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91歲宜家創始人去世:5歲經商,17歲開公司,86歲忙到沒時間死

“之子於歸, 宜室宜家”, 他的一生比絕大多數人的經歷要精彩得多。

2018年1月27日, 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在家人的陪伴中於瑞典家中安詳離世, 享年91歲。

隨後宜家集團在一則聲明中宣佈了這條消息:

91歲的坎普拉德去世了, 他留在世間的除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還有一生勤奮節儉的精神財富, 以及熱愛生活的家居理念。

5歲“經商”, 17歲開公司

坎普拉德於1926年出生於瑞典南部。 在我們只知道調皮搗蛋在街口玩泥巴的年紀, 年僅5歲的他便已做起第一筆生意——販賣火柴。 隨著年齡的增長, 商業頭腦逐漸顯現, 在他10 歲時, 已將自己銷售的產品類別“擴張”至聖誕裝飾品、魚、種子、鉛筆等。

上中學的坎普拉德已經能與他所能接觸到的任何人進行交易了,

生意很好以至於他決定在中學畢業時創辦一家企業。

對於這驚人的想法, 他付諸了行動。 他以書面形式向管理部門申請了店鋪, 由於剛滿17歲, 還算未成年, 他便拜託舅舅給他簽字。 當時, 他因學習成績優異, 獲得父親給予的一筆現金獎勵, 並以此作為成立公司的資金。

於是, 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創立了宜家(IKEA)貿易公司。 而且, 宜家(IKEA)這個名字, 也是由他自己的姓名首字母、他出生的農場名稱和村莊的名字組合而成。

最開始的時候, 宜家只出售類似尼龍襪、鋼筆、皮夾、賀卡的生活小物品。 1948 年後, 宜家才開始引入傢俱產品。

這位22歲的宜家創始人雇用了第一位職員工。 坎普拉德想要把自己的企業做大, 為了宣傳他的商品, 他在農場閱讀率很高的農民報紙《農民郵報》上刊登商品的簡介打廣告。

1951 年, 坎普拉德開始為公司推出名為“宜家通訊”的商品目錄冊, 以目錄郵購的方式擴大公司的影響力。 如今, 宜家的商品目錄印刷數量甚至超過了《聖經》。

兩年後的1953年, 因郵購行業競爭越來越大,

坎普拉德舉辦了第一場宜家博覽會, 傢俱擺滿了兩層樓。 看得見摸得著, 讓顧客更直觀地瞭解宜家的產品, 這也是現今宜家“體驗式購物”方式的雛形。

這家年輕的企業憑藉嶄新的理念迎來了它的輝煌時代, 28歲的坎普拉德改革成功!

而宜家另一大特色就是平板式包裝。據說坎普拉德發現,如果他們將椅腳桌腳拆下來,顧客就能省下不少運輸費用。為了節約成本,他將門店都設在郊外,讓顧客自己從貨架上取下傢俱產品。

1956年,宜家開創了平板包裝傢俱這一顛覆性的概念後,才開始真正地揚名世界。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宜家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傢俱商。

“摳門”富豪的“簡單即美德”

5歲開始“商旅”生涯,17歲註冊“宜家”;22歲有了第一個雇員;78歲個人淨資產達185億美元;86歲的他依然忙碌,還曾對外調侃自己“忙到沒時間死”。

據 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 統計,坎普拉德的資產約為 587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92 億元),在世界富豪榜上排名第八。

儘管這麼有錢,作風老派保守的坎普拉德還以“吝嗇”“摳門”著稱。

根據宜家前高管出版的《宜家真相》一書,坎普拉德最喜歡就餐的地方是自家的宜家餐廳,因為“價錢夠公道”。

坐擁百億的他,出行沒有私人飛機大排場,省錢實惠只選經濟艙,會重複使用茶包、還會打包餐廳裡的帶獨立包裝的鹽和胡椒,老爺車開了20多年就算了,沒有一身貂絨皮草,甚至還要去跳蚤市場買二手衣服來穿。

坎普拉德把“節儉”的美德,也貫穿在宜家的企業文化和產品概念裡:

回收和再利用必不可少,簡單、高性價比是核心。讓人人都買得起,同時保證產品設計精良、美觀實用。雖然這聽上去像是一個悖論,但宜家卻是真的做到了“有價值的低價格”。

他的名言很多,其中“只有睡著的人才不會冒險”最為出名。

宜家的商業模式

宜家在傢俱行業裡的商業模式,才真正稱得上顛覆,儘管所有的模式都不是同一時間下的決策,但是做每個重大決策點上都大獲成功。

也就形成了今天,與傳統傢俱行業完全不同的品牌形象,經過數十年的沉澱,也絕不是現在新成立的公司能簡單模仿的。

坎普拉德曾說:“與我們的對手保持明顯的價格差異是絕對有必要的,在所有領域,我們都要一直成為價格最公道的。”

