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評價1月的傳媒業|平臺篇:衛視開年史上最“冷”,視頻網站訂閱模式需反思

1號按:傳媒人, 請注意!傳媒1號將對大家每月表現進行點名表揚or批評!傳媒人, 請加油!傳媒1號將與讀者一起共同監督中國傳媒業的進程!

本系列共包括:

香雪蘭:平臺篇

張答應:綜藝篇

李偉:國產劇篇

衛視開年不利, 收視份額創新低, 開年大劇一再跳檔;新綜藝口碑與收視倒掛;老牌“綜N代”嘉賓退賽煩惱不斷, 這個1月份對於衛視而言堪稱史上最“冷”。

視頻網站的1月份, 有《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等超級劇集壓陣, 還有不少的中小成本網劇網綜上線, “產品”豐富, 但影響力與“直播答題分獎金”的節目熱潮相比,

還是差了不少。 而且, 高曉松在一次訪談中分析了美國視頻網站Netflix訂閱模式存在的問題, 對於國內視頻網站而言, 同樣需要反思。

省級衛視

最“冷”的開年

1、衛視頻道組整體收視創新低, 上海東方衛視排名登頂。

省級衛視整體收視的低迷狀態延續到了2018年。

1月份截至24日, 索福瑞52城資料中, 省級綜合衛視32頻道組整體份額為23.4%, 是近五年以來份額最低的一個1月份。

具體到各個頻道, 上海東方衛視、北京衛視憑藉高收視劇碼《風箏》《戀愛先生》等, 高居本月收視排行榜前兩位, 份額數值比較接近。 湖南衛視居第三位, 江蘇衛視和浙江衛視份額數值非常接近。

2、黃金檔:古裝大女主劇缺席, 都市生活、諜戰題材撐起開年檔。

開年之初, 省級衛視往往都會佈局重點資源, 開啟一整年的精彩。 但今年尷尬的是, 《如懿傳》《巴清傳》等本以為可以像當初的《甄嬛傳》《武媚娘傳奇》等劇碼一樣, 再度掀起“古裝大女主”收視高潮的大劇, 卻臨開播前紛紛撤檔。 這也給大投資、大製作的古裝大女主劇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頗具收視潛力的兩部大古裝女主劇的缺席, 是衛視開年檔收視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之一。 好在還有諜戰劇《風箏》、現實生活題材劇《戀愛先生》撐場, 這兩部劇的播出平臺, 北京衛視、上海東方衛視、江蘇衛視等獲益匪淺。

《風箏》堪稱近年諜戰劇中少有的深刻厚重之作,

“把信仰詮釋得充滿了人性溫度, 把人性描摹得煥發著信仰光芒。 ”

《戀愛先生》是繼《好先生》之後, “先生系列”第二部作品, 輕喜風格+略顯狗血的戲劇套路+靳東、李乃文等精彩表演, 使得該劇收視一路攀升, 單天單頻道CSM52城收視率已經突破1.7%。

古裝大IP劇《琅琊榜》第二部《風起長林》依然保持了第一部的風骨, 製作精良, 堪稱“飄逸的正劇, 沉穩的傳奇”, 但該劇首播是在晚間周播劇場, 而且視頻網站會員可以提前看多集, 轉戰北京衛視黃金檔之後, 收視表現一直低迷。

3、周播劇場:湖南衛視鑽石獨播劇場歸來, 重播網劇的周播劇場意義何在?

湖南衛視曾在2017年停播的周播劇場—“鑽石獨播劇場”重新回歸, 主打古裝劇。 於正新劇《鳳求凰》開篇, 人氣偶像關曉彤、宋威龍等主演。 截止目前, 該劇CSM52城收視率均值0.74%, 對於周播劇場而言收視表現並不算低。

但網友對該劇的評價普遍偏低, 豆瓣評分僅有3.2分。 甚至有評論認為, “看了半集《鳳囚凰》, 真心希望別再生產播出這樣的劇了。 這種作品多了, 國產劇就完了。”

