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超市促銷“陷阱”,這些不為人知的內幕,看完能省很多錢

2018年的春節快到了, 又該“囤年貨”了, 但是每次去超市掃貨, 本來都只想買一點結果出來的時候都是滿滿一車。

然而網路上爆出來的勁爆超市內幕,

讓我覺得我買得多是有原因的。 其實, 逛超市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省錢秘笈”, 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一波, 超市“潛規則”大揭秘。

超市購物的“內幕”

1、大包裝比小包裝更貴

很多消費者會有“買得多比買得少實惠”的慣性思維, 其實, 很多商品的大包裝價格都比小包裝貴。 這種情況大多存在於休閒食品中, 如飲料、薯片等。

而且這些商品的重量, 價格往往都不是整數, 比如480克、458克等, 消費者一時也算不清到底哪種更划算。

2、最想賣的東西放右邊

超市利用人們習慣用右手的習慣, 將最想推銷的、利潤較高的商品, 放在主購物通道或展櫃的右側。 所以, 逛超市不妨多用左手拿貨。

3、薄利多銷拼“守住”入口

走進超市, 迎面可能就是一堆特價商品, 請保持冷靜, 越是容易看到、拿到的商品, 越是超市利潤較高或急於出手的商品。

人們總認為前面的貨物一般, 裡面還有更好的, 所以往往越到最後買得越多。

4、新鮮商品也許在最裡面

5、蔬菜水果利潤最高

第二, 大多數超市都將這個區域承包給供應商, 雖然價格比菜市場貴得多, 但在超市也能賣出去。 另外, 很多果蔬宣稱是“綠色有機”產品, 其實未必是真的。

6、被切開的水果來歷可疑

分切的水果可以吃多少買多少, 這種銷售方式表面看很方便消費者, 其實來歷可疑。 超市每天都有大量水果因外觀或變質等問題無法銷售, 有的商家會化整為零, 分裝銷售。

7、價格便宜?可能不一定

超市使用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 將食品、日雜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定低一些, 讓你形成這家超市比較便宜的印象, 並且不自覺地以為所有東西都便宜。

然後,

有些超市再將別的物品定較高的價, 把損失彌補回來。

8、現做現賣以味誘人

9、兒童的錢最好賺

正是利用這種消費心理, 超市里有一套賺孩子錢的銷售策略:第一就是精心佈置兒童產品展櫃;第二則是在孩子必經之路放上誘人的食品, 第三則是把兒童產品擺在女性必需品的附近。

10、買一贈一有貓膩

少部分會商家悄悄提高商品價格後再附送贈品;也有許多超市常將快過期的商品與正品捆綁銷售,消費者往往忽略它的生產日期。

11、特價區渾水摸魚

超市里常常會搞促銷,但有些促銷未必真的便宜。比如,在特價區會混有一些原價的東西。其實,很多特價商品並不“超值”。

12、和視線平行的商品利潤高

超市商品擺放有一個共同原則:你容易拿到手的永遠是商家最想賣的。所以,超市一般把利潤較高或者快過期的產品放在1.5米到1.7米的高度之間。

請記住,你只要踮踮腳或彎下腰,就可能選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13、利用燈光以“色”誘人

曖昧的燈光往往讓食品更嬌豔,一般來說,肉類常用紅燈光,麵包類常用黃燈光,海鮮類常用藍燈光。

14、導購員有“戰術”

一些影響力不大的品牌通常沒錢大量投放廣告,品質也不出眾,所以利用“人海戰術”,在超市內大量安置導購員,並給以高比例提成。

15、結帳是最後一道購物關

16、後側收銀台人比較少

據某超市提供的資料,兩側的收銀台往往比中間的人流量小。而面對賣場,最右側的收銀台一天接待的顧客,比最繁忙的收銀台約少10%,所以建議你推上車,靠右,選最邊的悄悄行動~

17、口香糖、避孕套、電池都在收銀台旁邊

避孕套,結帳時順手買走,不會覺得尷尬;口香糖,不是生活必需品,大多衝動型消費;電池,想買總是容易忘記,方便顧客。

超市里很多令人驚訝的細菌來源,包括購物車的骯髒把手、未被充分冷藏的預製食品和沾滿了細菌的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它們都與食源性疾病有關。

某健康網站近日邀請了丹佛市急救部門的主任亞當·巴爾金博士,由他總結了降低在超市里被細菌感染風險的方法。

降低購物感染風險

1、擦淨購物車

當你準備推購物車之前,先用消毒濕巾擦乾淨購物車的把手和側面。調查發現,有50%的購物車上潛伏著大腸桿菌。這就意味著如果你不把購物車擦乾淨,接觸到大腸桿菌的可能性為50%。

一項研究發現,藏匿在傳統購物車上的細菌數量是衛生間門把手上細菌數量的361倍。

2、合理安排購物順序

對溫度敏感的食物更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特別是當它們存放在購物車裡的時間太久時。