維持低價的模式,給了全世界年輕人追求一個溫馨而有設計感的家的可能性,把滿滿的情懷與夢想給予了漂泊的年輕人。

如果說低價位是宜家成功的主要原因,那麼“設計”則是它的第二大原因。宜家的傢俱雖然便宜,但它精良的設計是毫無爭議的,它掀起了“宜家風格”的世界風潮,引領一代家居潮流。

這無疑是一場行銷模式的革命。

宜家家居並非只是傢俱商戶,它銷售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全球的消費者在所到之處都能看到這個標誌,他們有高尚的品位並且能認清價值。

英國的設計雜誌Icon評論道:“如果沒有宜家家居,大多數人就沒有機會負擔得起當代傢俱。”

坎普拉德向世界展示了瑞典,他的商業建樹被世界稱讚,他的傳奇人生令世界驚歎,他的百億財富讓很多人豔羨不已。

經過老先生一輩子的耕耘,如今的宜家成了全球最大的傢俱商,不僅輸出商品,也輸出理念,感謝坎普拉德先生,為普通人生活所帶來的改變,足以讓全世界由衷懷念。

而宜家另一大特色就是平板式包裝。據說坎普拉德發現,如果他們將椅腳桌腳拆下來,顧客就能省下不少運輸費用。為了節約成本,他將門店都設在郊外,讓顧客自己從貨架上取下傢俱產品。

1956年,宜家開創了平板包裝傢俱這一顛覆性的概念後,才開始真正地揚名世界。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宜家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傢俱商。

“摳門”富豪的“簡單即美德”

5歲開始“商旅”生涯,17歲註冊“宜家”;22歲有了第一個雇員;78歲個人淨資產達185億美元;86歲的他依然忙碌,還曾對外調侃自己“忙到沒時間死”。

據 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 統計,坎普拉德的資產約為 587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92 億元),在世界富豪榜上排名第八。

儘管這麼有錢,作風老派保守的坎普拉德還以“吝嗇”“摳門”著稱。

根據宜家前高管出版的《宜家真相》一書,坎普拉德最喜歡就餐的地方是自家的宜家餐廳,因為“價錢夠公道”。

坐擁百億的他,出行沒有私人飛機大排場,省錢實惠只選經濟艙,會重複使用茶包、還會打包餐廳裡的帶獨立包裝的鹽和胡椒,老爺車開了20多年就算了,沒有一身貂絨皮草,甚至還要去跳蚤市場買二手衣服來穿。

坎普拉德把“節儉”的美德,也貫穿在宜家的企業文化和產品概念裡:

回收和再利用必不可少,簡單、高性價比是核心。讓人人都買得起,同時保證產品設計精良、美觀實用。雖然這聽上去像是一個悖論,但宜家卻是真的做到了“有價值的低價格”。

他的名言很多,其中“只有睡著的人才不會冒險”最為出名。

宜家的商業模式

宜家在傢俱行業裡的商業模式,才真正稱得上顛覆,儘管所有的模式都不是同一時間下的決策,但是做每個重大決策點上都大獲成功。

也就形成了今天,與傳統傢俱行業完全不同的品牌形象,經過數十年的沉澱,也絕不是現在新成立的公司能簡單模仿的。

坎普拉德曾說:“與我們的對手保持明顯的價格差異是絕對有必要的,在所有領域,我們都要一直成為價格最公道的。”

維持低價的模式,給了全世界年輕人追求一個溫馨而有設計感的家的可能性,把滿滿的情懷與夢想給予了漂泊的年輕人。

如果說低價位是宜家成功的主要原因,那麼“設計”則是它的第二大原因。宜家的傢俱雖然便宜,但它精良的設計是毫無爭議的,它掀起了“宜家風格”的世界風潮,引領一代家居潮流。

這無疑是一場行銷模式的革命。

宜家家居並非只是傢俱商戶,它銷售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全球的消費者在所到之處都能看到這個標誌,他們有高尚的品位並且能認清價值。

英國的設計雜誌Icon評論道:“如果沒有宜家家居,大多數人就沒有機會負擔得起當代傢俱。”

坎普拉德向世界展示了瑞典,他的商業建樹被世界稱讚,他的傳奇人生令世界驚歎,他的百億財富讓很多人豔羨不已。

經過老先生一輩子的耕耘,如今的宜家成了全球最大的傢俱商,不僅輸出商品,也輸出理念,感謝坎普拉德先生,為普通人生活所帶來的改變,足以讓全世界由衷懷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