伴隨鑽石獨播劇場的回歸,湖南衛視周播劇場佈局調整為:周日、週一22:00為鑽石獨播劇場,主打古裝劇;週二、週三22:00為青春進行時劇場,主打青春偶像劇。

北京衛視、上海東方衛視周播劇場正在播出《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付費會員可以提前收看多集;湖南衛視周播劇《鳳求凰》在頻道播出當晚的23:00付費會員可看兩集。在視頻網站崛起的時代,幾乎已經淪為網劇重播的周播劇場對於衛視平臺的意義到底還有多大呢? 掙收視率?吸引年輕觀眾?似乎都很難實現。

4、綜藝:綜N代支撐開年,監管力度加大,明星嘉賓成節目最大風險漏洞

1月份,《歌手》《歡樂喜劇人》《喜劇總動員》《最強大腦》等品牌綜N代綜藝節目紛紛回歸,成為1月份為數不多的幾檔收視率過1%的綜藝節目,支撐起了整個開年檔。

其中,《歌手》節目嘉賓GAI在第二期節目中退出比賽,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明星嘉賓成為明星綜藝節目的最大風險漏洞。

1月24日,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在全國廣播電視宣傳管理工作會議指出,將繼續著重解決明星薪酬過高問題,引導廣播電視機構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節目創意研發和高水準製作上來,用內涵和品質取勝,而不是靠炒作和拼明星來提高知名度。“要嚴把嘉賓、演員關,必須把德藝雙馨作為首要標準”。

而且,之前還有報導稱,受到整改、警告、停播處理的節目,一律不得複播、重播或變相播出,包括不得通過各種形式轉移到互聯網新媒體上播出。受到警告的節目須立即退出黃金時段。由此可見, 2018年,監管力度漸趨嚴格的趨勢已經非常明朗。

1月份新開播節目中,湖南衛視《聲臨其境》影響力較大,是全國首檔聲音魅力競演秀,每期邀請四位臺詞功底深厚或聲音動聽的演員、配音演員同台競聲,趙立新等“老戲骨”的高超技藝再度讓觀眾折服。節目在豆瓣評分高達8.3分。

視頻網站

付費模式需要反思,還被直播平臺搶盡風頭

1、視頻網站訂閱模式需反思,內容的數量與品質哪個更重要?

不完全統計,各大視頻網站1月份共有18部新網劇、5部網綜開播。其中,真正形成刷屏影響力的爆款內容數量較少。對於“不差錢”的視頻網站而言,內容的數量與品質兼顧當然最好,但現階段數量的重要性似乎超過了品質。

表:2018年新上檔網劇情況(不完全統計)

在近日的虎嗅網一篇採訪報導中,高曉松談論美國視頻網站Netflix時提到,“訂閱模式的優勢當然是明顯的——用別人的錢拍戲,這不是太好了嗎?但是,由此產生嚴重的問題,就是它跟內容不掛鉤——因為它不是分賬模式,這樣內容永遠賺不了大錢。Netflix的內容是要麼採購,要麼自製。定制、採購、自製都是一個意思——就是說,你就是成本加20%~30%的利潤。在訂閱模式下,《紙牌屋》看的人再多,你也沒有一分錢分賬。”

在這種情況下,“不分賬的模式導致所有內容人會迅速地根據不同的平臺,和不同的商業模式,改變自己的創作態度。如果是分賬模式,內容人當然是需要做到最好,我用三年五年也就做一部好戲,因為一部戲我就夠了,因為我分來那麼多票房,收益足夠。在好萊塢都明白Netflix模式,叫做Quanti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quality(數量比品質重要)。如果大家給Netflix幹活的話,因為數量重要,我拍十個,每個反正我都掙20%~30%。”

目前,國內主流視頻網站基本上也都在朝著會員付費訂閱模式的方向發展,儘管主導了部分自製內容的生產,但大量的外購內容會不會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著“數量大於品質”的問題呢?如果這個商業模式不能確保更多的優質內容產生,那到最後受到傷害肯定還是視頻網站。拿不到優質的內容,如何持續吸引會員訂閱呢?

