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都說農村養豬人的出路是家庭農場,可究竟什麼是家庭農場呢?

這幾年, 家庭農場的概念很火。 不僅上面的檔裡明確提到, 下面各級也都把家庭農場看做發展農村經濟, 提高農民收入的法寶。 對於養豬業來說, 不少專家都認為, 未來十年, 至少有60%到70%的養豬量是家庭農場貢獻的。

這麼說來, 農村的養豬場要想生存下去, 轉變為家庭農場才是正確的方式啊!可是, 大部分人都很困惑, 究竟什麼樣的養豬場才算是家庭農場呢?農村的養豬人要怎麼做才能達到家庭農場的標準呢?本文, 我就跟大家說說我自己的理解。

首先, 家庭農場並不是一個法律上的概念, 至少不是一個全國性的法律上的概念。 也就是說, 農村養豬人要去註冊工商資訊, 可以是個體戶, 可以是各種責任的公司, 但不能註冊成家庭農場, 因為沒有這個性質的工商實體形式。 這也從側面證明, 目前家庭農場的概念是不清晰的。

美國是一個家庭農場比較發達的國家, 按照他們的標準, 凡是那些家庭擁有農場的產權, 家庭成員是農場的主要勞動力, 並在運營管理方面負主要責任的實體, 都是家庭農場。 在中國農村養豬的農民, 自己是自家豬場的主要勞動力, 付完全的責任而且擁有豬舍和豬的產權。

這麼來說, 中國的養豬場豈不是都屬於家庭農場了?!

顯然不是的, 這裡面有一個巨大的差距就是“運營管理”。 這4個字代表著家庭農場至少應該是一個具有一定產業佈局和市場空間的小經濟體, 提供的產品必須有一定特色, 而不是單純的靠出賣勞動力養豬。

至於規模和營收, 比如必須達到多少畝地多少利潤才算是家庭農場, 目前國內沒有統一的標準, 但家裡養那麼一二十頭母豬的, 肯定不算是。

雖然概念不清晰, 但目前業界的一個普遍共識就是綠色生態和精細化。 也就是說, 農村養豬場要想發展成為家庭農場,

必須在環保上下功夫, 合理利用糞汙, 減少生態污染, 同時要做比較細緻的飼養管理, 並且要做到養豬和市場運營一體化, 而不是單純的只埋頭養豬。

這麼來看的話, 農村的養豬場, 絕大多數離成為真正的家庭農場還有很大差距啊!而要想從普通的小養豬場邁向家庭農場, 光靠農民自己也是不夠的,還需要有管理者的推動。

光靠農民自己也是不夠的,還需要有管理者的推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