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平安是“1”

這幾年, 見諸於媒體有關老百姓的“感”多了, 豐富了。 存在感, 獲得感, 幸福感……但群眾談及這種種感受時, 一定都會說上安全感。

我們可能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觸, 說獲得感也好, 談幸福感也罷, 總會覺得它們離自己很近, 但大多數時候卻不知從何說起。 唯獨安全感不會, 它很具體, 就在身邊, 點滴的變化都會給予我們最直觀的感受, 這種讓群眾安心, 舒心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其實也是一種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體現。

這種感受的表達在青海廣大農牧區尤為明顯, 在老百姓樸實的表達和樸素的願望中, 平安的生產生活環境總是讓很多人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

這種最簡單但卻最真實的表達方式令人感動。

一年來, 青海各項事業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平安青海建設亦如此。 社會治理“微創新”, 基層平安建設典型培育中的“六小活動”得到了群眾的稱讚;“平安細胞”向深度延伸、廣度拓展的做法, 得到了群眾的積極支持;推進綜治中心建設, 深化網格化服務管理新模式,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平安需求, 努力構築群眾身邊的平安工程等一系列工作, 進一步提振了全社會參與平安青海建設的信心和決心。

記得2014年, 青海與川甘交界地區實施的平安與振興工程剛起步時, 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 就是談振興多, 說平安少。 然而4年後的今天,

在工程實施地區, 已經探索形成了重點人員排查幫扶管控“同仁做法”, 牧區網格化服務管理“達日經驗”和依法開展綜合整治“班瑪經驗”升級版等經驗做法。 發展的軌跡告訴我們, 平安與發展就是“1”和“0”的關係, 任何事業, 任何發展都離不開一個和諧穩定的環境。

治理是手段, 平安是目標。 全省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 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和專業化水準, 最終要實現的正是人人期盼的安居樂業的環境和不斷增強的安全感。

《政府工作報告》敢於直面“社會治理能力和水準有待提振”、“社會和諧、風險防控底板不牢”的短板。 但我們相信,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進入新時代, 必有新擔當, 定有新作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