2、被直播平臺的直播答題分獎金節目搶盡風頭。

2018年互聯網內容的第一風口恐怕非“直播答題分獎金”節目莫屬了,各大網路直播平臺迎來了一場久違的狂歡。

更為關鍵的是,已經有一波廣告金主入場,讓直播答題“這陣風”更像是真正的“風口”了。比如:花椒直播的《百萬贏家》,開設了美團問答專場;芝士超人宣佈趣店成為其首位廣告主,廣告費高達1億。

視頻網站在這一波的互聯網內容 “風口”中,顯得有些落寞。也許視頻網站在節目創新方面需要換個思路了,但尋找“爆款”卻是不變的宿命。

結語

奔跑是對奔跑者最大的獎賞

1月份,無論對於省級衛視還是視頻網站而言,都有得有失,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以下幾個關鍵字:

2、反思。埋頭應對眼前各種挑戰的同時,傳媒人還需不斷反思,不斷挑戰已經固化的思維模式。省級衛視需要反思周播劇場的意義,而視頻網站需要反思的是訂閱模式的長期影響。

3、風口。追逐“爆款”和“風口”是各大平臺的宿命。從“跳一跳”到“全民養蛙”再到“全民直播答題”,研究爆款生成背後的受眾心理機制,在爆款出現後迅速反應,緊隨風口,才能不被拋棄。比如:直播答題風口方興未艾,江蘇衛視《最強大腦》就已入場,與《百萬英雄》合作推出了《百萬英雄來燒腦》節目,助力知識變現、台網共贏。

正如北京衛視徐滔所言,“奔跑是對奔跑者最大的獎賞”,“電視也好,網路也罷,我們身處中國視頻產業的芳華時代,從心出發,必將抵達。”努力吧,傳媒人,2月份再見分曉!

推送列表

【頭條】相親不是洪水猛獸,《中國新相親》正在扭轉大眾對“相親”的固有成見

【二條】如何評價1月的傳媒業|平臺篇:衛視開年史上最“冷”,視頻網站訂閱模式需反思

【三條】7張圖,看懂2017年藝人作品和商業表現

【四條】1號學術|劉暢:新聞傳播與事實思維(5)

【五條】1號招聘 | 傳媒1號/傳媒少數派 未來網短視頻 環球網 梨視頻 愛奇藝 騰訊

國產劇就完了。”

伴隨鑽石獨播劇場的回歸,湖南衛視周播劇場佈局調整為:周日、週一22:00為鑽石獨播劇場,主打古裝劇;週二、週三22:00為青春進行時劇場,主打青春偶像劇。

北京衛視、上海東方衛視周播劇場正在播出《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付費會員可以提前收看多集;湖南衛視周播劇《鳳求凰》在頻道播出當晚的23:00付費會員可看兩集。在視頻網站崛起的時代,幾乎已經淪為網劇重播的周播劇場對於衛視平臺的意義到底還有多大呢? 掙收視率?吸引年輕觀眾?似乎都很難實現。

4、綜藝:綜N代支撐開年,監管力度加大,明星嘉賓成節目最大風險漏洞

1月份,《歌手》《歡樂喜劇人》《喜劇總動員》《最強大腦》等品牌綜N代綜藝節目紛紛回歸,成為1月份為數不多的幾檔收視率過1%的綜藝節目,支撐起了整個開年檔。

其中,《歌手》節目嘉賓GAI在第二期節目中退出比賽,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明星嘉賓成為明星綜藝節目的最大風險漏洞。

1月24日,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在全國廣播電視宣傳管理工作會議指出,將繼續著重解決明星薪酬過高問題,引導廣播電視機構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節目創意研發和高水準製作上來,用內涵和品質取勝,而不是靠炒作和拼明星來提高知名度。“要嚴把嘉賓、演員關,必須把德藝雙馨作為首要標準”。

而且,之前還有報導稱,受到整改、警告、停播處理的節目,一律不得複播、重播或變相播出,包括不得通過各種形式轉移到互聯網新媒體上播出。受到警告的節目須立即退出黃金時段。由此可見, 2018年,監管力度漸趨嚴格的趨勢已經非常明朗。

1月份新開播節目中,湖南衛視《聲臨其境》影響力較大,是全國首檔聲音魅力競演秀,每期邀請四位臺詞功底深厚或聲音動聽的演員、配音演員同台競聲,趙立新等“老戲骨”的高超技藝再度讓觀眾折服。節目在豆瓣評分高達8.3分。

視頻網站

付費模式需要反思,還被直播平臺搶盡風頭

1、視頻網站訂閱模式需反思,內容的數量與品質哪個更重要?

