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小鎮|建設小鎮拿地難題待解 各地政策創新“破冰”

特色小鎮的用地問題一直是特色小鎮發展中的難點和痛點。 大家也許見過這樣的現象:一方面住建部門, 甚至很多省市級領導都比較重視特色小鎮建設工作,

一方面土地管理部門也不會放鬆相關規制。

對此,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助理李學鋒認為, 特色小鎮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最嚴重的就是用地問題。 很多特色小鎮會涉及到用地用途轉換的問題, 從原有的農地變為建設用地, 這就涉及到國土規劃調整以及國土的收儲等一系列過程。 原有的用地是受國家法律法規所控制的, 國家管理也很嚴格。 如果為了建設特色小鎮而突破用地紅線, 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一個問題, 例如特色小鎮規劃規定什麼時候之前必須動工建設, 什麼日期之前必須見到成效, 而用地部門常常因為相關程式還沒走完而不能動工。

雖然現在中央乃至地方政府都出臺了很多支持特色小鎮發展的利好政策, 但是要看到, 相關政策只是起引導作用, 而國內特色小鎮是否能真正發展起來, 還是取決於小鎮自身的資源情況和發展基礎, 還有良好的規劃、科學的開發建設以及成功運營的模式。

保障小鎮發展的土地要素亟待破冰

全國市長研修學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幹部學院)城市發展研究所所長余池明表示, 特色小鎮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都需要大量的用地指標。 以浙江特色小鎮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 建設面積1平方公里估算, “十三五”期間, 1000個國家級特色小鎮就需要新增建設用地1000平方公里。 因此, 特色小鎮發展的土地要素保障問題亟待破冰。

特色小鎮的培育、建設屬於我國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力抓手, 因此, 在《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8號)中依然能找出特色小鎮用地政策的創新空間。

該《意見》第六條“完善土地利用機制”為解決特色小鎮用地問題指出四個方向:一是規範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 也就是說, 從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所獲得的用地指標是特色小鎮用地來源之一。 二是建立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激勵機制。 允許存量土地使用權人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符合相關規劃的前提下, 按照有關規定經批准後對土地進行再開發。 這是提高原有用地效率的方式。

三是因地制宜推進低丘緩坡地開發。 這種方式可新增用地。 四是完善土地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機制。 這裡面含有兩塊:一塊是流轉, 取得一定年限的使用權, 另一塊是農民有償自願退出, 退出後減少的鄉村用地指標可以通過第一種方式轉化為增加的城市建設用地指標。

各省關於特色小鎮的用地支持政策是在宏觀的新型城鎮化土地利用機制的進一步具體化。 梳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關於特色小鎮(示範鎮、重點鎮)的用地政策, 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措施:

1、在建設用地計畫中保證或優先安排, 如重慶市專項下達特色小鎮示範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 福建省國土廳對每個特色小鎮各安排100畝用地指標。

2、獎勵和懲罰用地指標。

天津對如期完成年度規劃目標任務的, 市里給予一定土地利用年度計畫指標獎勵。 浙江對如期完成年度規劃目標任務的, 省裡按實際使用指標的50%給予配套獎勵, 其中資訊經濟、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類特色小鎮按60%給予配套獎勵;對3年內未達到規劃目標任務的, 加倍倒扣省獎勵的用地指標。

3、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湖北省2017 年起單列下達每個特色小(城)鎮500畝增減掛鉤指標。 陝西省政府為每個重點示範鎮提供1000畝土地增減掛鉤指標。

4、利用低丘緩坡、灘塗資源和存量建設用地。

5、工礦廢棄地複墾利用和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

6、過渡期按原用途使用土地。 如福建省和湖北省的新業態可實行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過渡期政策。

7、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和租賃。如內蒙古自治區鼓勵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組織和農牧民以土地入股,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租賃等方式有序地進行農家樂、牧家樂、家庭旅館、農莊旅遊等旅遊開發專案試點。

各地有多項制度創新

各省市在解決特色小鎮用地的做法上,可以說是各省關於特色小鎮的用地支持政策是在宏觀的新型城鎮化土地利用機制的進一步具體化,各有制度創新亮點。

安徽省國土資源廳專門出臺了《關於支持和促進特色小鎮建設的意見》,提出在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畫、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時,重點保障特色小鎮旅遊、健康及其他產業用地。對符合省級預留指標使用條件的特色小鎮用地,由省按照規定程式優先安排用地計畫指標。

該《意見》支援特色小鎮開展土地綜合整治,土地整治區內涉及建設用地整理的,優先安排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給予配套。通過整理農村建設用地和宅基地所節約的土地,在優先複墾耕地、滿足農村發展用地的前提下,節餘土地可依法辦理用地手續,用於特色小鎮建設。

江蘇揚州市在優化國土資源供給支持特色小鎮建設方面明確表示,工業主導型特色小鎮範圍內的項目在不改變工業用途前提下,對原工礦廠房、倉儲用房進行改建、擴建及利用地下空間提高容積率的,可不補繳土地價款差額。同時鼓勵各縣(市、區)結合本地資源稟賦,探索通過貨幣補償、產權調換等方式整合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民宅基地等資源,發展旅遊特色小鎮。

