生出的勁敵俄羅斯的崛起,最終導致了土耳其的沒落。到如今,土耳其必須要寸土必爭,不然離振興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夢將越來越遠。

不過,這次庫爾德之戰,土耳其面對的對手並不是俄羅斯,而美國。相反,俄羅斯卻在這場博弈中,成為了土耳其的支持者。

為什麼土耳其會放棄針對傳統敵人俄羅斯,轉而與其合作,去對付美國的盟友庫爾德呢?雲石君將為您解讀更多的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

同時也給海船製造和維護提供了更可靠的技術支撐。這種局勢下,俄羅斯開始謀求對商業路徑的控制。而在大航海時代的推動下,俄羅斯的開展海上貿易的能力有所提高,俄羅斯也想控制黑海——地中海這條關鍵航線。與土耳其的衝突在所難免。

土耳其與東歐的原有地緣平衡線被打破,俄羅斯奪取了黑海北半部海岸線附近的原土耳其領土,甚至開始滲透至巴爾幹地區。土耳其喪失了對黑海——地中海貿易絕對主導權,俄土共同主導了這條貿易線。

奧斯曼土耳其的本部核心區,是以伊斯坦布爾為核心的黑海——愛琴海沿岸。俄羅斯挺近黑海,伊斯坦布爾的北方地緣屏障功能被消解。戰略上,土耳其受制於人。

為了維護本部核心區的安全,土耳其只能被動擴軍,在以伊斯坦布爾為首的黑海沿岸城市大量佈防,通過現實武力的增長,來抵消地緣屏障被破後增加的國家安全風險。不過,這種防禦大大消耗了土耳其的國力,而且就是一個無底洞。

俄羅斯地緣實力在增長,而土耳其卻不斷在消耗,兩國強弱已在微妙變化中。

第二、俄土勢力範圍增益減損。

雖然,土耳其橫跨亞歐非三大洲交界,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地緣中樞。土耳其靠著這種地位,獲得了巨大財富,只要控制伊斯坦布爾,土耳其便可長期從國際商業貿易獲得大量財富。

不過,土耳其靠著地處西方、伊斯蘭世界的戰略中樞來獲取巨大商業受益,而周邊都是當時已大規模開發的優質地緣板塊。西有歐洲、北有俄羅斯,東有伊朗薩法維帝國,而南面的北非雖被土耳其收服,再往南便是撒哈拉大沙漠,這樣一來,土耳其失去了向四周繼續拓展的戰略空間。相反,土耳其不得不面對歐洲、俄羅斯等文明的興起而帶來的戰略壓力。這就使土耳其的勢力範圍有減無增。

再看俄羅斯所要面對的,在西、南方,有歐洲、土耳其等成熟文明體系,但東方,卻是早已衰退的蒙古——突厥系遊牧部族。俄羅斯用較小的代價,將遊牧部族的土地納入自家版圖。

雖然,北亞、中亞的地理環境惡劣,開發價值趕不上歐洲、地中海,但好歹體量龐大,也有不少的資源。

不同的地緣環境,導致了土俄不同的對外拓展空間,也拉大了雙方地緣實力,使得雙方在正面對抗的戰爭中,俄羅斯能力壓土耳其的資本。

第三、俄土地緣結構上不同的規整程度

羅斯的國土總體呈矩狀結構,緊密規整,既利於內部的整合,也減少了俄羅斯的外部壓力。

雖然,俄羅斯是西重東輕的地緣結構,亞洲部分開發程度較低。好在當時,亞洲的外部鄰邦皆深陷農耕泥沼,對俄羅斯的威脅並不大。

反觀土耳,國土非常不規整,零散,且大片國土位於海岸線的狹長地區。大航海時代後,海洋的地緣屏障有效性減弱,更糟糕的這是海權國家對外擴張的戰略通途。土耳其空有大片領土,但在海權沒落的情況下,難以形成合力,19世紀後,要麼,歐洲佔據著這些邊緣海岸線領土,要麼,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

第四、貿易路線的變化

大航海時代後,伊斯坦布爾在歐亞貿易線路中的中樞地位不再。一方面,歐洲可以繞好望角、合恩腳,經印度洋、太平洋直接航行至亞洲,還可以開發出蘇伊士運河,以直接突破中東陸地的阻礙。另一方面,俄羅斯在亞歐大陸北部的開發出的新的東西方交流通道,一定程度上,替換了中東傳統貿易線路的。

雖說“剩者為王敗者為寇”,人們喜歡對勝者錦上添花,也習慣對敗者落井下石,但還有“風水輪流轉”,落寞的人保不定哪天又走上了巔峰。

顯赫一時的土耳其因自身地緣的限制,加上時代的影響,催生出的勁敵俄羅斯的崛起,最終導致了土耳其的沒落。到如今,土耳其必須要寸土必爭,不然離振興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夢將越來越遠。

不過,這次庫爾德之戰,土耳其面對的對手並不是俄羅斯,而美國。相反,俄羅斯卻在這場博弈中,成為了土耳其的支持者。

為什麼土耳其會放棄針對傳統敵人俄羅斯,轉而與其合作,去對付美國的盟友庫爾德呢?雲石君將為您解讀更多的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