不完全統計,各大視頻網站1月份共有18部新網劇、5部網綜開播。其中,真正形成刷屏影響力的爆款內容數量較少。對於“不差錢”的視頻網站而言,內容的數量與品質兼顧當然最好,但現階段數量的重要性似乎超過了品質。

表:2018年新上檔網劇情況(不完全統計)

在近日的虎嗅網一篇採訪報導中,高曉松談論美國視頻網站Netflix時提到,“訂閱模式的優勢當然是明顯的——用別人的錢拍戲,這不是太好了嗎?但是,由此產生嚴重的問題,就是它跟內容不掛鉤——因為它不是分賬模式,這樣內容永遠賺不了大錢。Netflix的內容是要麼採購,要麼自製。定制、採購、自製都是一個意思——就是說,你就是成本加20%~30%的利潤。在訂閱模式下,《紙牌屋》看的人再多,你也沒有一分錢分賬。”

在這種情況下,“不分賬的模式導致所有內容人會迅速地根據不同的平臺,和不同的商業模式,改變自己的創作態度。如果是分賬模式,內容人當然是需要做到最好,我用三年五年也就做一部好戲,因為一部戲我就夠了,因為我分來那麼多票房,收益足夠。在好萊塢都明白Netflix模式,叫做Quanti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quality(數量比品質重要)。如果大家給Netflix幹活的話,因為數量重要,我拍十個,每個反正我都掙20%~30%。”

目前,國內主流視頻網站基本上也都在朝著會員付費訂閱模式的方向發展,儘管主導了部分自製內容的生產,但大量的外購內容會不會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著“數量大於品質”的問題呢?如果這個商業模式不能確保更多的優質內容產生,那到最後受到傷害肯定還是視頻網站。拿不到優質的內容,如何持續吸引會員訂閱呢?

2、被直播平臺的直播答題分獎金節目搶盡風頭。

2018年互聯網內容的第一風口恐怕非“直播答題分獎金”節目莫屬了,各大網路直播平臺迎來了一場久違的狂歡。

更為關鍵的是,已經有一波廣告金主入場,讓直播答題“這陣風”更像是真正的“風口”了。比如:花椒直播的《百萬贏家》,開設了美團問答專場;芝士超人宣佈趣店成為其首位廣告主,廣告費高達1億。

視頻網站在這一波的互聯網內容 “風口”中,顯得有些落寞。也許視頻網站在節目創新方面需要換個思路了,但尋找“爆款”卻是不變的宿命。

結語

奔跑是對奔跑者最大的獎賞

1月份,無論對於省級衛視還是視頻網站而言,都有得有失,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以下幾個關鍵字:

2、反思。埋頭應對眼前各種挑戰的同時,傳媒人還需不斷反思,不斷挑戰已經固化的思維模式。省級衛視需要反思周播劇場的意義,而視頻網站需要反思的是訂閱模式的長期影響。

3、風口。追逐“爆款”和“風口”是各大平臺的宿命。從“跳一跳”到“全民養蛙”再到“全民直播答題”,研究爆款生成背後的受眾心理機制,在爆款出現後迅速反應,緊隨風口,才能不被拋棄。比如:直播答題風口方興未艾,江蘇衛視《最強大腦》就已入場,與《百萬英雄》合作推出了《百萬英雄來燒腦》節目,助力知識變現、台網共贏。

正如北京衛視徐滔所言,“奔跑是對奔跑者最大的獎賞”,“電視也好,網路也罷,我們身處中國視頻產業的芳華時代,從心出發,必將抵達。”努力吧,傳媒人,2月份再見分曉!

推送列表

【頭條】相親不是洪水猛獸,《中國新相親》正在扭轉大眾對“相親”的固有成見

【二條】如何評價1月的傳媒業|平臺篇:衛視開年史上最“冷”,視頻網站訂閱模式需反思

【三條】7張圖,看懂2017年藝人作品和商業表現

【四條】1號學術|劉暢:新聞傳播與事實思維(5)

【五條】1號招聘 | 傳媒1號/傳媒少數派 未來網短視頻 環球網 梨視頻 愛奇藝 騰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