在實施土地增減掛鉤上,湖南長沙縣特色小鎮果園鎮雙河村2012年被批准為該省廳土地增減掛鉤試點村,村專案區用地面積550畝,項目通過騰退的農村建設用地置換城鎮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按照戶均1.2畝宅基地的標準實施集中居住,將節約的250多畝建設用地指標在縣內其他鄉鎮進行置換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同時將原有宅基地複墾為耕地。

業內專家建議,解決特色小鎮建設用地的基本思路是存量土地挖潛提高效率,增量用地在土地使用計畫中保證或者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解決,結合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改革讓集體建設用地通過入股、流轉參與特色小鎮建設。

1、堅持發展實業,防止打著特色小鎮名義,違法違規搞圈地開發。在考核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時不含商品住宅和商業綜合體項目投資。對養老地產、旅遊地產等房地產開發專案從嚴審批。

2、堅持產城融合原則,以城鎮為基礎,承載產業發展;以產業為保障,建設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吸引更多農業轉移人口。依託建制鎮建成區拓展,避免離開建制鎮新開闢特色小鎮規劃和建設區,從而避免佔用更多耕地。

3、堅持集約節約用地原則,著力提高現有土地使用效率。127個鎮(5個資料缺失)人均建設用地面積243.75平方米,指標偏高。一些開發區、工業園區土地使用效率低,特色小鎮用地應與提高既有園區土地使用效率相結合。

4、堅持城鄉一體,村鎮聯動嚴則,鼓勵集體建設用地以入股或租賃等形式參與特色小鎮專案,分享特色小鎮發展收益,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鼓勵地方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等改革。

5、堅持激勵和約束並舉的原則,建立用地長效機制。借鑒浙江創建制的做法,對完成規劃目標的小鎮進行獎勵,對未完成規劃目標的小鎮進行懲罰,有利於實現用地目標,提高用地效率。

中企君薦讀

----------------------------------

本文綜合自每日經濟新聞及公開信息。編輯:如水。

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復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資訊、分享知識為已任。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

7、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和租賃。如內蒙古自治區鼓勵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組織和農牧民以土地入股,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租賃等方式有序地進行農家樂、牧家樂、家庭旅館、農莊旅遊等旅遊開發專案試點。

各地有多項制度創新

各省市在解決特色小鎮用地的做法上,可以說是各省關於特色小鎮的用地支持政策是在宏觀的新型城鎮化土地利用機制的進一步具體化,各有制度創新亮點。

安徽省國土資源廳專門出臺了《關於支持和促進特色小鎮建設的意見》,提出在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畫、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時,重點保障特色小鎮旅遊、健康及其他產業用地。對符合省級預留指標使用條件的特色小鎮用地,由省按照規定程式優先安排用地計畫指標。

該《意見》支援特色小鎮開展土地綜合整治,土地整治區內涉及建設用地整理的,優先安排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給予配套。通過整理農村建設用地和宅基地所節約的土地,在優先複墾耕地、滿足農村發展用地的前提下,節餘土地可依法辦理用地手續,用於特色小鎮建設。

江蘇揚州市在優化國土資源供給支持特色小鎮建設方面明確表示,工業主導型特色小鎮範圍內的項目在不改變工業用途前提下,對原工礦廠房、倉儲用房進行改建、擴建及利用地下空間提高容積率的,可不補繳土地價款差額。同時鼓勵各縣(市、區)結合本地資源稟賦,探索通過貨幣補償、產權調換等方式整合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民宅基地等資源,發展旅遊特色小鎮。

在實施土地增減掛鉤上,湖南長沙縣特色小鎮果園鎮雙河村2012年被批准為該省廳土地增減掛鉤試點村,村專案區用地面積550畝,項目通過騰退的農村建設用地置換城鎮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按照戶均1.2畝宅基地的標準實施集中居住,將節約的250多畝建設用地指標在縣內其他鄉鎮進行置換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同時將原有宅基地複墾為耕地。

業內專家建議,解決特色小鎮建設用地的基本思路是存量土地挖潛提高效率,增量用地在土地使用計畫中保證或者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解決,結合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改革讓集體建設用地通過入股、流轉參與特色小鎮建設。

1、堅持發展實業,防止打著特色小鎮名義,違法違規搞圈地開發。在考核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時不含商品住宅和商業綜合體項目投資。對養老地產、旅遊地產等房地產開發專案從嚴審批。

2、堅持產城融合原則,以城鎮為基礎,承載產業發展;以產業為保障,建設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吸引更多農業轉移人口。依託建制鎮建成區拓展,避免離開建制鎮新開闢特色小鎮規劃和建設區,從而避免佔用更多耕地。

3、堅持集約節約用地原則,著力提高現有土地使用效率。127個鎮(5個資料缺失)人均建設用地面積243.75平方米,指標偏高。一些開發區、工業園區土地使用效率低,特色小鎮用地應與提高既有園區土地使用效率相結合。

4、堅持城鄉一體,村鎮聯動嚴則,鼓勵集體建設用地以入股或租賃等形式參與特色小鎮專案,分享特色小鎮發展收益,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鼓勵地方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等改革。

5、堅持激勵和約束並舉的原則,建立用地長效機制。借鑒浙江創建制的做法,對完成規劃目標的小鎮進行獎勵,對未完成規劃目標的小鎮進行懲罰,有利於實現用地目標,提高用地效率。

中企君薦讀

----------------------------------

本文綜合自每日經濟新聞及公開信息。編輯:如水。

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復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資訊、分享知識為已任。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