3、甩掉農產品表面的水

新鮮的農產品(如綠葉蔬菜)往往被雜貨店的工作人員噴了一層薄薄的水霧,以保持新鮮。然而,當你把它們買回家時,就不需要這層水霧了。

在雜貨店就甩乾淨水霧是個好主意。這層水霧實際上會造成農產品腐爛變質,助推真菌或細菌的生長。

4、徹底清洗農產品

新鮮果蔬是均衡飲食的主要來源,但它們的表面也覆蓋著大量細菌。很多沒有洗過手的購物者會反復接觸和擠壓農產品,以檢驗它們的新鮮度。果蔬表面的擦傷和裂痕也會讓細菌進入農產品。

因此,在把農產品放入購物車之前,你要仔細檢查它們沒有受到損傷。在食用之前,一定要把它們徹底洗淨。

5、生鮮分離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調查結果,在4攝氏度至60攝氏度之間,細菌的生長速度最快。

6、當心結帳台

發表在《食品保護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細菌、酵母菌和黴菌等微生物常見於雜貨店的結帳臺上。

7、關注孩子坐的地方

購物車中的座位隔間可能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因為孩子們經常坐在這裡。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座位隔間附近放了生肉,很容易造成嬰兒被沙門氏菌感染。

巴爾金博士認為購物者的警惕性和食品安全的預防措施在離開雜貨店後還要繼續,例如,回到家後要徹底洗手。

10、買一贈一有貓膩

少部分會商家悄悄提高商品價格後再附送贈品;也有許多超市常將快過期的商品與正品捆綁銷售,消費者往往忽略它的生產日期。

11、特價區渾水摸魚

超市里常常會搞促銷,但有些促銷未必真的便宜。比如,在特價區會混有一些原價的東西。其實,很多特價商品並不“超值”。

12、和視線平行的商品利潤高

超市商品擺放有一個共同原則:你容易拿到手的永遠是商家最想賣的。所以,超市一般把利潤較高或者快過期的產品放在1.5米到1.7米的高度之間。

請記住,你只要踮踮腳或彎下腰,就可能選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13、利用燈光以“色”誘人

曖昧的燈光往往讓食品更嬌豔,一般來說,肉類常用紅燈光,麵包類常用黃燈光,海鮮類常用藍燈光。

14、導購員有“戰術”

一些影響力不大的品牌通常沒錢大量投放廣告,品質也不出眾,所以利用“人海戰術”,在超市內大量安置導購員,並給以高比例提成。

15、結帳是最後一道購物關

16、後側收銀台人比較少

據某超市提供的資料,兩側的收銀台往往比中間的人流量小。而面對賣場,最右側的收銀台一天接待的顧客,比最繁忙的收銀台約少10%,所以建議你推上車,靠右,選最邊的悄悄行動~

17、口香糖、避孕套、電池都在收銀台旁邊

避孕套,結帳時順手買走,不會覺得尷尬;口香糖,不是生活必需品,大多衝動型消費;電池,想買總是容易忘記,方便顧客。

超市里很多令人驚訝的細菌來源,包括購物車的骯髒把手、未被充分冷藏的預製食品和沾滿了細菌的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它們都與食源性疾病有關。

某健康網站近日邀請了丹佛市急救部門的主任亞當·巴爾金博士,由他總結了降低在超市里被細菌感染風險的方法。

降低購物感染風險

1、擦淨購物車

當你準備推購物車之前,先用消毒濕巾擦乾淨購物車的把手和側面。調查發現,有50%的購物車上潛伏著大腸桿菌。這就意味著如果你不把購物車擦乾淨,接觸到大腸桿菌的可能性為50%。

一項研究發現,藏匿在傳統購物車上的細菌數量是衛生間門把手上細菌數量的361倍。

2、合理安排購物順序

對溫度敏感的食物更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特別是當它們存放在購物車裡的時間太久時。

3、甩掉農產品表面的水

新鮮的農產品(如綠葉蔬菜)往往被雜貨店的工作人員噴了一層薄薄的水霧,以保持新鮮。然而,當你把它們買回家時,就不需要這層水霧了。

在雜貨店就甩乾淨水霧是個好主意。這層水霧實際上會造成農產品腐爛變質,助推真菌或細菌的生長。

4、徹底清洗農產品

新鮮果蔬是均衡飲食的主要來源,但它們的表面也覆蓋著大量細菌。很多沒有洗過手的購物者會反復接觸和擠壓農產品,以檢驗它們的新鮮度。果蔬表面的擦傷和裂痕也會讓細菌進入農產品。

因此,在把農產品放入購物車之前,你要仔細檢查它們沒有受到損傷。在食用之前,一定要把它們徹底洗淨。

5、生鮮分離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調查結果,在4攝氏度至60攝氏度之間,細菌的生長速度最快。

6、當心結帳台

發表在《食品保護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細菌、酵母菌和黴菌等微生物常見於雜貨店的結帳臺上。

7、關注孩子坐的地方

購物車中的座位隔間可能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因為孩子們經常坐在這裡。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座位隔間附近放了生肉,很容易造成嬰兒被沙門氏菌感染。

巴爾金博士認為購物者的警惕性和食品安全的預防措施在離開雜貨店後還要繼續,例如,回到家後要徹底洗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