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安徽“兩會”再傳品質“好聲音”

書寫美好安徽的“品質答卷”

□ 本報記者 李 輝

“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統籌推進製造強省、品質強省建設, 加快打造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剛剛閉幕的安徽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 安徽省省長李國英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20處提到品質或與品質相關的工作。 將開展提升製造業品質標準行動, 啟動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安徽省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設, 壓減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 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等作為“2018年重點工作任務”進行部署。

去年以來, 安徽省質監系統緊緊圍繞質檢總局、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

大力實施品質強省戰略, 產品品質水準不斷提高, 品質安全形勢平穩向好, 品質基礎設施進一步夯實, 強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助推安徽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品質品牌升級工程深入推進。 安徽召開高規格的全省品質品牌升級工程推進大會, 推動省、市、縣(市、區)三級政府建立了品質品牌升級工作專門議事機構。 組織開展了品質品牌“五大示範”活動, 實施“萬千百十”行動計畫。 兩個產業聚集區被命名為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 1個城市獲批創建全國品質強市示範城市, 黃山區太平猴魁茶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順利通過質檢總局驗收。 宿州、安徽省計量院、海螺集團、馬鋼高鐵輪轂、六安瓜片等5個組織和品牌入選2017“品質之光”名單。

品質監管是底色, 品質安全是底線。 安徽在高位推動品質安全監管的同時, 積極探索維護品質安全的一系列生動實踐, 安慶、淮南深化“品質流動診所”活動, 蚌埠、阜陽建立中小學校消費品質量安全風險資訊監測點或平臺, 馬鞍山推行“互聯網+安全監察”, 淮北實行在用氣瓶一瓶一碼, 蕪湖建立電梯應急救援監管平臺, 銅陵市和潁上縣、蜀山區實行“網格化”監管。

品質基礎作用有效發揮, 計量精准服務、標準引領作用、認證認可服務功能、檢驗檢測機構能力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安徽創建全國首個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省專案高分通過驗收, 發起成立“中部地區標準化戰略合作聯盟”“一帶一路”質子、超導及核能應用國際標準聯盟。

全國首個“國家新能源汽車儲供能產品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獲批籌建。

改革才有動力, 改革才有活力。 去年, 安徽質監各項改革強力推進, 亮點紛呈。 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 160個事項上網辦理, 實現辦事人員“最多跑一次”。 省質監局將耐火材料等6類工業產品審批許可權委託到市級, 實行先證後核、簡化程式, 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落實“三集中三到位兩分離”, 實現審批事項、人員、授權集中到位, 審批與監管分離, 進一步提高了辦事效率, 規範了行政審批行為。 深化標準化改革, 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安徽省貫徹實施〈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重點任務分工(2017-2018年)》。

省質監局聯合省發改委、經信委、科技廳印發《安徽省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管理辦法(試行)》, 批准籌建3個安徽省技術標準創新基地。 加強獲獎企業後續管理, 對省政府品質獎、安徽名牌獲獎企業實行黃牌警告和淘汰退出機制, 開展《安徽省品質促進條例》立法調研工作, 建立品質狀況分析報告制度。

安徽省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韓永生表示, 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認真落實質檢總局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 把品質強省戰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深入開展“品質提升行動年”活動, 著力提升品質共治水平, 提升品質發展水準, 提升品質安全保障水準, 提升品質基礎設施水準,

提升質監改革創新水準, 提升質監系統党的建設品質水準, 為加快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提供強有力的品質保障。

《中國品質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